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國畫要看哪幾個方面

  學會鑑賞國畫對於收藏國畫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鑑賞國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鑑賞國畫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鑑賞國畫的方法

  一、觀大概。

  佈局要和諧,是否有作者的個人風格,意境、意趣要深遠。意境或意趣是鑑賞者對一幅畫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讓鑑賞者想細細看下去。任何好的筆墨技巧是為了表達意境或意趣服務的。而風格是一個國畫家有別於另一位國畫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檢驗一個畫家成熟與否的標準。國畫大師的作品無一不有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

  佈局是作畫的戰略,是一幅畫在表現上最關鍵的部分。假如左邊畫一塊巨石,右邊畫一隻小鳥,加些小草,在下面題上幾個字,蓋上印,畫是完成了,即使筆墨精妙,頗有意境,可佈局不當,畫面失去平衡,讓鑑賞者難受,就不算成功的國畫。大師潘天壽的畫,極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蟲一鳥,無不展現著萬物的生機與自然界的詩意。他的畫多險,多奇,多重,通過各種物象,在激烈的衝突中一一化解,最後畫面歸於平衡與和諧。他的大畫雄偉奇逸,常常給鑑賞者震憾般的審美感受。

  二、看造型與線條。

  造型過於失當,人不象人,山不象山,樹不象樹,即使佈局好,線條好,仍不入妙品。造型要不失情理,線條要自然生動。但是,自然生動的線條有各種風格,有的秀美,有的蒼老,有的古樸,有的厚重,有的飄逸,這些線條通過表現不同的物象,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在這些線條中,都要書法美感。概括性地說,吳昌碩的線條古拙,齊白石的線條蒼老,潘天壽的線條凝重,範曾的線條俊逸。沒有書法功力的國畫作者,線條常常軟弱、油滑、稚嫩,這些線條所表現的物象內涵就大為貧泛。這種畫在旅遊景點或工藝品商場常見。

  三、看墨色的變化。

  有的劣畫,常常區域性一片死黑,沒有任何變化,淡墨散淡而不空靈。好的國畫,講究黑分五采:焦、溼、濃、重、清。焦墨畫只宜於寫生的便利,作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為國畫的上品,作為完整的國畫,焦墨畫在神韻上大打折扣。象張仃的焦墨山水畫,讓人感到口渴。齊白石的小品花鳥寫意畫,意趣綿長,他極精於用墨、用水與用色,他手中的毛筆在生宣上變化無窮,讓鑑賞者數十年後仍感覺到畫面的溼潤。湖南曾經有一個農民花鳥畫家,作畫氣勢大,佈局佳,筆力也很剛健,但變化過少,直來直去。他不善於用水與用色,畫面有火氣。他說“作畫墨與色要給足”,可他給得太足了,常常見他的畫面墨黑一片或大紅一片,他的畫有強烈的風格,但畫品不高。

  國畫收藏注意事項

  一、藝術性第一,年代第二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 “年份”,而忽視藏品本身的藝術性。須知,你收藏的是古代藝術品,不是所有的古物。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卻不具藝術性或藝術性甚低,則不宜納入“藝術收藏”範圍。如宋元時期的青白瓷壙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備藝術收藏價值的並不多,還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藝術瓷。

  二、寧收小名頭精品,不收大名頭爛品

  作者知名度是藝術收藏投資必須考慮的一項,但是,並不等於說“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資價值”。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則仍然是藝術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三、寧收碎玉,不藏全瓦

  藝術品有時因各種原因難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經歷歲月滄桑,常難達十分之完整度。當一件精彩但有殘損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卻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您如何選擇?收藏的原則是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本來古玩收藏就是“抱殘守缺”,不宜有過分的求全心理。另外,核心部分和關鍵部分如果缺損也必須放棄。比如明代德化窯觀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頭臉部,則不可藏。

  四、不收跟風作品

  不可否認,一切藝術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自己的個性成分,即使臨摹品也有臨摹者個性的投射。但是此作品往往個性不突出,所以必須在“個性”前加“鮮明”二字,作為強調。成功藝術家的作品必須具備鮮明的辨識性,具有強烈的原創精神和創新意識,即使不看落款,也能看出是某家的作品。

  五、只收好的,不收貴的

  當代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仍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中,過度炒作和虛假成交已經是司空見慣之事。許多藝術品的市場表現與其實際的藝術價值往往不同步,甚至與其藝術價值背道而馳。那種認為拍出高價的就是好作品的觀點和以“市場風向標”為“入倉”依據的做法還值得商榷。

  好作品,這關乎藝術收藏投資者的藝術鑑賞水平或其藝術收藏投資顧問的鑑賞水平。作品的貴賤,必須與藝術品的質量聯絡起來考量,而不是僅僅看其一平尺多少。“藝術無價”不等於“藝術品無價”,藝術品一旦進入藝術市場,那麼它無論多麼“偉大”都是有價的。另外貴與不貴需聯絡作品的藝術水準及其藝術家的發展前景來辯證判斷。

  傳統中國畫的特點

  一、中國畫以線、墨為主,講究筆法,追求“筆精墨妙”的藝術效果,講究骨法用筆。這些都是對筆墨內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書寫點畫中蘊蓄的筆力。它是構成點畫與形體的支柱,也是表現神情的依憑。畫家以挺勁的筆法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到形象中,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在造型過程中,畫家的感情就一直和筆力融在一起。筆所到之處,留下的盡為畫家感情活動的痕跡。

  二、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中國畫創作的一個重要原則。中國畫講究氣韻、追求意境。一個畫家應具備“畫得像”的功夫。但如果作品有形無神,那麼即使畫得再像也不是中國畫所要達到的目的。有形無神的畫是存在的,而有神無形的畫是不存在的。寫形是為了傳神、為了暢神。形可在“似與不似之間”。

  三、中國畫在色彩上以墨為主。中國畫雖也講究隨類賦彩,但最重要的是畫面整體效果。為了整體的需要,物件的色彩可以做大的變動。在中國畫中,墨是中國畫必不可少的基本色。墨分為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種。每一種墨色若運用得巧妙、適當,則會呈現豐富的變化。

  傳統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人景融合,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意境。繼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新的前提是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當然,對傳統繪畫的繼承並不是不加思考地繼承,而是有選擇地繼承,且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李經理得出結論:“當代畫家要創新,不能僅從傳統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出發,而是要結合中國的繪畫理論,緊跟時代步伐,並融入自己的審美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所創新。”


猜你感興趣:

1.國畫收藏鑑賞有六法

2.國畫入門

3.收藏國畫需要注意3點

4.中國畫意攝影大師郎靜山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