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心神虛靜

  無論何門何派太極拳均是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動靜相兼的運動,以虛靜為本體,亦以虛靜為極致。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供您閱讀!

  

  無論是先求無極的靜中生動,還是行拳走架的動中求靜;無論是養生保健的靜養靈根,抑或是推手較技的動靜相因,都離不開“虛靜”二字,都是以“虛靜”貫穿始終的,即始於靜而又歸於靜。可以這樣說,虛靜的程度反映了習練者太極功夫的程度,太極拳功夫的提高取決於虛靜功夫的深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虛靜功夫就是太極拳功夫,虛則無所不容,靜則無所不應。正如拳經所云:“太和元氣到靜時,不靜不見動之奇。”


  虛靜,首先是心能虛靜。心為一身之主宰,心能靜則全體皆靜,心能虛則周身皆虛,五官百骸皆從心也。身心虛靜則神能安寧,神即心中之神。神寧心靜則念有所止,氣有所歸,一念無思,一物無有,周身內外一片空靈,中氣存於中,虛靈含於內,靜待其動。

  靜待其動有三層意思:一是在靜站無極樁時或行拳之前的無極式中的靜待“機”動,即先天之機的發動,氣動則太極生,此時開始練拳為最妙。二是在行拳時,一勢既完時靜待下一勢的“勢”動,即動而復靜,靜中有預動之勢,內氣若能運到十分充足則下勢之機自然躍躍欲動,勢有迴環而一氣流通。此處尤須注意,不可半途折返。三是在推手較技時的靜待“彼”動,即捨己從人之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推手較技時,若能身心虛靜,則精神內固,氣不散亂,神氣合一,意在人先,感覺靈敏,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以靜制動,後發先至。

  太極拳架的練習既是動中求靜,亦是靜中有動.即雖動而靜,視動猶靜。待拳勢動作純熟、通順、連貫、協調以後,要平心靜氣地用意運氣,輕輕開始,慢慢執行,默默停止,靜心想著陰陽開合,靜心聽著天機流動,靜心看著浩氣流轉,周身上下渾然不覺,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惟有心中一片覺明景象,逐漸達到始於無形、歸於無跡的太極太和之原象。

  太極拳功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養生健身功夫,一是強身防身的技擊功夫,二者統一方能顯出太極拳的功效。太極拳之所以有顯著的養生健身功效,究其原因就在於貫穿始終的心神虛靜。無論是站樁、活樁、單操單練還是套路練習時,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蘊蓄,心靜神寧,雜念不起,全神貫注於“陰陽自然開合、天機自然執行”之中,逐漸達到練功人靜、動中有靜的效果,而且越練越虛靜,物我兩忘,一片神行,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勞,而又益智補腦,使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更好的調節,血液迴圈、新陳代謝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較好地調整臟腑機能,調節生理,達到最佳狀態,增強體質,有病則除,無病強身,延年益壽。

  所以心神虛靜貫始終是習拳練功之首要。亦可稱之為“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