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基礎卷

  樂學實學,同學們要學好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基礎知識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積累與運用***18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  ******4分***

  A.妖嬈***ráo *** 分外***fēn *** 詠梅***yǒng*** 驛外*** yì ***

  B.寂寞***jī *** 簞食***dān *** 吏祿*** lì *** 轡頭*** pī ***

  C.戎機***róng*** 金柝*** xī *** 餉田***shǒng*** 麾下***huī***

  D.兀立***wù *** 崖層***yó *** 敦厚***dūn *** 契機***qì ***

  2.原文填寫:***4分***

  ⑴.寫出《沁園春 雪》中“望”的內容:

  ⑵.《沁園春 雪》一詞的主旨句是

  ⑶.風雨送春雪,飛雪迎春到。 ,

  ⑷.《木蘭詩》中木蘭回家時寫家人歡喜忙碌的詩句是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4分***

  ⑴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

  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

  ⑶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

  ⑷信念是一株樹/一株堅強的高山柏*** ***

  4.按照下面畫線部分的句式,仿照三個句子,要求與上文意思連貫。***4分***

  人人都向往天堂,然而天堂何在?什麼是天堂?其實,天堂是地獄的終極,地獄是天堂的走廊。 ;         ;           ;            。

  5.將下列古詩句中的對偶上下句連線:***2分***

  業精於勤荒於嬉      雪卻輸梅一段香

  無可奈何花落去      深巷明朝賣杏花

  梅須遜雪三分白      形成於思毀於隨

  小樓一夜聽春雨      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 現代文閱讀***42分***

  ***一***

  一對可愛的姐妹, 彼此雖隔天涯, 當東方露出魚肚白,

  大自然——母親把她們養大。 卻有著同樣的色香。 當天上的花終於凋零,

  天上的花叫星星, 星星的亮光,花兒的笑, 看那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地上的星星叫花。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人間的星星淚珠兒盈盈。

  6. 著感情默讀全詩,分別用“/”和“· ”直接在上文的最後一節標示出它的朗讀節奏和重音,並簡要說明理由。***2分***

  7. 人說,這首小詩藝術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全詩內容,具體加以說明。***2分***

  ***二*** 有趣的“三”***共10分***

  ①數字中最神祕、最受青睞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國,從許慎的《說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訓》,歷來注家對此都有解釋。其中,較為權威的解釋是:“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是兩性合和的成果,是萬物生殖繁衍的體現。

  ②如中國古代建築,王城的營建制度是九里見方,城的每一面各開三個城門;城內南北道路、東西道路各九條,路寬72 尺。這些數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數。為何要這樣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稱“受命於天”,表示其統治人民的權力是上蒼賦予的,於是幹什麼都打著“行天之道”的旗號;二是因為“三生萬物”,王朝要興盛發達,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歷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計120 個官。這說明王朝設官也是以“三”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謂“順天成道”。

  ④在社會和民俗方面,“三”這個數字也是無所不在的。“一問三不知”中的“三”體現了事物的開始、過程和結果。“三羊開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會各行業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通過對中國古代禮節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禮節也多與“三”這個數字有關。古時候,中國人待客,往往要客人薰三次香,洗三個澡,叫做“三釁”、“三浴”,表示極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說,也是起源於一種禮節。晉重耳為報楚王之恩,在兩國交兵時,後退三次,以表示感謝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們拜見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禮,同時還得三呼萬歲。如遇家中長輩死喪,晚輩人還有守孝三年之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高臥隆中,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請他出山,幫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賢若渴“三顧茅廬”的劇目,諸葛亮在三請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禮之嫌了。

  ⑦古代的許多禮節對於現代人來講是很繁瑣的,沒有必要去講究了,但是有的禮節我們還仍然保留著,如去弔唁時,面對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別人家裡作客,需得敲門而進,而敲門三下,則是比較禮貌的行為;現在還有一種禮貌與“三”的聯絡比較密切,就是我們常見到汽車的廂板上往往寫著“禮讓三先”。

  ⑧“三”這個數字也被廣泛地應用於時空和算數。凡極言時間之長、空間之大、數量之多,古時多用三或三的倍數來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層地獄”、 “三人行必有吾師”、“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見,“三”這個數字,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被廣泛運用到各個方面。

  8.閱讀全文,根據下表中已填內容的所屬類別,在空格處填上相應的內容。***3分***

  9.第⑤段中把“薰三次香”叫做“三釁”,“薰”和“釁”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請運用你已有的知識或經驗,推測其中的原因。***2分***

  10.運用文中有關知識,分別指出下面語句中 “三”的文化含義。***2分***

  ①率子孫荷擔三夫。 ②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③三裡之城,七裡之廓。

  11.第⑧段介紹了“三”在時空和算數方面的表達功能,而下面幾個成語中的“三”卻恰與之相反。請以這幾個成語為例,在該段後面再補寫一段話。***3分***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三寸金蓮 三言兩語 三三兩兩

  ***三***我的四季***共16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這片土地上,用我細瘦的胳膊緊扶我鏽鈍的犁。深埋在泥土裡的樹根、石塊磕絆著我的犁頭,消耗著我成倍的體力。我汗流浹背,四肢顫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剛剛開墾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沒有權利逃避,上蒼在給予我生命的同時也給予我責任。我不應白白地耗費時間,去無盡地感慨生命的艱辛,也不應該自艾自憐命運怎麼這樣不濟,偏偏給了我這樣一塊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緊牙關,悶著腦袋,拼卻全身的力氣,壓到我的犁頭上去。我絕不企望有誰來代替,因為在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每天,我懷著希望望著掩蓋著我的種子的那片土地,想像著它將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如一個孕育著生命的母親,期待著自己將來出生的嬰兒。我知道,人要是能夠期待,就能夠奮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乾旱,站在地頭上,焦灼地盼過南來的風,吹來載著雨滴的花朵。那是怎樣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吶!盼著、盼著,有風吹過來了,但那陣風強了一點,把那片載著雨滴的花朵吹了過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過,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雲,求它給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樣的痴心妄想!我終於明白,這妄想如同想要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

  我頓足,我懊惱,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麼用呢?再重新開始吧。這樣淺顯的經驗卻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代價來記取。不應該怨天尤人,會有一個時辰,留給我自己檢點!

  我眼睜睜地看過,在無情的冰雹下,我那剛剛灌漿,遠遠沒有長成的穀穗,在細弱的稻杆上搖搖擺擺地掙扎,卻無力掙脫生養它,卻又牢牢地鎖住它的大地,永遠沒有嘗過成熟是怎麼一種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張開我的雙臂,願將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張大幕,為我的青苗遮擋狂風、暴雨、冰雹……善良過分,就會變成糊塗和愚昧,厄運只能將弱者淘汰,即使為它擋過這次災難,它也會在另一次災難裡沉沒。而強者卻會留下,繼續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別人一樣收穫。望著我那乾癟的穀粒,心裡有一種又苦又酸的快樂。但我並不因我的穀粒比別人乾癟便灰心喪氣,我把它們捧在手裡,緊緊地貼在我心窩,彷彿那是新誕生的一個自我。

  我有一種特別的量具,它不量穀物只量感受。和穀物同時收穫的還有人生。我已感動過、愛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細細想來,便知晴日多於陰雨,收穫多於勞作。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黃昏,難道就沒有什麼事情好做?不,我可以在爐子里加上幾塊木柴,使屋子裡更加溫暖;我將冷靜地檢點自己:我為什麼失敗,我做錯過什麼,我欠過別人什麼……但願只是別人欠我,那最後的日子,便會安心得多!

  再沒有可能糾正已經成為往事的過錯,一個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來的四季將屬於另一個新的生命。

  在生命的黃昏裡,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

  12.文章把生命比作四季,並以之為序寫出了“我”奮鬥的一生。請模仿下面對春天的概括,再各用一句話對另外三季加以簡要概括***答案不超過方格限定的字數***。***3分***

  春天 懷 著 希 望 艱 難 開 拓

  夏天

  秋天

  冬天

  13.聯絡上下文,說說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4分***

  ***1***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

  ***2***這妄想如同想要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

  14.閱讀下面材料,你認為本文作者對材料中的人物會持什麼態度,請說明理由。***3分***

  中華第一蛙——石蛙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非常高,但人工養殖石蛙無一成功的先例。有位捉石蛙的山民偏偏不信這個“邪”,他經過多年的嘗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花費了他十幾年的積蓄,還欠下了幾十萬元的債務,終於養活了幾十只石蛙。許多人都認為他活得太累、太不值得了,簡直是個傻子。

  15.透過文中的比喻,說說現實中的“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人生?***3分***

  16.作者在文中說“善良過分,就會變成糊塗和愚昧”,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請聯絡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3分***

  三 作文:請以“有個好心情”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40分***

  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D 2.略 3. ⑴對偶、擬人⑵互文⑶對偶⑷比喻 4.5.略

  二、現代文閱讀

  6. 不設統一答案。例:當東方/露出/魚肚白,當天上的花/終於/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間的星星/淚珠兒/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頓,讀來有節奏感,能體現詩歌的音樂美;把重音標在動詞和形容詞上,強調了星星消失,花兒承露的形態變化,渲染了詩中的悲劇美。7.略 8. 表示行天之道和行三之法;“三公”“九卿”等;古代禮儀;表示尊重;時空算數;“三思而行” 9. 不設統一答案。古代漢語中長用音同或音近字代替另一個字,可能是通假字。又“釁”古有“祭祀儀式”意,可從“儀式”上推測。還可從校對印刷傳抄上考慮。10.句①是在算數中的運用,表數量多;句②表“行天之道”或數量多;句③表“行三之法”,用於營建制度。11.擇生與擇死;生與死選擇;生的***得***偉大,死的***得***光榮;兩種生死觀……12.夏日:歷盡艱辛經受磨練;秋天:酸苦交加收穫人生;冬日:冷靜反思檢點自我。13.***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有誰來幫你走完,不管著條路多麼艱難,都要靠自己去開拓。***2***想通過脫離實際的幻想去謀求事業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

  14.作者對材料中的人物持肯定***贊成、讚賞、贊同***的態度。因為作者認為“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15.不設統一答案。要點:充滿艱辛,付出巨大,收穫不多,充實無悔16.開放題。

  三 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