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必吃哪些食物

  每年的3月5號前後就是驚蟄了。驚蟄節氣過後,天氣漸漸變暖,這個時候要注意調節飲食。那麼驚蟄節氣吃什麼養生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驚蟄時節必吃的一些食物,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驚蟄必吃的食物

  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韭菜

  韭菜四季常青,可終年供人食用,但以春天吃最好。韭菜是嬌嫩鮮美的起陽草,有天然“偉哥”之稱。不但是調味佳品,而且是富含營養的佳蔬良藥。春季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性溫,最宜人體陽氣,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由於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應吃得太多。一般來說,胃虛有熱、下部有火、消化不良者,皆不宜多吃韭菜。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其根紅葉綠,鮮嫩異常,尤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機體對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櫻桃

  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鼻出血等症及患熱病者應忌食或少食。

  蛋

  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餵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餵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蜂蜜

  在春季多風的季節裡,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各飲用一杯,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清除體內毒素。沖服即可,不需煎煮。由於蜂蜜富含可迅速吸收的糖分,是高能量食品,減肥者不可貪吃。

  養生食譜

  一、帶魚春筍湯

  帶魚1條、春筍2只、鹹肉130克、黑木耳16克、黃酒2大匙、紅椒1/2只、大蔥1根、生薑4片、蒜1/2只、鹽適量。

  1、帶魚洗淨,切成6釐米的長條狀;

  2、鹹肉清洗,切薄片,黑木耳用溫水泡發後清洗乾淨,大蔥斜切3公分的小段;

  3、春筍去殼清洗後斜切成片;

  4、鐵鍋預熱後放油,下帶魚塊小火煎至兩面微黃剷起;

  5、另起油鍋,放蔥段、蒜頭、薑片微煸成金黃色,倒入鹹肉煸炒後加黃酒;

  6、加入煎好的帶魚和春筍、黑木耳和紅椒;

  7、倒入熱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左右,湯色呈奶白後下鹽調味即可。

  二、芙蓉燴蜆肉

  蜆子肉200克、草雞蛋3只、韭菜50克、生薑4片、清水300ml、鹽適量。

  1、蜆子肉去除灰色的腮,清洗乾淨;

  2、韭菜擇洗乾淨,瀝乾水分,切小段;

  3、雞蛋打入碗中,均勻打散,加入韭菜拌勻;

  4、鍋內放入清水和薑絲燒開,倒入蛋液,等蛋液稍微凝結再輕輕攪拌開,放入蜆子肉,小火煮5-8分鐘,調入適量的鹽起鍋。

  三、蠔香菠菜塔

  菠菜150克、雞蛋一個、芝麻香油5ml、蠔油10克、鹽1克***鍋中焯菜用的油5ml,鹽1克***。

  1、準備材料,將菠菜在自來水下清洗乾淨,雞蛋一個打散在碗中備用;

  2、鍋中抹少許油,倒入打散的雞蛋攤成蛋皮;

  3、將蛋皮切成碎粒備用;

  4、鍋中放少許水,油,和鹽,水煮開後,將菠菜倒入,焯水30秒鐘;

  5、取出菠菜放入冷開水中變涼;

  6、再將變涼的菠菜切成碎末;

  7、將菠菜末,雞蛋末,加入鹽,芝麻香油,和蠔油攪拌均勻;

  8、倒入模具中定型即可。

  驚蟄養生原則

  1、調節情緒益於身心

  情緒不暢會使人體氣滯、血淤、痰阻。長期氣機不調達人體就會生病。如果按照四季養生要點來劃分,春季養肝是重點。立春後肝陽上升,肝氣呈旺盛狀態,此時暴怒最易傷肝並影響肝的疏洩功能,使人體氣機出現紊亂,百病因此趁虛而入。心緒平和可使五臟功能協調,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驚蟄過後,人們最好能夠堅持早睡早起,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2、“春捂”保暖防感冒

  專家稱,驚蟄節氣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由於北方冷空氣仍較強,氣候變化大,且早晚與中午的溫差很大,冷暖變幻無常,因而“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禦寒的衣物,須知感冒往往是在氣溫上升或出汗時脫去過多的衣服,突然著涼時染得的。專家提醒,在天氣回暖時,市民要適當地減少衣被,天氣轉寒時則要適當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煩。

  3、運動讓體內陽氣生髮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為四季之首,此時自然界萬物復甦。人體要順應自然界變化,使五臟氣血順暢,就可以為一年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古人提倡春季應“廣步於庭”,分析其含義,與現代人主張春季要舒展筋骨的健康理念相通。適當運動使面色紅潤,微微出汗,能夠促進人體陽氣升發。但陰氣不足的人,同時也要善於保護陰氣,在運動中不宜消耗過多汗液。所謂陰氣不足,是指在形體上表現為消瘦,並伴有口乾舌燥、心煩意亂、頭暈耳鳴、五心煩熱、盜汗等症狀。

  4、早睡早起去“春困”

  春天時節,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這就是民間常說的“春困”。專家稱,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雷響,萬物長”。專家稱,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在春光中舒展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悅,同時增強體質,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保持身體健康。

  5、防範春季傳染病

  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專家建議,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流感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