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心理護理論文***2***

  抑鬱症的心理護理論文篇二

  《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後抑鬱症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後抑鬱症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76例產後抑鬱症患者為研究物件,採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單純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聯合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採用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評估兩組抑鬱評分變化,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EPDS評分明顯低於對照組***8.32±1.25 vs 14.63±2.01***,平均治療時間明顯少於對照組***5.35±1.09 vs 11.33±2.67***;1年治癒率明顯高於對照組***100.00% vs 71.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聯合藥物治療有利於改善產後抑鬱症患者不良情緒和精神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產後抑鬱症;心理干預;藥物治療;EPDS評分

  【中圖分類號】R749.0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3-0358-02

  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一種常見的產褥期精神綜合徵,患者常無精神障礙病史,通常在產後6周內第1次發病,出現一系列精神紊亂症狀,具體表現為抑鬱、沮喪、悲傷、愛哭泣,煩躁不安、愛生氣、易激惹,嚴重者出現幻聽、幻覺及自殺傾向[1]。產後抑鬱量表***EPDS***篩查PPD的靈敏度高達81.82%,特異度為97.87%【2】。專科醫生對PPD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和藥物治療,可改善PPD產婦精神狀態,促進患者康復,使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由產後訪視護士對某社群554名足月分娩初產婦進行產後抑鬱症篩選,篩查時間均在產後2周,篩查使用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本研究554名足月分娩初產婦中,EPDS總分≥13分產婦共76名,佔13.72%。採用隨機數字表法將76例產後抑鬱症患者進行分組各38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25.6±3.57***歲;對照組年齡22-33歲,平均***24.8±3.69***歲。排除既往有精神障礙病史或有精神病家族史患者,本研究徵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及患者家屬支援,兩組患者人口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PPD診斷標準

  參照美國精神學會《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關於產後抑鬱症的診斷標準【3】,採用愛丁堡***Edinburgh***產後抑鬱量表***EPDS***評估初產婦產後抑鬱症評分【4】。EPDS為自評量表,包括心境、興趣、悲傷、哭泣、焦慮、恐懼、應付能力下降、失眠、自責、傷人等10個專案,總分30分。PPD陽性診斷標準:EPDS總分≥13分,且得分越高患者抑鬱程度越重。

  1.3干預方法

  ***1***對照組對EPDS評分結果陽性的PPD產婦進行藥物治療,採用抗抑鬱藥物提高患者情緒,考慮到產婦哺乳等因素,儘量選擇抗抑鬱藥療效好、副反應小、耐受性好的新型抗抑鬱藥物。本研究選用5-羥色胺首劑量50mg/d,依據患者耐受性逐漸增至100mg/d;帕羅西汀首劑量20mg/d,逐漸增加劑量至每天50mg/d。連續治療4-6個月後遞減至維持量,待患者臨床症狀消失、EPDS總分<13分後停藥。

  ***2***觀察組採用藥物和心理干預相結合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同對照組。由婦產科和精神科醫生共同制定並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方案。①採用集體治療,讓PPD產婦之間互動,既宣洩了情感,又在交流中增長的對疾病的認知程度。②針對患者個體差異制定個體治療方案,充分發揮家庭親情的優勢、通過母嬰接觸讓產婦產生歸屬感、被需要和被尊重感,從而激發內在母性的動力,改善產後精神和情緒不良狀態,促進產婦恢復。③指導患者加強自我情緒控制,耐心傾聽抑鬱症產婦的心聲,儘量滿足其生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鼓勵產婦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來放鬆心情,睡眠是最好的減壓方式,保證患者充分的睡眠休息時間。鼓勵患者多和外界接觸及與他人交流,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起到治療焦慮和抑鬱的作用。

  ***3***PPD產婦早期不主張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以免影響嬰兒哺乳。抑鬱焦慮症狀持續超過2周、且EPDS評分增高的患者才考慮採用心理干預聯合藥物治療。在用藥過程中告知家屬藥物的不良反應,必要時嬰兒改為人工餵養。

  1.4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跟蹤至產褥期末,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後2周、3個月及6個月時評估EPDS評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

  1.5統計學分析

  資料分析採用SPSS15.0統計學軟體包,計量資料以*** ±s***表示,計數資料以定性百分比***%***,分別採用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後EP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PPD患者EP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後,兩組EPDS評分均明顯降低,觀察組EPDS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1968年Pitt提出產後抑鬱症,即PPD概念。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的加大,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國外報道PPD的發病率為30%,國內則為***5.7-23.8***%[5]。本研究採用愛丁堡***Edinburgh***產後抑鬱量表***EPDS量表***對554名足月初產婦產後2周進行訪視,評估精神、情緒狀態,結果發現PPD陽性率為13.72%,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

  產婦妊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經歷一系列心理和生理變化,分娩的陣痛、初為人母角色的不適應、育嬰知識的缺乏,都可使產婦產後出現緊張、焦慮、抑鬱、恐懼等心理,此時如得到家人、朋友或醫務人員的支援和幫助,產婦不良精神狀態和負面情緒會很快緩解【6】。因此產後2周,社群婦幼保健人員應進行隨訪及指導,祝賀產婦順利完成妊娠和分娩,指導新生兒護理,讓產婦儘快適應角色的轉變,從而克服因擔心嬰兒餵養產生的心理負擔。積極和產婦家屬溝通,鼓勵產婦家屬、尤其是配偶主動關心產婦,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及時化解PPD危險因素。

  本研究中,經過對篩查EPDS總分≥13分的PPD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和心理護理,干預後6個月EPDS評分***8.32±1.25***,1年治癒率***100.00%***.由此表明加強產婦產後訪視,及時發現抑鬱傾向的PPD產婦,積極採取心理護理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PPD產婦精神狀態,降低PPD對家庭的危害,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盧蓉,姜潤生,黃麗,等.昆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護理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護理管理雜誌,2013,13***6***:436-438.

  [2] 葉碧清. 產後焦慮抑鬱情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誌,2014,02:63-65,66.

  [3] 樂傑.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19.

  [4] 彭濤,王聯,金燕志,等.EPDS在產後抑鬱篩查中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1994, 13***8***:18 19.

  [5] 溫曉英.提高產後訪視質量 預防產後抑鬱症[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 5***1***:240-241.

  [6] 沈麗華.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分析及心理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05***: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