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心理學方面的參考論文

  心理學是研究人和動物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的一門科學。人在生活實踐中與周圍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主觀活動和行為表現。這就是人的心理活動,或簡稱之為心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心理學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通過一例車禍後行脾切除術的患者的案例分析,說明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心理諮詢在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病人手術十二天後出現的症狀,使臨床醫生非常困惑,明明手術非常順利,病人卻出現了一系列不匹配的症狀,如何有效區分是心理疾病引起的症狀,還是軀體疾病引起的症狀,心理學的知識起到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關鍵詞】心理學 臨床 應用

  中圖分類號:R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304-02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作為臨床的大夫會越來越體會到,在影響健康的因素中,除了生物因素之外,還有社會、心理因素。從整體的觀點出發,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情緒變化、性格特徵及社會背景,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對於疾病的診治、轉歸,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以下是我院今年接診的一位因車禍行脾切除術的患者,男,21歲,手術12天后,出現尿失禁,自述頭暈、頭痛。經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排除生物因素,根據主治醫師經驗,依患者的病情及手術情況,應該不會出現這些症狀,但病人訴說頭暈、頭痛,夜間尿床,病人訴說不知道自己尿床。主治醫師分辨不清,請心理科醫生會診。

  經過諮詢瞭解到,患者父母均健在,兄妹三人,有一哥、一姐,住院期間由父親與姐夫看護。母親身體不好,去年因意外事故做脾切除手術後,出現尿失禁。根據基本情況,及與患者的溝通可以分析得出:

  1 患者雖然已滿二十一週歲,但因為家人的溺愛,心理年齡尚小,對事物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容易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對困難如疼痛的承受能力差,為避免下床活動的疼痛,術後連續臥床12天。

  2 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較嚴重,對兩個男孩無微不至的照顧,反而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孩子獨立能力差。因為母親術後出現尿失禁***雖未證實與手術有直接關係***父親擔心孩子是否也會有,而這種擔心反倒給孩子一個暗示,加重孩子的這一症狀。

  3 孩子內心的衝突:手術後因疼痛不想下床,但又因有很高的道德標準,覺得這樣做不好,不應該,於是尿失禁成了不下床很好的藉口,不是我不想下床,是因為我有病,所以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下床鍛鍊,還有人關心我。

  根據此情況,心理醫生開始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心理干預,措施如下:

  1 告知患者及家屬手術的效果,治療的過程、時間,讓患者對病情預期的轉歸有一個瞭解,做到心中有數。

  2 針對因車禍帶給患者的緊張與恐慌情緒,醫護合力,積極排解。

  3 鼓勵患者下床適當活動,告知患者正常人躺床上十天也會感到頭暈、頭痛,更何況是做了脾切除手術以後,頭暈、頭痛是很正常的反應,下床適當活動有利於身體各部分機能的恢復。

  4 引導家人配合通過積極的暗示,鼓勵孩子下床鍛鍊。

  5 最後鼓勵患者增加獨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思考,勇敢面對,不依賴父母。

  通過一系列干預,孩子順利下床,一週後康復出院。 “藥物三分治,精神七分療”。一個臨床醫生除了有豐富的醫學科學知識,還應有廣泛的心理學知識。[2]這樣才能辨別清楚影響患者健康的真正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治療。

  參考文獻

  [1] 佟金花,陳天曉.簡述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2011,11***2***:135.

  [2] 王玉仙. 淺談中醫心理學的臨床應用.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 2005 ,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