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跟孩子有效溝通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跟孩子溝通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與孩子有效溝通方法

  1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很多孩子對於未知的世界有很多的恐懼,很多想法和習慣跟大人不太一樣。對於成年人來講,一個故事聽一遍就夠了,但是如果孩子喜歡一個故事,他就會反反覆覆地聽。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有時候不夠勇敢是因為他的一些恐懼害怕是成人意想不到的。比方說,孩子特別小的時候他拿任何東西都夠不著,都要求助於大人,這個感覺比較無助,但是它往往會被家長所忽視。因此,跟孩子進行溝通,首先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使我們更加去理解他,變得更有耐心,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

  2啟發孩子的思考

  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儘量讓孩子多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是需要鍛鍊的。多問些問題,去鼓勵孩子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可以使孩子今後能夠更加獨立自主解決問題。

  3分享對與錯的概念和價值觀

  在跟父母在相處的過程中,我印象特別深的就是在吃飯或者散步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講一些事,然後對這些事做一些評價,潛移默化中就教會了我們怎麼為人處事。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分析一些事情,用好的價值觀去影響孩子。

  4讓孩子去了解父母的想法

  現在的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成績好,今後能夠有一個好的前途。但是孩子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現在的孩子對於物質方面沒有太大的感覺,他不理解為什麼父母一定要他成績非常好。我經常跟孩子強調的一點就是無論你考多少名,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確實付出了努力,今後不會後悔。只要你付出努力了,你考上什麼學校,這就是你適合的學校,但關鍵問題你要付出努力。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想法,如果我們不把這些想法告訴他們的話,他們很不能夠理解,有的時候會產生對立情緒。

  為什麼要讓孩子付出努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流,如果你能考上大學,今後你對工作的選擇的自由度會比較大,你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你學習並不是說父母要讓你掙多少錢,關鍵是你以後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你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的話,他就會更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5建立愛的關係

  跟孩子溝通,就和澆花一樣,每天都要跟孩子聊一會,15分鐘左右就夠了。我最喜歡的事就是下班以後回到家,走進孩子的房間,問問他,今天一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兒?我不問他成績怎麼樣,我就是問他今天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兒?孩子是願意跟我交流的。而且有時候在學校遇到好玩的事兒,他怕忘了,他還會記在一個小本子上晚上回來告訴我,這種方式特別好。

  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1對孩子的話表示感興趣,討論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孩子小時候,我就喜歡去問他,今天你有什麼開心的事兒?有什麼好玩的事兒?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眉飛色舞的講他喜歡的事兒。很多時候,他講著講著也會講到學習上的事,當他講到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趁機引導一下,用這個話題去切入。你把孩子當朋友,你能夠分享他的快樂,他就會特別願意去跟你聊天。

  2專注耐心,有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是什麼?比如說拍拍肩膀,親他一下。孩子大了,可能不太合適,但至少要有眼神的接觸。孩子小的時候,我愛人比較忙,跟孩子交流比較少。我愛人比較喜歡在電腦上下圍棋。當孩子去跟他講一件事兒的時候,他跟孩子說:“你說,我聽著呢!”但是他並沒有離開電腦,眼睛還看著電腦。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沒有興趣去說。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眼神接觸非常重要,你要用眼神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3簡短的迴應以及認同

  有迴應和認同,才會真正地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當孩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有邀請性的對話。他在講話中斷的時候,你可以問他:“然後?然後怎麼樣了!”“該怎麼辦?”“那你認為?”“還有?”“是嗎?是什麼事情讓你這樣想的!”這些邀請性的對話,鼓勵她講下去。就像我們跟朋友打電話的時候,你要跟她講一個挺長的事兒,如果她有一些鼓勵性的話,哪怕他說:“哦,是這樣呀!”“是嗎?你說,你接著說!”這樣簡短的迴應,也會鼓勵我們說下去。但是跟有些人打電話,他就會不吭聲這時候我們就會停下來,問他你在聽嗎?多次之後,就會匆匆的把話結束。如果你要邀請性的迴應,就會讓他繼續說下去。

  4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當你和孩子意見不同的時候,你不一定要馬上告訴他這個不對,你要問一下他:為什麼是這樣想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接納他的感受。她的開心和不開心,我們都要理解接納,不要輕易的去否定。但是如果她不開心了,我們要想一想怎麼讓他從不開心的情緒中擺脫出來?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開心的事兒?而不是要告訴孩子說你不應該這麼不開心。

  5多講一些正面有建設性的話語

  要以“我”為主體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不管批評指責都要讓孩子感到尊重。舉一個例子,一天,我在客廳給朋友打電話,然後我的孩子走進客廳,他沒有注意到我在打電話,突然把電視機打開了而且聲音開得非常大,就導致我突然一下子就聽不清楚電話裡朋友的聲音。然後,我就走到另一個房間關上門打。打完以後回到客廳,我沒有去指責孩子:為什麼你會突然把電視開啟,把電視聲音開大,你沒有看到我在打電話嗎?我非常簡單的告訴他:“你開電視的時候,最好要注意到媽媽在打電話,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你需要開電視,你把聲音開輕一點。”你告訴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直接和他溝通,他就會說:媽媽我錯了。如果你一開始就去罵他的話,你就是否定了他,他就會和你爭吵起來。當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的時候,你跟他交流,直接告訴他,你的感受和需求就好了。孩子一般情況下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

  6避免破壞關係的話語和帶有批評性的詞句

  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留有餘地,避免破壞關係的話語和帶有批評性的詞句。你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把他當成是一個朋友,你跟朋友或者同事是怎麼交流的,就跟孩子是怎麼交流。一定要忍,不能不過腦子,就把一些傷害性的話語說出來。一旦講出去之後,就很難補救。孩子比我們想象還要脆弱,在他的內心當中,其實他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尤其是父母對他的評價。所以,我們遇到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忍住,儘量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否定他,你總是在指責和批評他。當他做得不對,你跟他交流。告訴他你的希望,就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