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黑板報設計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們正承受著心理危機帶給人們的痛苦,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在校學生。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關於圖片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心理健康的黑板報資料

  催眠療法的現況

  催眠療法應用在歇斯底里之治療已如前述。可利用催眠進行的治療,包括焦慮相關症狀的改善,某些心身症的治療,某些不良習慣的改變,及疼痛之控制等。

  焦慮症及其相關的障礙是精神科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催眠療法最能使上力的領域。臨床上可利用催眠達到放鬆,或增強對放鬆的學習。厭食症及暴食症的病人對體重增加或身材呈現過度不合理的恐懼,催眠療法可供輔助性治療,改善不合理恐懼。催眠也可用於減肥或戒菸時的輔助治療。另外,催眠療法也用於治療心理因素引起陽痿或性高潮缺失症之性功能障礙。

  在心身醫學方面,也可利用催眠療法。它可用於輔助性治療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在心臟血管方面,可以藉催眠療法對焦慮、憤怒等情緒的妥善處理,達到對高血壓的某種程度改善。不少氣喘病人擔心氣喘會再發作,害怕氣喘發作時的痛苦情境。催眠療法可改善病人的情緒而減少氣喘的發作。某些在情緒壓力下會惡化或引發的面板科疾病,也可嘗試藉催眠療法穩定情緒而改善。

  催眠可放鬆肌肉,改變對痛的感覺,進而使疼痛減輕,達到對痛的控制,亦可幫助癌症病人減輕疼痛及緩和癌症化學療法所帶來的噁心不適,及幫助病人對癌症的心理調適。但催眠仍然只能做為癌症治療的輔助治療。另外也有人應用催眠於生產、外科手術麻醉及牙科治療過程的止痛。

  心靈的健康

  上面所舉催眠在醫療上的各種應用,讀者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就是催眠能做的,都有其它方法可行。催眠本身並不具治療效果,其功用乃是使人在催眠狀態下,更容易接受治療,達到節省時間的效果而已。故催眠療法應視為輔助療法,不宜過度期待其功能,更不可給予神祕魔術性的外衣,誇大其功能。在民眾高度好奇心的驅使下,催眠秀確實吸引了不少觀眾,因此從倫理的立場,催眠秀應嚴守界限,不可越界涉及醫療問題。

  催眠中利用年齡退化法,以瞭解病人精神障礙與其兒童期之心理創傷之關係,並進而紓解其情緒,改善症狀,乃精神科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必需謹慎處理在此狀態下所獲得的資料。因在催眠下,病人所陳述的故事不一定真實可靠,有時故事內容只是病人的幻想或隨意編造的。催眠狀態下所獲資料僅供治療者參考,以配合運用於治療,而不是做為事實認定的證據,這一點必需嚴守。至於有人因相信有前世,而利用年齡退化法建立所謂前世療法的做法,從生命科學的立場來看,只不過是披著假科學外衣一種新世代運動,無法通過科學的檢驗。

  心靈的健康是要長期努力,方能逐漸發展建立,千萬不可期待藉催眠像變魔術般,快速達成。在這個社會動盪,不確定感瀰漫的世代,披上假科學外衣的宗教、學說或活動很容易吸引人的興趣。前世今生、腦內革命等似是而非的書轟動暢銷,正說明快餐文化下現代人心靈的乾渴。因此,如何使同胞,以一步一腳印的態度看待事務,達到心理健康,是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