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讚老人的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生活中多關心身邊的老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能喜歡!

  精選

  1、祝你好事多多!笑容多多!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

  2、心的希望,新的開始,心的收穫,新的起點,心的快樂。願健康幸福財富永伴你左右!

  3、讓我們一起恭祝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春秋不老,松鶴長青;歡樂遠長,古稀重新。

  4、六十年內不分離,七老八十手牽手,共渡八千里路雲和月,九月九日重陽日,十指緊扣笑會首!

  5、煙少抽點,酒少喝點,牢騷少發點,心態好一點,心情舒暢一點,這樣你的身體就會健康多一點。

  6、安逸靜謐的晚年,一種休息,一種愉悅,一種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

  7、祝你天空一片晴朗,快樂心中徜徉,自由隨風飄蕩,身體力行健康,奮勁兒熱情高漲,順利成就夢想!

  8、老人和彗星之所以遭到尊敬都是出於同一個緣由:都蓄有長鬍須,都自稱可以意料事故,祝重陽節高興。

  9、秋天的重陽不公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10、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們都蓄有長鬍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生日快樂!

  11、欣賞你目前的環境,愛你目前的生活,在無意義之中去找意義,在枯燥之中去找樂趣。幸福、健康、平安!

  12、老人和彗星之所以受到崇敬都是出於同一個原因:他們都蓄有長鬍須,都自稱能夠預料事變,祝重陽節快樂!

  13、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憎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時常開口笑,壽比南山高!

  14、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長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一個人品行好的表現。

  15、曠達者長壽。您年愈九十,仍精神爍爍、實在是曠達的楷模,我們相約,在您百歲的今日,我定來為您祝壽!

  16、天氣變得真快,北風悄悄吹來,出門外套要帶,睡覺記著要蓋,多吃水果青菜,還要記著補鈣,健康永遠相伴!

  17、陽光為你燦爛,彩虹為你妖嬈,群星為你閃爍,月光為你皎潔。我的不變的情誼只為你!祝福你,快樂無邊際!

  18、洪亮的鐘聲蕩氣迴盪,璀璨的煙花美麗綻放,潺潺的溪水叮咚回生日的歌曲為您歌唱。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19、他喜歡綠色的海龜和玳瑁,它們形態優美,游水迅速,價值很高,他還對那又大又笨的蠵龜抱著不懷惡意的輕蔑。

  20、歲月飛逝,青春易去心難老;仙福永享,壽比南山不老鬆。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願您萬壽無疆,福祿天齊。

  孝順老人的名言

  1、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勸報親恩篇》

  5、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6、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7、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10、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弟子規》

  12、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1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大學》

  14、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15、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16、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孔子

  1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8、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19、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20、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21、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22、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23、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24、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25、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6、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27、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28、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29、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3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