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黃河說課稿

  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說教材

  《黃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內容。它是接中國地形,氣候之後更直觀動態地綜合反映中國的自然環境,同時是與下章水資源和區域地理中的北方地區及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密切相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西部大開發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興衰與黃河息息相關,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地思想。黃河的水患,斷流缺水問題又是關係著中華民族發展“熱點問題”。而對黃河的治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

  極強的發散思維價值。

  本課的教育教學目標是:知識目標:

  ①利用好黃河水系圖,中國地形圖瞭解黃河的源流概況是本節課的基礎。

  ②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③搞好黃河的綜合治理。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初步具有綜合分析區域地理特徵的能力,以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對學生進

  行國情教育,生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教育。

  本課的教學重點:黃河存在的問題及綜合治理。

  教學難點是:“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而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為教師應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是由淺入深,步步深入的方法,按照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和因果關係去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

  ***二***說教學過程、教法、學法

  第一步:設定情景,匯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VCD,展示黃河的景觀,通過動態景觀能生動地、真實準確地感受到黃河那種磅礴的氣勢,陶冶情操,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教師尋找切入點,

  自然匯入新課。

  第二步:學習新課

  ***一***黃河的概況:這部分內容是這節課的基礎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黃河水系圖》、《中國地形圖》找出下列內容:

  ①發源地、入海、幹流流經的省區。

  ②上、中、下游界線及所在的省區。

  ③主要支流。然後發給學生一張無註記的黃河干支流圖,要學生把以上的內容填寫出來。並讓學生分析:黃河為什麼是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呢?通過學生的讀圖、填圖活動突出了地理課“圖不離手”這一特點。這是“地理教學活動化”模式的第一步,既注重給學生提供過量的

  知識,又重視給他們創設“活動情境”。

  ***二***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也曾多次決口氾濫,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的災難。我們今天怎麼來看待它的功與過呢?以“黃河——母親河?害河?”為題,開設一個簡單黃河知識的講座。學生各持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後找兩個有代表性的學生髮言,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補充,母親河的奉獻表現在:

  ①塑造了肥沃平源;

  ②提供了灌溉水源;③蘊藏著豐富的水能。教師再次設定情景播放《黃河的水利工程》,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水利工程,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水電站要建立在這些地方?

  教師又緊接“黃河——害河?”提出問題:為什麼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害在哪裡?提出問題之後,學生產生了要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這時又再一次設定情景,播放《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黃河治理》VCD,啟發、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教師歸納、總結危害表現在:

  ①上中游的水土流失;

  ②下游“地上河”;③斷流。

  ***三***分析“地上河”成因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難點,我採用的是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層層深入地分析,找出本質內容其步驟如下:

  ①能運用課本上“地上河”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黃河下游河床有何特點?

  ②泥沙是黃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泥沙是從何而來的?再次播放VCD《黃土高源水土流失》,從自然景觀入手,符合人們認識自然的規律,使這部分內容生動具體,無形中降低了教學難度。根據景觀內容進行整理;從地形、氣候、植被、支流去分析黃河成為含沙量最大的河。

  ③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流到下游華北中原後,河床變寬、水流平緩,大量泥沙積於河床,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地上河”。

  全靠築堤約束河水,一遇暴雨隨時隨處都有決口危險。

  ***四***接下來就是探究治理黃河的方案,這是本節課重點內容。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分小組進行,通過各小組協作式學習,完成小組的課題任務。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每個課題小組都提出了自己的創意,寫在紙條上。上中游水土流失組:提出方案有七、八種。教師給予肯定,並用示意圖的形式給予補充***圖略***。揭示這節課的地理原理: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通過繪圖啟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並創設出一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更易體會。下游組:治理黃河“地上河”方案:

  ①改造現有河床,將河床修成“寬窄式”束水衝沙。

  ②挖河固堤,利用吸泥機、絞沙機清除河床裡泥沙。

  ③修建水庫,蓄水攔沙。

  ④泥沙淤積嚴重處,開挖新河道等等。

  斷流組提出:

  ①跨流域調水,南水北調。

  ②在黃河上、中游修建水庫,攔蓄洪水。

  ③發展節水農業、節水工業。

  ④人工降雨等等。學生想法很多,不一列舉,想法有時雖簡單幼稚,但有創意強於無創意,而且使課本內容得到深化擴充套件。在這種小組協作的活動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通過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方案,引發了激烈的爭論,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發出火花。有的同學還提出新的大膽的設想,如:設想A:從嘉陵江引水到渭河;設想B:從洮河到渭河開挖河道讓黃河干流不再經過黃土高源,以減輕黃河對黃土高原的侵蝕,減少黃河含沙量。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真正體會到地理知識的有用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第三步:總結全節課。突出重難點:黃河之害,害在下游“地上河”的決口改道,究其根源是中游的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

  第四步:目標檢測,概括分析,使知識系統化。

  本課通過“地理教學活動化”模式運用,以課題小組形式讓學生參與學習,以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探究。整個課堂的活動思維線索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解決更好。其意義在於

  ①變陳述性教材為探究性教材;變講授為主的教學,為解決問題式教學。

  ②選擇恰當內容,拓展為“小課題”活動,擴充數學內涵。

  ③強化探究過程評價,讓各類學生均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二***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續和深入。它很好地體現了地形、氣候、河流之間的密切的關係:河流的分佈、發展受地形的制約,氣候影響河流的水文特徵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同時,她又為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所以學習黃河的有關知識,瞭解黃河、認識黃河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目標

  ⑴ 認識目標:黃河的源地、注入海洋、長度;流經的省區及主要地形區;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等主要水利樞紐工程的名稱和分佈。

  ⑵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熟練查閱地圖的能力,能把黃河上、中、下游分界點,重要支流、水利工程等落實在地圖上。

  ②閱讀黃河水系圖和“地上河”示意圖,分析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黃河的治理與開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將多種地圖和資訊對照使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⑶情感目標:通過黃河水利建設上取得的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教學重 、難點

  ⑴重點:黃河上、中、下游的概況及黃河的綜合治理。

  ⑵難點: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成因。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教學方法:參與式開放型教學方法。以學生參與為標誌,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2、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學法指導

  1、根據教學需要、閱讀課文及相關材料,自主學習、獲取知識。

  2、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

  3、圖文結合,培養記憶能力。

  四、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景,匯入新知:

  師問:①我們喝的自來水取自於哪裡?***生答:黃河***

  師問:你對黃河的瞭解又有哪些呢?

  ***生答,教師作總結,匯入新課***

  ㈡、探究合作,獲取新知

  一、壯美黃河***板書***

  1、遠觀黃河***課件輔助***

  學生閱讀《黃河水系圖》觀察黃河干流的形狀特徵

  學生活動:

  ① 在圖中找出黃河的河源,流經的省***自治區***以及注入的海洋。

  ② 長江和黃河同時流經的省***自治區***有:

  ③ 找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地點:河口和舊孟津,看看它們分別位於哪一個省區。 ④ 找出黃河的重要支流渭河與汾河。

  ⑤ 找出黃河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小結: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個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

  師問:黃河為什麼被稱為我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生答,教師點評,然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

  2、近看黃河***板書***

  ***播放課件,閱讀課文,感受各河段的自然特徵,並做小結***

  上游:河源段:水清、淺、穩定

  河谷段:階梯交界處,落差大,富水力

  河灘平原段:河床平,水流緩,水量少

  中游:落差大,多峽谷,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河面寬闊,“地上河”

  投影:黃河感懷之一《黃河觀汛》 ***齊讀***

  一片浩瀚呈煙霧,驚濤舔壩神鬼怵。

  晴日無風三尺浪,黃河自古不夜渡。

  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母親”河的壯觀氣勢和美麗風光。

  ***過渡:由課件中看到的“地上河”過渡到第二個大問題***

  二、“問題”黃河

  1、“地上懸河”的成因及危害***板書,學生分析、並播放課件***

  2、黃河凌汛***板書,學生閱讀課文並回答問題***

  3、黃河斷流***板書,學生閱讀課文並回答問題***

  投影:黃河感懷之二《黃河遺恨》***齊讀***

  衝出邙山驁不馴,千里沃野人狂奔。

  皇帝河官束無策,龍王鐵犀枉受尊。

  城堙河於阡陌廢,市井蕭疏民斷魂。

  汴梁幾遭滅頂災,州橋明月何處尋。

  ***過渡:由“問題”黃河引出黃河的治理***

  三、根治黃河***板書***

  1、治理措施***板書,由“問題”黃河對症下藥***

  ① 保持水土***板書***

  ② 修建水庫***板書***

  ③ 修築堤壩***板書***

  播放課件: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資料

  過渡:這些措施治理黃河的成效如何呢?

  2、治理成效***板書***

  播放課件:

  新聞一:《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今年初顯成果》***略***

  新聞二:《今年黃河不喊渴》***略***

  學生由此得出治理效果明顯的結論。

  投影:黃河感懷之三《黃河鉅變》***齊讀***

  半世安瀾無潰堤,曠代工程小浪底。

  千秋偉業民福祉,黃河今朝害變利。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㈢、自我小結,納入體系:

  師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呢?

  ***使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清理思路,納入體系***

  ㈣、學以致用,引發思考:

  師:由2003年蘭考抗洪的事實告訴我們,治理黃河雖已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還不能包治百病,黃河的治理還任重而道遠。

  師問:如果你是治理黃河的專家,你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引發思考***

  五、板書設計

  滔滔黃河

  一、壯美黃河

  1、遠觀黃河

  2、近看黃河

  二、“問題”黃河

  1、地上懸河

  2、黃河凌汛

  3、黃河斷流

  三、根治黃河

  1、治理措施:

  ①保持水土

  ②修建水庫

  ③修堤築壩

  2、治理成效

  六、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設計過程中,本著以發展學生能力為中心,以學生參與為標誌,堅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需要,設定問題,培養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培養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做為課堂的主導者和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幫助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