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山吳萸果的功效與作用

  山吳萸果,中藥名,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理氣止痛,祛風散寒之功效。主治腹瀉,胃腹冷痛,肝胃氣痛,感冒,咳嗽。那麼你知道山吳萸果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山吳萸果的性味

  苦;辛;溫

  山吳萸果的歸經

  肝;脾經

  山吳萸果的入藥部分

  為芸香科植物山吳萸的果實。

  山吳萸果的產地和分佈

  喜生溪澗兩岸溼潤的叢林中。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山吳萸果的形態特徵

  山吳萸 小喬木,高6m或更高。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全株有香氣。枝褐色,有白色斑點狀皮孔。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柄長4-8mm,中央一片柄長約1.5cm;小葉片薄紙質或紙質,腺點多而清晰,5-11;狹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15cm,寬2.5-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全緣。聚傘圓錐花序頂生,長達25cm,寬達30cm;苞片對生,生於花序軸基部呈小葉片狀;花軸及花梗均被短柔毛;萼片4,廣卵形,長約1mm;花瓣4,白色,長圓形,長3-4mm,寬1.5mm;雄花的雄蕊長5-6mm,花絲見全被毛,花葯廣橢圓形,長1.5-2mm,退化雌蕊圓錐狀,幾與花瓣等長,4裂,裂片基部略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鱗片狀,長不及1mm,子房圓球形,無毛,花柱較子房短,柱頭頭狀。成熟的心皮4數,也有2-3數,紅褐色,有皺紋,具黑褐色的腺點甚多。種子近球形,直徑5-6mm,黑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8-9月。

  山吳萸果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山吳萸果的功效與作用

  理氣止痛;祛風散寒。主腹瀉;胃腹冷痛;肝胃氣痛;感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