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理論是實踐的開始,實踐是理論的成果。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1:

  今年暑假註定是忙碌而充實的,因為學校和思修課的要求,我們需要進行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選擇調研活動,也可以選擇在暑假期間外出打工。我選擇了打工。本來我打算到我姐姐介紹的蘇寧電器去做接線小姐,但由於我們放假放得實在是太晚了,這份工作就被別人搶去了。沒辦法,我只好靠我媽媽的關係,進到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因為是私人企業,老闆是我的舅舅,所以我分配到的工作相比其他來公司實踐的學生要輕鬆些。舅舅的公司做的是出口貿易,生產賽馬用的馬具出口到香港,英國等賽馬十分流行的地方。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給已經生產好的產品貼上標籤,清點後裝箱。雖然簡單,卻十分重要,因為這是所有生產環節中的最後一環,出了一點差錯就會影響出貨進度,我必須兢兢業業才能避免出錯。

  其實每天貼標籤,裝箱也是很枯燥無味的,我也在工作之餘向我媽媽發過牢騷,但這不就是工作嗎?即使以後我踏上了真正的工作崗位,認了一個職務之後,每天所要做的也不過就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是心態。心態調整好了,每天都充滿幹勁兒,若是心態沒有到達最佳狀態,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其實我的專業是商務英語,我本以為做了這份工作我是接觸不到與我專業有關的事的。但巧的是,舅舅公司裡的英語翻譯一職在這一階段真好空缺,而出口貿易總得和外國人打交道,所以我這唯一學英語的大學生就順理成章的暫代了英語翻譯的職位。雖然一開始時外國公司發來的全英文的***需要花費掉我很長的時間來理解,但隨著日子的推移,我與外國公司經理的MSN交流也順利了許多。當我得知通過我和外國公司的交流順利達成幾筆交易的時候,內心的喜悅之情瞬間膨脹,興奮得快要飄起來的感覺真的難以形容的美妙!通過自己的勞動種出的果實總是格外香甜。

  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中不覺間已經走過了一個月,回首這一個月的實踐活動,我的內心充滿著激動,也有著無限的感慨。

  這次的暑假實踐讓我對今後就業工作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讓我認識更多的人。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以前我從沒有與他人一起工作的經驗,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與同事的溝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的意見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沒有社會工作經驗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認同自己的能力不比別人差。社會工作經驗也是積累出來的,沒有第一次又何來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就能使自己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開始放假的時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時,就有些害怕了。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社會經驗缺乏,學歷不足等種種原因使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幾次的嘗試就是為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媽媽所說的“在外面你就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實有誰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的,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嘗試過吃了虧就害怕,當克服心理的障礙,那一切都變得容易解決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氣面對才是關鍵,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四、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如今就業環境不容樂觀,競爭形式日趨激烈,憂慮和壓力於時時困擾著將要走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打工實踐雖然很短,但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卻可以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鍛鍊一下意志品質,同時積累一些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這些經驗是一個大學生所擁有的“無形資產”,真正到了關鍵時刻,它們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

  我們大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的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我們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知識要轉化成真正的能力是需要依靠實踐的經驗和鍛鍊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新月異的社會,我覺得我們應該轉變觀念,不要簡單地把暑期打工作為掙錢或者是積累社會經驗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藉機培養自己的創業和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裡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卻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大學是一個教育我、培養我、磨練我的聖地,我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榮幸。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基地,能將學校學的知識聯絡於社會。實踐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個月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一個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通過這次的實習,我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重要的是檢查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這種地方,看得到機會,挑戰。有時會把自己與那些出入寫字樓的同樣年輕的人比較,心裡真的感受到那很明顯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並不是一時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個正確的心理定位但顯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為比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們前頭的人們,可以當作是榜樣,但不可過多的去計較,自己能做到何種程度,應該有一個很明瞭很中性的認識,不能過於攀比,更不可自以為是。

  結束工作的時侯,心裡就有一種很渴望的感覺,明白了自己與社會所需的要求,因為現在畢業求職,特別是對於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時侯,是社會,職業選擇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選擇職業,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先就業再擇業吧。

  雖然這是我的一次社會實踐,但我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匪淺的社會實踐,這將會對我的以後學習起很大的幫助,也將為我積累下更多的社會經驗。

  2:

  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從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思考著人生的意義,探索著人生的價值。在當代社會,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思想動態的情況,尤其是他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一方面的內容最為引人關注。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更是樹立人生觀的關鍵時期。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當今大學生的素質卻顯然在後退,許多的大學生都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也沒有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意義與價值所在。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儲備,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人生意義,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價值觀,是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任務。為了瞭解當今大學生思想上的新動態,我們小組就“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一主題作了相關調查。

  【調查時間】2013年6月—9月

  【調查物件】本次調查的物件一共有117名大學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67名。所涉及的物件範圍比較廣,其中湛江師範學院的學生佔35.4%、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佔14.1%、廣東海洋大學的學生佔27.2%,還有23.3%是其他高校的大學生。

  【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和資料分析法為輔,目的是為了讓調查更具有真實性、廣泛性和代表性。

  【調查過程】

  1、6月上旬,確定調查課題為《大學生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通過網路、報刊、書籍等渠道***如:中國知網、維普網等***查詢相關資料,如搜尋“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取向”,“大學生對人生問題的思考”等方向的內容,瞭解課題的內涵、意義以及他人對該課題的看法。

  2、6月下旬,我們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小組成員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及參考他人的製作的問卷,展開討論並改編出問卷,發放到“問卷星”中,再通過多種渠道通知同學、朋友去填寫。

  3、7--8月是暑假時間,小組成員分別訪問自己的好友、同學,通過面對面訪談去了解被訪者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4、8月底9月初,小組成員把各自收集到的資料以及問卷的反饋資訊進行彙總、分析,最後完成調查報告。

  二、調查情況分析

  1、針對“大學時代思考人生意義是否過早”或者說“大學生是否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這一問題,經調查發現,有62.39%和35.04%的被試者認為“有”或“在一定程度上有”,剩下不到3%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如圖1所示***,說明當今大學生對於“人生意義”這幾個字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也認同思考人生意義在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另外,在一道 “你認為自己的人生意義何在”的多選題中,絕大多數人均選擇“為自己”、“為家人”或者是“為自己的下一代”,僅有39.32%的被試者認為是“為了社會的發展”***如圖2所示***,這體現當代大學生雖然會去思考人生意義這個問題,但總的來說他們所思考的人生意義是比較自我、現實的。

  2.根據圖3反映,對於“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對自己的未來作過設想”這樣一個問題,絕大部分人表示以前自己對人生意義有過或多或少的思考,只是不太明確,僅有28.21%的被試者認為自己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很明確的,清楚自己的人生要走哪一條路,可見,半數以上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是處於迷茫狀態。由此可知,當今大學生有意識到要思考“人生意義”,只是由於各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導致他們不能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在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一個很好的嚮導,積極引導他們明確自己所要走的路,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勇敢地向璀璨前程大步邁進。

  3.“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調查發現***如圖4***,76.92%的被試者認為只有成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人生才有意義。而認為成為“富翁的人生才有意義”的人數比例也高於其他兩個選項,也有人認為“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健康、快樂、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總的來說,大學生對於有意義的人生僅僅只是侷限於自身的發展,甚少涉及到奉獻精神。

  4.經過資料統計發現,“迷茫,想努力卻沒有方向”,這是絕大多數大學生的心聲。當然,也有43.59%的被試者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極少數人認為自己的前途是一片黑暗的***如圖5***。這些情況說明當代大學生有夢想,有憧憬,卻又對未來的一切事物感到迷茫的,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思想上存在兩極分化的常態現象。那麼,如何來幫助大學生走出迷茫呢?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思考了。

  5.對於“您覺得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嗎”這個問題,從表中不難看出,88.89%的人都選擇了“很有必要”這個選項,僅有11.11%即13人選擇了“不需要,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和“無所謂”這兩個選項***如圖6所示***。這樣的資料令人欣慰,說明當代大學生認識到人生目標的重要性。其實,人生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一樣就算有低谷,但總會有高潮的喜悅。而人生的目標就像人生路上的燈塔,時刻照亮著每一個人前進的道路,使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不至於迷失方向、不至於懈怠不前、不至於碌碌無為、荒廢人生。可見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6.在第12題這道多選題中,被問及“下列哪些因素會對你的人生意義產生影響”時,大多數的人選擇“自我、個人的經歷”和“個人知識的增長”,分別佔92.31%和84.62%。,選擇“人際關係”的佔71.79%, “父母的人生態度”和“學校的教育”這兩個選項分別佔67.52%和63.25%***如圖7所示***。

  這些資料令人感到欣慰,表明大學生都認識到個人經歷和個人知識對未來人生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而事實上,許多大學生也為之付諸行動,如:參加各種志願者活動、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來豐富個人經歷。有的人甚至考慮畢業後考研究生、繼續深造來增長知識。這個結論與“您在大學裡最主要的目標是什麼”這道題中超過半數的人選擇了“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豐富充實自己”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進一步說明了大學生都意識到增長知識對實現人生意義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認同“知識就是力量”這一觀點。

  7、“對於您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您首先考慮的是什麼 ”這一問題,選擇“發展前途”這個選項的人數最多,其次是選“興趣愛好”,再到選“薪酬待遇”,而選擇“其他”和“社會地位”的人數比例僅佔2.56%***如圖8所示***。從這些資料可以得出,大學生更重視自身的發展,認為獲得一份有發展前途的工作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而他們對職業的選擇則充分體現了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