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

  無論是作品欣賞還是技巧訓練,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提高必須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個性化的發展空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中學生審美情感的重要意義

  美術教育開展的意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中學美術在考慮學生特性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藝術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給予學生美的啟發。美術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教師應該系統地對學生的審美情感進行培養。所謂審美情感指的是學生在面對生活等環境所擁有的一種欣賞美和發現美的素養。單純強調語、數、外課程開展會造成學生的巨大壓力,而美術恰恰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之餘,感受到美的事物給人帶來的愉悅和幸福。

  學生的審美情感,首先是全身心的情感體驗,也是對優秀作品所感受到的情感昇華。學生的審美情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特殊條件,即愉悅而快樂的享受。學生喜歡美術課程,這是一種本能的,自然流露出的情感需要。當美術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情境中,所獲得的感受是帶有收穫的享受。這種情感體驗是藝術審美情感的塑造。學生的審美情感是一個逐步提高而趨於豐富的實踐過程。學生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的審美品質,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

  美術教育中審美情感培養的情況

  1.學生對美術課程的態度。隨著現階段課程的發展,初中學生已經不像小學課程那樣輕鬆,學生所面臨的中考使得美術課程相對於其他課程受到忽視。學生對美術逐漸形成了可有可無的態度。美術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其重要程度雖然不等同於主要課程,卻也是不能或缺的。為了加強學生的審美情感,要從根本上改變美術課程在家長、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內容與時間的安排不嚴謹。根據美術教材進行教學的教師都有相似的感覺,就是隻能挑較為重要的課程來講。美術教育的任務重,課程時間少,內容多,不能很全面地完成美術教學的所有任務。在美術課程的設計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中學生的審美情感自然得不到培養。

  美術教育中培養審美情感的策略

  學生的態度及美術課自身的侷限使得美術課程長期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也使得原本對美術興趣濃厚的學生失去了發展自身特長的機會。同時,學校和教師要了解到,美術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它的存在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擁有美術鑑賞能力的人是當今社會所必備的人才特性之一。只有對美術進行系統和專業的學習,才能充分塑造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他們的藝術品位和文化修養。培養美術審美情感教育一方面對學生美術課程的開展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對學習其他文化知識奠定了基礎。美術課程的審美情感開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加強學生的藝術文化審美。培養中學生審美情感首先要從加強學生的文化審美做起。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開拓眼界的機會,讓學生在欣賞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的同時,達到精神層次的陶冶。比如在欣賞世界名畫的課程中,讓同學們賞析西方著名畫作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莫奈的《睡蓮》、丟勒的素描《手》,同學們在欣賞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的同時,會受到精神的薰陶。

  在對這些畫作的感受中,學生最初只是感到驚奇,但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之下,通過感受畫家的生平、所經歷的社會背景對美術作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分析,進一步感受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作品本身的美學內涵。只有學生可以獨立欣賞美術作品,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審美感情的積累。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合理設計課程,深入解析作品,還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重視學生對藝術的興趣積累。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影視等方式使藝術表現變得多姿多彩。對於高中生來說,多媒體這種形式比較適合學生好奇的天性,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法應用恰當會給美術賞析課堂以“錦上添花”之感。要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發展空間。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教師的審美情感教育息息相關,教師自始至終對學生情感都具有啟發性作用。教師自身對藝術作品的情感注入能構建教師的人格魅力,這些因素對培養藝術審美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