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痛風的治療方法

  痛風常見的一種病狀就是腳痛風,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患有腳痛風,那麼是什麼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痛風的臨床表現:

  1、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癥期:僅有尿酸持續或波動性增高。從尿酸增高到症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幾十年,有些終生不出現症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大,一般最終5%-12%的高尿酸血癥發展為痛風。

  2、急性痛風關節炎:典型的首次發作常在夜間突然發病因足痛而驚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時,如刀割或咬噬狀。關節周圍及軟組織出現明顯紅腫熱痛、區域性不能忍受被單覆蓋或周圍震動。初為單關節炎, 以拇指、大腳趾多見,其次順序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關節。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作。關節紅腫熱劇痛和活動受限,可有發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誤診為蜂窩組織炎或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幾周後可自然緩解。此時受累關節區域性面板可出現脫屑和瘙癢為本病特有的症候。開始痛風與炎症發作間歇可達數月或數年,但以後發作越來越頻繁,症狀越來越重,侵犯的關節也愈多。受寒、勞累、飲酒、食物過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創傷和手術為常見誘因。

  3、臨界間痛風:兩次痛風發作的間歇期稱為臨界間痛風。多數病人第二次發作是在6個月至2年之內。發作次數逐漸增加,常為未治療的病人,呈多關節性,在多關節發作者中約80% 累及下肢關節,但同時累及兩足者罕見。在次期間通常無症狀,關節檢查也無異常發現。

  痛風的治療方法:

  1、治療痛風的原則和目的

  治療痛風的原則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攝入;規律生活制度;適當的體育活動;有效的藥物治療;定期的健康檢查。

  臨床治療痛風一般要求達到以下目的:

  1儘快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

  2防止關節炎復發;

  3糾正高尿酸血癥,防止因尿酸鹽沉積於腎臟、關節等所引起的併發症;

  4防止腎臟的尿酸結晶石形成;

  5預防和治療糖尿病、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併發症。在臨床上,要根據不同病期的病情進行鍼對性處理,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2、一般治療

  包括採用低嘌呤低脂肪飲食、多飲水、戒除菸酒,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定

  期檢查等方法。

  3、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痛風病急性發作應及時治療,主要是控制症狀,其最有效的藥物是:秋水仙鹼,其他藥物還有消炎痛、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見效快的是秋水仙鹼,但副作用也是最大的。中藥有:清痺通絡藥酒。

  4 、痛風間歇發作期的治療

  間歇發作期的治療主要是使尿酸維持正常值6.5毫克/分升,保護腎臟功能,防止痛風性腎病。為此除堅持一般治療外,最好是使用促進尿酸排洩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臨床上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只有別嘌呤醇,而促進尿酸形成的藥物有丙黃舒,痛風利仙等。中藥有:複方伸筋膠囊。

  5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的治療

  痛風性關節炎一旦發展成慢性則很難恢復。主要是避免反覆發作,損傷腎臟及關節功能,對痛風結石較大者可進行手術切除。

  6、 痛風病晚期的治療

  晚期痛風病患者多數已形成痛風性腎病,對晚期痛風性腎病應積極控制高尿酸症,使尿酸長期維持在正常水平,保護腎臟,防止尿酸性腎病的發展。消除一切影響腎臟功能的因素。防止尿路感染、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症的發生。

  中醫對痛風的治療

  傳統上對痛風的治療有西醫和中醫兩種,西醫主要是用鎮痛和消炎類藥物暫時緩解疼痛.中醫治療痛風的原則是以清熱利溼、活血通絡為法,加之中藥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進尿酸的排洩。急性期辨證為溼熱內蘊,治宜清熱利溼為主;緩解期辨證為瘀血阻絡, 治宜活血通絡為主。目前治療痛風的中成藥主要有清痺通絡藥酒和複方伸筋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