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章賞析

  我國很多著名的作家寫的一些經典的文章,一直都被讀者爭相閱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又是花燈滿街

  阿單

  閩南的元宵節看著竟似比別處熱鬧些,雖還未到正月十五,已是花燈滿街了,處處提醒著要團團圓圓才能圓滿的人生意境,令我不自覺有些想家了。

  元宵節在閩北是一向要舞龍燈的。而記憶最深的是九三年那年,竟是組了一個浩大的燈隊,有龍的,有獅的,有鯉魚躍龍門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也有黛玉葬花等等人物繁雜的燈,要一路從市街舞將過來。母親早得了訊息,要拉我看去。

  那一年大約是人生中最困頓的時光。平白受了莫名的流彈卻又因為根本不解人世炎涼,很背了些奇怪的罪名,自己不由的意冷心灰,連見人都不願,又因為元宵的次日就要回學校,更覺得痛苦,又說不出來,心裡霧數十分,只是下了決心任母親怎樣說也不肯去。

  然而母親發了火,痛罵我如此沒有出息,不過小小一個挫折就窩囊成了這樣,人生路不過伊始,有什麼苦難不要嘗的?不見人原是不能,既如此,為什麼不能昂首挺胸?錯了便改了,又有什麼好藏頭縮尾?

  花燈滿街,人更滿街。我們便就近站在黃土坡上看著。

  燈兒紅紅綠綠地來了又去了,我並不曾記得真切,只是拚命用力扯著母親的手。不知不覺間眼淚流了一臉,被風一吹,又冰又疼。母親也不理我,只是看燈。好久才說,明日你去了,父母不能在身邊,自己小心吧。我點頭,滿眼的花燈影影幢幢閃爍著照亮了黑暗,我不敢抬頭看母親,卻想得出母親臉上被燈照映出的光輝。

  又是花燈滿街。困苦成昨,然而燈卻還是當日的燈,一串串照亮著路,讓我恍惚裡見得母親的臉。

  :巨人樹

  ***美***斯坦貝克

  我在巨人樹身邊過了兩天。這兒沒有旅客,沒有帶著照相機吵鬧的人群,只有一種大教堂式的肅穆。也許是那厚厚的軟樹皮吸收了聲音才造成這寂靜的吧!巨人樹聳立著,直到天頂,看不到地平線。黎明來得很早,直到太陽升得老高,遼遠天空中的羊齒植物般的綠葉才把陽光過濾成金綠色,分作一道道、一片片的光和影。太陽剛過天頂,便是下午了,緊接著黃昏也到了。黃昏帶來一片寂靜的陰影,跟上午一樣,很漫長。

  這樣時間變了,平時的早晚劃分也變了。我一向認為黎明和黃昏是安靜的。在這兒,在這座水杉林裡,整天都很安靜。鳥兒在蒙朧的光影中飛動,在片片陽光裡穿梭,像點點火花,卻很少喧譁。腳下是一片積聚了兩千多年的針葉鋪成的墊子。在這厚實的絨毯上聽不見腳步聲。我在這兒有一種遠離塵世的隱居感。在這兒人們都凝神屏氣不敢說話,深怕驚擾了什麼——怕驚擾了什麼呢?我從孩提時代起,就覺得樹林裡有某種東西在活動——某種我所不理解的東西。這似乎淡忘了的感覺又立即回到我的心裡。

  夜黑得很深沉,頭頂上只有一小塊灰白和偶然的一顆星星。黑暗裡有一種呼吸,因為這些控制了白天、佔有了黑夜的巨靈是活的,有存在,有感覺,在它們深處的知覺裡或許能夠彼此交感!我和這類東西***奇怪,我總無法把它們叫作樹***來往了大半輩子了。我從小就赤裸裸地接觸它們。我能懂得它們——它們的強力和古老。但沒有經驗的人類到這兒來卻感到不安。他們怕危險,怕被關閉、封鎖起來。怕抵抗不了那過分強大的力。他們害怕,不但因為巨衫的巨大,而且因為它的奇特。怎呢能不害怕呢?這些樹是早侏羅紀的一個品種的最後的孑遺,那是在遙遠的地質年代裡,那時巨衫曾蓬勃繁衍在四個大陸之上,人們發現過白堊紀初期的這種古代植物的化石。它們在第三紀始新紀和第三紀中新紀曾覆蓋了整個英格蘭、歐洲和美洲。可是冰河來了,巨人樹無可挽回地絕滅了,只有這一片樹林倖存下來。這是個令人目眩神駭的紀念品,紀念著地球洪荒時代的形象。在踏進森林裡去時,巨人樹是否提醒了我們:人類在這個古老的世界上還是乳臭未乾、十分稚嫩的,這才使我們不安了呢。毫無疑問,我們死去後,這個活著的世界還要莊嚴地活下去,在這樣的必然性面前,誰還能作出什麼有力的抵抗呢?

  :贊成都百花園

  鍾樹樑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在我們社會主義時代裡,年年歲歲,不僅人不相同——步伐一步快一步,歌唱一聲高一聲,而且花也不相似。試看六十年代第一個春天的春色*,比去年更加璀燦了;花更嬌、更美,更奇麗多姿了。

  一個畫家,可以揮舞他的彩筆,在尺幅之上畫出一幅百花圖;詩人,可以馳騁他的想像力,高吟著百花齊放的詩篇。但是要把理想變為現實,用人力巧奪天工,使春蘭秋菊並美於一時,南卉北花呈妍於一地,就非有雄偉的氣魄、艱苦的勞動和破除迷信、大膽創造的精神不能成功。

  花會中的百花園,正是新社會裡園藝工人的奇思壯採的表現,是我們的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結晶。

  百花園,你從遠遠望去,簡直是花海花山,渾然一體,樹花飄彩雲,草花鋪地錦。惺是當你深入進去仔細觀察,就會感到一花一木都各有佳趣,使你徘徊留連,觀之不盡。

  在百花園中,首先耀人眼目的是中央高聳著的一座百花臺。那高踞臺頂,披著鮮豔綵衣,對遊人含笑相迎的,是四川名產社鵑花。舉頭望去,彷彿看見一幅峰巒處處,白雲繚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的美景。再數一數臺上的花種,有石蠟紅、瓜葉菊、年景花、地洋花、草鞋花、金星草、石竹花、洋桃花……真是多得一口氣也說不完。它們中間還有成都從來少見的荷苞牡丹。這無數的花草,又各有若干品種,以“一串紅”為代表的,就有“一串白”、“一串藍”,不少新品種都是近年來園藝工人辛勤培養出來的。他們以大膽創造的精神,打破了“年年歲歲花相似”這個說法,而使人民大眾的大花園裡,平添出無數“新花”。

  百花園的左上角有一片技術革新的園地,它使每一個參觀者相信,人力能夠巧奪天工。這兒有春蘭、夏蓮、秋菊、冬梅,它們數千年來生不同時,現在都一齊開放,向人民共獻祥瑞。這兒還有提前開花的黃桷蘭和延後開花的水仙,花姿綽約,香風四散。在一株樹上,並開著海棠、杜鵑兩色*鮮花;在另一株樹上將結出檸檬、壽星橘、季橙、柚子四種果實。看來它們已經走出了小家庭的圈子,結成和睦的大家庭了。這兒不僅有四時的名花,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異種,如曹州的牡丹,廣州的-乳-茄,上海的蟹爪蘭、風信子和飄飄欲仙的仙客來都遠從天外飛來了。如果不是在今天的新社會裡,不是黨對於人民文化生活的無限關懷,那崎嶇的蜀道.亂離的社會,艱苦的歲月,飢寒交迫的生活,誰還能夠夢想得到一地遍開各地的佳卉,一時遍看四時的名花呢?

  如果說,技術革新的這一片園地裡,多半是些從來沒有過的花木,那麼,在它的斜對面,在百花園的右下方,卻有許多以高古的面貌出現的花木,它們盤根錯節,姿態離奇,都有著八、九十年或一兩百年的高壽。這兒是樁頭區,以玉蘭、海棠、紫薇為多。從這些枕頭,可以看出祖國傳統園藝藝術的精妙和勞動人民的智慧。他們使花樹的枝幹按照人的意志而成長,或作婆裟的舞姿,或者亭亭如車蓋,或兀傲、偃蹇,或蕭灑、清寂。這中間有一對黃荊樹,是百年以上的產物,解放時已生機欲絕,經過人民的培養,才使它壯健起來,今天成為百花園中的珍品。我們慶賀這些古老的樁頭,不管它們過去是在王家或者謝家,今天都回到尋常百姓的大家誕裡來了。

  要說歷史古老,枕頭區對面的那一塊園地上,有一株高約兩丈的山茶花,已經活了150多歲,可以說是飽閱滄桑之樹了。它高挺著剛健的枝柯,紅花萬朵,綠葉油油,真可說是老當益壯。它和今天許多老年人一樣,越活越年青。它是zheng府派了30多位護花使者,把它從天回鄉抬上汽車接來的。它還是第一次來趕花會,人們感謝這位又老又年青的茶花王,是它為百花園增色*不少!

  百花園中的另一片地方是牡丹、芍藥薈萃之所,許多名種,都以它們的集體形象呈現在人們眼前。整個花會的佈局重視了這個特色*,既不忽視花木的個性*,使一花一木各盡其妙;而又特別重視集體形象,使每一花種,像蘭蕙***苑***、山茶***林***、玉蘭***林***和百花園中的牡丹、芍藥,各以它們幹樹萬樹、千盆萬盆的風姿,形成壯麗的圖景,與幹萬遊人相見。這樣就不僅使人賞心悅目,而更使人精神為之振,懷抱為之開。

  百花園裡百花多,一枝筆是描述不完的。就是那些常見的桃花、李花、迎春……都以它們成群的花樹,千紅萬紫的顏色*,共同釀就滿園的春色*,使得花光四射,花影迷離,花香儂鬱。啊,還有那些細長細長的嫩綠色*的柳絲,在春風中輕輕飄拂著……,讓我們仔細地領略吧!

  百花園,這是我們時代精神的象徵,是我們新社會的一個縮影。我們的整個社會、整個祖國不就是一座百花齊放的最大的花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