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開胯練習要如何才有效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學會開胯,太極拳的每個動作姿勢都要舒展大方,如何落落大方,開胯很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太極拳的開胯練習。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開胯練習

  外旋

  以左摟膝拗步接右摟膝拗步為例,左弓步時,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隨左腳向左外擺45度,這個腳擺的過程,連同左膝蓋,左胯根一同外擺,對於胯來說,這就是外旋。

  這個動作比較複雜,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掌握,修煉太極拳貴在堅持。

  外旋的時候,要注意左側胯的股骨頭外側、膝蓋外側、踝骨外側,在一個垂直側面上同時轉動。外旋時,胯根、膝蓋都要要守住,不能向後移動重心,同時膝蓋也不能向前跪。

  外旋,也可理解為以腳跟和胯根、同一側的腰為“門軸”,以膝蓋外側、胯根外側、腳踝外側為“門扇”的轉動。

  裡收

  隨繼續向前移動重心,上右腳接右摟膝拗步時,隨繼續向左轉腰,而跟進右腿,此時,隨轉腰,胯根要向尾閭方向裡收***在此動作中胯根向左、再向身體裡側收***,這叫裡收。這一點,需要我們協調好自己的重心位置。

  裡收實際上是讓胯骨最大的股骨頭轉子,收到同側腳後跟裡側。

  也就是左腿單腿屈膝下蹲時,將左腿的股骨頭向左腳腳後跟裡收,使得左胯外側、左膝蓋外側和左腳踝外側,繼續保持在一個上下垂直的側面不變。

  如果,左胯根在左腳踝外側了,那麼左膝蓋勢必和左腳尖不在一個方向上,三個點構成的面不是垂直地面的平面。這樣身形和穩定性、平衡感將遭到破壞。

  裡收,通常就是把臀部管好,讓左邊的屁股不要頂出去,而是要讓尾閭繼續保持正中,很多人把此時,把尾閭坐在左腳腳後跟上,這樣就把胯根給擠到外邊去了,裡和外,即是以腳後跟為依據的,腳跟外側,叫外,腳跟裡側,叫裡。所有此時胯要裡收。

  下沉

  下沉,是指從開始轉動直到右腳上步落地這個過程中,胯根都是邊轉邊沉的,沉在外形上不是要下落多少,而是在運動中繼續保持胯根鬆開,就像坐在凳子上練拳一樣。

  不能在旋轉和移動中上下有起伏,所以用沉來約束胯的上下起伏。

  胯的外旋、裡收、下沉是練好摟膝拗步的關鍵,在整套傳統楊氏85式裡面,只要是腳外旋而上步的,胯都是外旋里收下沉的。

  例如進步搬攔捶、左右野馬分鬃,上步指擋捶、上步攬雀尾等。有時候腳下不動,但是隨轉腰向前上步,胯一定要外旋里收下沉的。這也是逢轉必沉的規律體現。學拳要學規律、懂規律、用規律。

  開胯的要求有兩層意思

  一是機械性開胯

  每天要拉胯、壓胯,有正壓、側壓等,再就是拉大馬步。兩膝蓋螺旋外展、平面旋轉,以使大腿根部產生拉力。這樣練習一段時間,可使胯關節和肌肉拉開變長,具有一定韌性。

  二是內功性開胯

  在機械性開胯基礎上,通過意念,兩膝先外展後微微內合,胯根鬆開,用意念引導胯骨部位收束、開放、旋轉、整合起來,帶動全身骨骼運動。

  練習太極拳要求心靜體鬆,如何真正的做到放鬆,這是在開胯的基礎上實現的。

  比如,在盤架子中做陳式太極拳單鞭勢、斜形拗步勢、前膛拗步勢時,右***左***膝外展旋轉,以身領手,丹田運轉,勢子結束時兩膝微微內合,使胯撐開,上下相隨,外形如城牆之拱門,達到了“胯撐襠圓”的要求。

  這裡還要注意一個問題,胯開不是胯岔、胯撇、兩腿岔開越大越好,要求的是內開而不是兩腿外形的撇、岔。我們應記住陳鑫的話:“襠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襠即開矣。腿雖岔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拳者細心參之。”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夏季練太極拳注意事項

  1、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練時間不要超過二十分鐘。練習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循序漸進。開始練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

  2、避免在空調密閉的環境中練功,不宜在煤煙瀰漫、空氣汙濁的庭院裡進行健身鍛鍊,

  3、訓練場地要選擇蔭涼通風的地方。同時注意避開風口,以防風邪。不在烈日下和不通風的悶熱地方練習,以免中暑,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

  4、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5、在開啟電扇的室內練習,要注意力電扇遠些,電扇應搖頭轉動,不能對準練習者直吹。

  6、訓練時間以安排在早晚涼爽時為好。

  7、夏季氣溫高,準備活動的時間可以短些,內容可以少些,針對性應強些,可多采取提高注意力,引起興奮性、有專項技術性質的動作。不做準備活動就練,會因身體沒有獲得一定的興奮性,而導致動作不協調,甚至引至損傷。

  8、訓練內容以技術的全面訓練為主,兼顧重點動作和短缺環節的突破性訓練。應注意根據氣溫,靈活調整運動量,在氣溫過高的時候訓練,運動量應小些,耐力和力量性訓練應減少,柔韌性訓練可增多。

  9、口渴時不要圖痛快大量飲水,最好是溫開水適當補充食鹽。一般運動中不要飲水,如出汗過多,可少量補充。如僅是渴感,可口含水簌簌嗓門,就能緩解。運動剛結束,最好不要馬上喝水,稍稍休息後,在少量多次的飲用。喝點淡鹽水,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水鹽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於儘快補充消耗的能量,促進身體恢復。

  10、運動後,不要馬上走近電扇也不能讓電扇對著身體直吹。切忌練完後立即進行冷水澡。

  11、夏季太極服可選擇面料有很多,棉、絲綢都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從實用性和觀賞性上來看,絲綢的材質可能會更好一些。絲綢面料與棉質面料比較,製作的成衣飄逸,懸垂感好。棉質太極服在運動之後出汗會影響透氣性,穿在身上不夠柔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此外絲綢的太極服也比較好打理清洗,起皺以後也不需要熨燙。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練習太極拳的主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