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溝通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為外資企業提供在特殊時期進行跨文化溝通的策略,提高企業併購後運營中的跨文化溝通效率,完善企業管理溝通機制。

  關鍵詞: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溝通

  一、跨文化管理溝通概述

  1、管理溝通的概念。管理溝通是指在各種管理活動和商務活動中,溝通主體(溝通者)基於一定的溝通背景,為達到一定的溝通目標,在分析溝通客體(溝通物件)的基礎上,將特定的資訊或思想、觀點、態度傳遞給客體,以期獲得預期反應效果的全過程。

  2、從管理溝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管理溝通與其它溝通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溝通的主體是人或社會組織。與人—機溝通和機—機溝通這兩類溝通活動更本質的區別在於管理溝通的主、客體均是人,因而,它屬於一種綜合性的溝通,即不僅是資訊的單純傳遞,還包括思想、觀點、態度的交流。在某種場合下,情感交流直接制約和影響著管理溝通的效率和效益。

  (2)溝通發生在管理和商務活動中。並非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屬於管理溝通。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有交流資訊、思想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也需要溝通的區別在於溝通的背景是明確的、特定的,即一定是發生在管理活動或商務活動中。因而溝通的目的性更明確,對對方的反饋期待更高。

  (3)管理溝通是有溝通媒介的溝通行為。管理溝通的高目標性,決定了管理溝通是發生在有著直接或間接利益關係的主體之間的溝通行為。

  3、跨文化管理溝通。跨文化管理溝通是處於兩種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內部或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奔浣?械墓芾硇災實男畔⒐低ā6醞庾勢笠刀?裕?低?芰Ψ淺9丶????萌?逶憊げ喚鮃?饈兜焦?壹淶牟鉅歟??被掛?靡恢止餐?撓鋂越渙鰨?誄腥喜鉅旌鴕?笠恢輪?洳歡媳3制膠猓?枰?憊げ恢患虻サ卮擁ヒ壞氖瀾綣鄢齜⒋?硎慮椋??悄芾斫獠煌?乃枷耄?⒃謁?侵?浼芷鵯帕骸?/p>

  二、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溝通的主客體策略

  1、溝通主體策略。在溝通中,要使溝通雙方最終達到“雙贏”的結果,這得從認識自己開始,溝通者首先必須要客觀地認知自己,界定自身的溝通地位,依據溝通目標,選擇有效的溝通渠道和策略。

  (1)我們在管理溝通中通常是通過優勢給對方以“我是對你有幫助的”和“我是有價值的”心理暗示,從而贏得對方的肯定,使得溝通順利開展。認識自己的優勢就是為了更好把握溝通的機會和展開溝通。

  (2)弱勢通常是我們在管理溝通中導致失敗的致命因素。這裡的弱勢是指文化風險,也就是是指因文化差異及其組織間的缺乏瞭解而對文化整合和正常業務經營構成的威脅。所以我們在管理溝通中一方面要較好的發揮優勢,一方面我們還要不斷的規避弱勢和克服弱勢,把弱勢淡化或轉化成優勢。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識、技巧、機遇三大因素決定。“機會只給予那些有準備的人。”所以我們除了具備過硬和更多的知識,擅於把握有效溝通等技巧,還要能夠發現機會和把握機會。

  2、溝通客體策略。制定溝通客體策略是溝通的第二個重要環節,溝通中的障礙一方面來自資訊傳送者,另外一方面也來自於資訊接收者。因此,在制定溝通主體策略的同時,客體策略的制定也同樣重要。成功管理溝通的本質是換位思考。如果說主體溝通策略主要是解決“知已”與“自控”的問題,那麼,溝通客體策略要解決的是“知彼”和“激發”的問題。

三、外資企業跨文化管理溝通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跨文化的溝通顯得越來越重要。每一個溝通策略的制定包括以上論述過的溝通主體策略、客體策略、渠道策略均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制定具體的溝通策略時,都必須考慮國家、地區、行業、組織、性別、民族、團隊之間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組織要想從跨文化的交流中獲益,就需要解放思想,正視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進行跨文化管理溝通的策略主要有:

  1、正視差異,求同存異。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跨文化衝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如何在跨文化衝突的背景下以積極心態來尋求發展。衝突往往帶給人不適的心理感覺,因此人們往往不願正視衝突,甚至逃避衝突。其結果不但衝突得不到解決,而且個人目標也難以實現。應對跨文化溝通,我們要正視文化衝突的客觀存在,以“求同存異”的理念去解決衝突問題。隨著國際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及勞動力多樣化的發展,要做到求同存異,首先要能準確地判斷文化衝突產生的原因;其次,要洞悉文化的差異及文化多樣性所帶來的衝突的表現形態:其三,在明確衝突源、個人偏好和環境的前提下,管理必須能夠選擇合適的跨文化溝通的方法和途徑。

  2、取長補短,兼收幷蓄。根據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兩個不同層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習慣上稱之為“文化互補”,就是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並不以母國的文化或是開發國的文化作為子公司的主體文化。

  (2)隱去兩者的主體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雖然跨國公司中的母國文化和東道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而兩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運作中產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經營活動中卻刻意模糊這種文化差異,隱去兩者文化中最容易導致衝突的主體文化,儲存兩者文化中比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溝通的活動中,由於文化的多元化,會導致方法和途徑的多樣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在同一企業內部,可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一個企業可能會同時與不同國家的外商打交道。在這樣的背景下,差別化管理將是跨文化溝通中一個有效的途徑。差別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為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僱員、客戶、合作者提供平等的機會和公平的意願,而不考慮他們在性別、種族、年齡和其他特徵方面的差異:其次要注意遵守法律和制度,按照既定的、為大家所公認的規則行事、避免因疏忽法律規定而出現投訴行為和相關損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根據工作地所處的社會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特點,考慮雙方的文化偏好,選擇相應的溝通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張雲鋒,於曉東。跨國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中國外資,2004,(05)

  [2]劉悅。跨文化管理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