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幾個方面教育孩子

  對孩子的教育要有意識促進孩子的生活、學習、思維、人際交往等等,要從哪幾個方面去教育孩子呢?下面小編告訴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的第一個方面:重視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培養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標誌,培高水平的自我價值感是培養孩子健康個性的關鍵。那麼,培養孩子自我價值感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利用各種機會幫助孩子獲得他們可能掌握的能力。這就要求家長對孩子要有一個恰當的期望值。我們提出的要求必須是孩子經過努力便能達到的。另外,應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設計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讓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動,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辦代替,那會讓孩子永遠感受不到成功的體驗。

  其次,對孩子的言行提出適度的評價,及時定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以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接納孩子的各種行為。家長不要吝嗇帶有鼓勵性的語言,因為,成人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自我評價。在這一基礎上,我們要教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孩子瞭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並加以調整、改進。

  教育孩子的第二個方面 :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自立意識和自主性就是指人們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斷併力求自己尋求解決的行為方式。

  目前,自立、自主的品質對於在過份優越的環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來說是一個難題。家長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識地改變觀念,減少對孩子們的溺愛與遷就,從小培養孩了的獨立生活能力,給孩子更多自多鍛鍊、自我服務的機會,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和依附,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這將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其次,樹立正確的孩子觀、教養觀。在教育問題上採取民主的態度,注重給孩子自主權,經常傾聽孩子的觀點,讓孩子在家庭決策中起一定作用,並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一定的責任,允許孩子取得主動並且負起與年齡相適的責任。

  教育孩子的第三個方面: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挫折教育,從小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一種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已逐漸興起。西方教育和心理衛生專家普遍認為,對待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因難中學來的。家長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挫折教育,鍛鍊孩子在因難和挫折面前不低頭的堅強意志和性格,並通過家庭中寬鬆氛圍營造,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楊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觀、寬容、忍耐及和諧的心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與自信。

  教育孩子的第四個方面: 培養孩子的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平等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是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要求。家長需從小對孩子進行平等競爭意識的教育,培養孩子的趕超精神和自強不息意識,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成敗,勝不驕、敗不餒。這就要求家長儘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各種競爭,並在這一過程中,注意引導孩子的心態,讓這會爭取機會去表現自己的能力。

  教育孩子的第五個方面: 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協作的素質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絡的最基本的方式。未來社會的許多工作都需要人們通過協作去完成,這就必須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與他人交往、協作。家長可引導孩子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並處理交往中出現的各種矛盾,讓孩子在不斷的協調、適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地相處與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