早期怎麼教育孩子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鍼對性的早教,關注小孩子早期教育,才能讓寶寶更健康、更聰明的成長。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早期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孩子早期教育方法

  1、語言教育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

  2、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多,但並不常見到+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裡的鱷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裡,可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明的起源。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就非靠讀書不可了。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3、品格教育

  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和自己相處困難嗎?當然,許多大人到老都不懂得怎樣和自己相處;不但討厭他,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示他不能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得好也不容易。動作、說話少考慮別人,多考慮自己的,在大人世界裡處處可見。

  4、思想教育

  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的訊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有人現象呈現在他面前,但是他不能看出意義,這種人,我們便說他缺乏智慧。什麼是智慧?智慧,簡單說,就是創造新東西,創造新觀點的能力。他不但比別人能更快從現象中、訊息中、知識中、經驗中讀出不同的意義,而且能從中發展出新的技術、新的發明、新的作品、新的觀念。

  5、氣質教育

  滑稽常常被看做是幽默。會說調皮話的人,會說笑話的人,善於諷刺的人,常常被看作是有幽默感的人。這些雖然和幽默感沾上邊。但是還是不能正確地說明什麼是幽默感。

  6、創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裡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幻想遊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

  7、生涯教育

  孩子要長大,最後要成為能獨立生活的大人,因此,在童年的時候,多認識不同的人生,就不是哲學上的考慮,而是實際上的需要。“我長大要做什麼?”這一個問題並不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看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劇,講故事和連環漫畫開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並想模仿的物件,而主角的冒險經歷和神奇遭遇,就是孩子最早想要體驗的生活。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教是身體平衡發展的需要

  嬰幼兒期身體早教是身體平衡發展的需要,讓孩子獲得健壯的體力;

  健康的身體是人生幸福的基礎。人體醫學表明,身體健康的基礎在6歲前建立。早期教育是以身體健康教育為基礎的;各種動作與體能訓練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內容。

  早教是大腦健康發育的需要

  嬰幼兒期是大腦健康發育的關鍵期,通過早教的精細動作與大動作教育,能讓孩子獲得充沛的腦力;

  耶魯大學史蒂文斯***C F.stevens***教授指出,出生新生兒腦重是成人的25%;六個月新生兒腦重近成人1/2;三歲兒腦重為成人的3/4。早教要保證嬰幼兒腦的健康發育。

  早教是智力全面發展的需要

  智力的發育,是早教的主要內容之一。聰明樹的專家認為,只有科學的多元啟智早教課程才能讓孩子獲得高度的智力;

  美國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指出,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組合而成。神經元之間的聯絡要靠外界環境刺激。年齡越小,智力發展越快。如果成熟智商100%,那麼0-4歲是50%;4-8歲是30%。智力不同的結構與功能,通過訓練才能有效開發。

  早教是個性自我成長的需要

  人的成長,個性成長佔主要地位。華夏愛嬰的教學實踐表明,科學早教讓孩子具有完美的個性;

  沒有個性,就沒有幸福感。與少年、成人教育不同,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化差異與個性化成長需要,是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

  早教是人格健康成長的需要

  通過大量的教學調研,華夏愛嬰的早教專家指出,嬰幼兒是人格成長的關鍵期,科學的早教讓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的力量來自智力,更來自人格。嬰幼兒時期是人格、心智成長的關鍵期。開闊的心胸、寬厚的品德、堅韌的意志、崇高的情操、寧靜的心態、堅定的勇氣都需要在此期奠基。

  早教是精神和諧成長的需要

  華夏愛嬰通過六年的教學實踐指出,人的成長離不開精神的成長,科學的早教讓孩子具有智慧的精神;

  德國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認為,人的精神發展在嬰幼兒階段已開啟。對愛的執著、對善的熱愛、對美的追求,構成了人的精神領域。

  早教是心靈幸福成長的需要

  通過對中國20萬嬰幼兒的早教實踐,華夏愛嬰早教專家進一步告誡家長,人的成長,最終是心靈的成長,科學早教應當讓孩子具有幸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