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幫家人做家務

  當孩子做家務時,孩子會從親身經歷中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這個道理猶如中國的那句老話:不養兒不懂父母恩。沒有同樣的經歷,很難產生感激的共鳴,做家務就是給孩子這個機會來經歷真實生活的不容易,這種教育勝過千言萬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篇,供大家參考一下!

  篇一:

  我的媽媽是北方人,所以她擅長做包子、麵條和包餃子,樣樣都很精通。我和爸爸幾乎沒有到外面吃過早餐,好吧。都是媽媽起很早做的。我看到媽媽每天都那麼辛苦,就想幫媽媽做一件家務事。今天是星期天,我快就想跟媽媽學做一件家務事,那就是“包餃子”。想親手為媽媽做一頓早餐。

  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包餃子的過程吧:因為我媽媽從來都不到外面去買餃子皮的,都是自己做餃子皮。所以第一步:把做餃子皮的面活好。先把麵粉倒進盆子裡,再倒點水,用手把面活好,面不能太硬。第二步:做餃子餡。把買好的羊肉洗乾淨。切成片。再把洗乾淨的香蔥和大白菜和羊肉一起用刀剁碎,放到盆子裡,加鹽、雞精和油,餃子餡就做好了。第三步:做餃子皮。把面揉成長條,用刀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用擀麵杖把一小塊的面擀成圓片,餃子皮就做好了。第四步:包餃子。用筷子夾一點餡放到餃子皮裡,用手把它捏緊,一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包好了。第五步:燒餃子。先把水燒開,再把餃子放進鍋裡,不時用勺子推一下,怕它粘在鍋上,等餃子浮起來就好了。

  餃子燒好了,我盛一碗給媽媽,媽媽說:“啊!今天的餃子好香啊!兒子今天好棒呀!”我也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咬一口。覺得今天的餃子比往日的餃子更香啦!

  啊!我學會包餃子咯,學會做家務了,能幫媽媽幹活了,一想到媽媽的誇獎和讚賞,心裡感到特別的自豪!

  篇二:

  原來做家務並不是一件太痛苦的事情,以前很怕做,總想方設法逃避,最好是能避則避,可不,一直到現在才有機會體驗家庭主婦是如何幹活的……

  一是拖地板,如果每天都拖一次的話,那麼整個屋子拖完共換水3到4次就差不多

  二是做飯,每次吃完飯記得洗鍋,不然下次做飯還要洗鍋很費時也難洗。做菜,如果肉類不是剛買的要從冰箱拿出來煮,最好提前數小時拿出來解凍,或者很懶的話就用微波爐解凍吧,菜類提前洗淨摘好或切割好,不馬上煮的話可以用乾淨的盒子盛好放冰箱,想要煮再拿出來,這樣的話,只需要提前半小時做,就可以在半小時後吃上熱汽騰騰的飯菜了……

  三是煲湯,廣東人一日無湯都會不習慣,所以湯很重要……先將湯料準備好,去溼的、滋補的,所選用的湯料都不同,看自己需求吧,先將水煮沸,再將肉類“出水”,連同湯料一起放到湯煲2——3小時,一煲靚湯便出來了……

  四是榨汁,經過這幾天的鍛鍊,現在我的拿手好戲是玉米汁與豆漿,玉米汁比較麻煩,不過掌握方法後也不覺的難了……首先把玉米棒子洗淨,用鋒利的刀具將玉米棒削“粒”,完畢將一定量的玉米粒及水注入豆漿機,然後按選擇鍵,選幹豆或溼豆,然後就開始磨了,當然這些都是自動化的,你這個時候看看電視,聽聽歌或織織圍脖、寫寫部落格,很快就可以喝上味道好極了的玉米汁或豆槳了……

  篇三:

  星期六的上午,睡了一個懶覺的我無所事事,於是我自告奮勇的幫媽媽拖地。

  我跑到衛生間拿出了拖把和水桶,擰開水龍頭,往水桶裡放了半桶水,把拖把放進水桶裡沾溼後,把它擰乾。從走廊開始拖了起來,我先用雙手抓住拖把,用力地在地上向左邊拖一拖,再向後邊拖一拖,就這樣一直拖到了客廳,我覺得拖完了,便想坐到沙發上看看書,可是媽媽說:“你怎麼不拖桌子底下呢?”於是我又到地上去拖地,把桌子底下也拖了拖。

  “這下總乾淨了吧!”我想著又坐到了沙發上,忽然我無意間看了看地,“咦!怎麼有這麼多黑腳印呀?”這時我想起來了,爸爸媽媽拖地前都要洗一下拖鞋呢!於是我鬱悶的跑去刷拖鞋,拖鞋刷好之後,我又把地拖了拖,黑黑的腳印上我更是拖了好幾遍,本想這下應該拖完了。

  這時我發現了地上有許多髒東西,便去問媽媽怎麼處理?媽媽說:“拖地至少要拖三遍,第一遍先用圓拖把拖,這時會拖出來很多髒東西,這些就需要用平拖把把它們拖到一起,然後再用掃帚掃掉,這樣地才算拖完。”我按著媽媽講的方法,試著把地上的髒東西清理掉。地上亮的都能照出人影了!

  我想:拖個地都這麼麻煩,媽媽以前做那麼多家務,是多麼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