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

  “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鬥”……的深情寄語和殷殷囑託為共青團和當代青年指明瞭前進方向。

  團十六大以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共青團深入思考、積極應對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帶來的新挑戰,切實履行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能,努力增強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力,增強黨在青年中的凝聚力和青年對黨的向心力,不斷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青春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共同思想基礎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黨的後,中國夢成為廣大青少年關注的“第一熱詞”。共青團組織廣泛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各行各業青少年通過宣講報告認識中國夢,通過主題團日交流中國夢,通過青年榜樣的先進事蹟感知中國夢,通過網上線下活動談論中國夢……“五四”前後,各級團組織舉辦“我的中國夢”主題團日活動100餘萬場,超過4000萬人次團員青年參與,網上編創、轉發、評論主題微博超過1000萬條。“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成為鼓舞當代青年奮力前行的最強音。

  大事多、喜事多、契機多。近年來,共青團圍繞紀念新中國成立60週年、建黨90週年、黨的召開、建團90週年等,廣泛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全團以“我與祖國共奮進”為主題,組織開展青春歌會、青春故事會、形勢政策報告會等活動萬餘場,激勵廣大青年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鬥。2011年,以“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和“紅領巾心向黨”為主題,通過“千網聯動學黨史”、“與信仰對話”黨史報告會等活動載體,幫助青少年增強對黨史的瞭解和對黨的思想認同。持續開展“勞動·創造·奮鬥”青春故事講述系列活動,集中宣傳200多名新時代青春榜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樹立起人生航標。組織引導數千萬青少年積極參與學雷鋒等道德實踐,成為弘揚社會文明新風的重要力量。

  點燃一支蠟燭,照亮一片天地。共青團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為抓手,5年來通過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培訓學員1500多名,參加省級、校級培訓的大學生骨幹超過百萬名。

  有意義的事,還需做得有意思。共青團吹響向新媒體領域進軍的號角,團組織、團幹部開設微博蔚然成風,共青團系統微博總數達6.5萬多個、覆蓋40多萬個基層團支部的高校微博群初步建成;中國青年網等團屬網站的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國內最大的未成年人專屬網站“未來網”開通執行並廣受好評。團組織與社會專業力量的合作逐步拓展,《團萱漫話》《號角》《兄弟姐妹一家親》等融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的主題文化作品相繼問世,一大批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欄目節目、文化活動推出,青春正能量的傳播更加有效迅捷。

  面向基層、狠抓基層為凝聚青年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全團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提出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作為團的“生命力工程”,朝著“使團的基層組織網路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青年用什麼樣的方式聚集,團組織就用什麼樣的方式開展活動。近年來,針對大量青年向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社會組織聚集的特點,全團大力加強“兩新”組織團建,新建基層團組織43萬多個;探索推進行業團組織建設,全國煤炭、餐飲、汽車等行業團的工作指導委員會相繼成立。針對鄉鎮、街道團組織薄弱的情況,通過實施鄉鎮街道組織格局創新,增加兼職團幹部近40萬人,大批青年能人成為基層新的工作力量;通過推動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新建直屬團組織60多萬個,“找回”上千萬名“村外鎮內”的團員青年。面對數量眾多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抓住鄉情因素紐帶,大力推進駐外團組織建設,累計建立省、市、縣三級駐外團工委5000多個,並形成流出地、流入地相互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更多青年農民工找到了組織、找到了歸屬感。

  力量向基層集中,資源向基層傾斜。近年來,全團分批選派地市級以上機關領導幹部4297人、高校團幹部5042人和青年志願者8400人到縣級團委,幫助支援基層探索創新、克服困難、推動工作。

  深化品牌、專案牽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鬥目標,以黨的中心任務為神聖使命。近年來,共青團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團員青年積極投身改革發展各項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青春在崗位建功中出彩。“青年文明號”的活動領域、建立載體、管理機制進一步優化,評選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3000多個。青年崗位能手活動深入基層,“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連續舉辦5屆,省級、地市級組織技能競賽1.4萬餘場,超過1000萬名青年技術工人蔘與,近20萬名青年通過活動晉升技術等級。“保護母親河”行動進一步深化,2000多萬名青少年參與植樹護林,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描繪出鮮亮的青春色彩。

  青春在奉獻社會中昇華。10年來,共有16萬名高校畢業生投身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1萬多人紮根西部、獻身基層。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西安世園會等大型賽會活動中,數以十萬計的“小白菜”、“綠羊羊”、“小蜜蜂”青年志願者成為助人為樂的靚麗風景;在抗擊汶川、玉樹、蘆山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廣大青年志願者、青年突擊隊、青年官兵衝在一線,屢立新功;在19個亞、非、拉國家,先後有30批次青年志願者參與海外志願服務。做志願者成為當代中國青年推崇的精神時尚和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三下鄉”社會實踐、大學生“挑戰杯”系列競賽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每年參與活動的大學生超過百萬;3000餘件作品進入“挑戰杯”全國決賽,創業計劃競賽專案吸引投資超過6億元。共青團還充分發揮青聯、青科協、青企協等組織的人才優勢,博士服務團、“科技之光”專家服務團、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等品牌活動深入推進,一批批各行各業優秀青年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獻計出力。港澳臺青少年交流和青年對外交流的規模、領域、水平、層次不斷提高,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注入新的青春活力。

  竭誠服務青少年成長髮展為實現夢想插上翅膀

  實現中國夢的過程,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過程,也是青年實現個人追求和人生夢想的過程。

  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全團圍繞青年最迫切、最普遍的需求,把促進青年就業創業作為重中之重。近幾年,共建立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5.8萬多個,組織121.7萬青年上崗見習,推動金融機構為167萬名城市和農村青年發放了創業小額貸款,1160多萬青年參加了共青團組織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實施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服務行動,動員436萬名青年志願者結對農民工子女較集中的學校5.3萬多所,建設“七彩小屋”等服務陣地近3萬個,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送到他們身邊。5年來,“希望工程”共援建希望小學3600多所,資助學生123.3萬人。

  反映青年呼聲、代表青年利益。共青團著眼於反映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訴求、暢通表達渠道,在縣級以上普遍開展“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先後圍繞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融入、社會教育與青少年全面發展等主題提出建議、提案,推動問題解決。在有不良行為青少年等重點青少年群體中,開展預防違法犯罪試點,探索取得有益經驗。同時,廣泛開展未成人自護教育,推動建設完善12355青少年服務檯建設,形成了涵蓋心理、法律、社工等方面5000多人的專業隊伍,每年接受電話諮詢超過100萬人次,跟蹤辦理個案3萬個。

  新起點,新徵程,新使命。有著光榮傳統的中國共青團,必將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繼續譜寫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