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還是分擔議論文

  分享,可以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分擔,可以拉近心靈之間的距離;分享與分擔,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共同走過生命的旅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分享和分擔,一字之差,代表的卻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兩個人在一起分擔痛苦,痛苦會減輕,兩個人一起分享幸福,會更加快樂,這就是分享和分擔的意義。

  分享是一種品格;分擔是一種責任;分享是一種快樂;分享是一種情感。天下人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被各種負面因素所影響,這使我們常常忘記一種情感——分享與分擔。有一種快樂叫分享,分享是快樂的源泉之一。

  當看見街上捱餓的孤獨老人在街邊乞討時,我們要有分享精神,即使沒有食物也可以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幫助,一句簡單的問侯語便給了他們莫大的鼓勵。分享是一種品格,孔融尚且知道讓梨,而作為現代人一個處於高等文明社會的人怎能不如,怎能不如。

  2008年5月12日,幾乎所有有中國人的心。雖然我們講著不同的語言,屬於不同的民族,但我們都是中國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憑藉著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抗震精神,我們硬是把損失降到了最低,這其中分擔起了重要作用,正是懂得了分擔才能渡過這次劫難。

  讓我們懂得分享和分擔,分享會得到安寧,分擔為抵禦不幸,分享陽光,那麼陽光便是明媚的;分擔風雨,那麼風雨便是柔和的。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學會了分享與分擔,那麼整個世界將變的更加美麗。

  在現實生活中,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有磕磕絆絆;也不可能一直坑坑窪窪,總會有陽光大道。這就要學會分享自己的快樂,分擔別人的痛苦。

  分享是權力,分擔是責任。是否和別人分享快樂那是自己的權力,而和別人分擔痛苦那是一種責任,是一個人品德修行的一種準則。

  分享和分擔雖一字之差,帶給別人的卻是快樂和幸福的感覺。分享快樂,分擔痛苦是做人的準則,分享和分擔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要學會分享和分擔,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2

  你會和別人分享你的快樂嗎?你會和別人分擔你的憂愁嗎?和朋友分享快樂,你會獲的加倍的快樂;和朋友分擔憂愁,你的憂愁會減半。

  記不住在哪裡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是一位郵差的愛情故事,他愛上了一位小姑娘,但小姑娘有喜歡的人,由於嫉妒,他扣下了雙方的來信,他沒有想到他害死了他們,他非常自責,不斷的贖罪,但她並沒有向別人吐露出這個祕密,同樣,他也沒有一天不活著地獄的煎熬中,幾十年過去了,他也老了,在彌留之際,他打了一個電話,向一個陌生人分享了這個祕密,之後他走了,他的臉上掛滿了安詳。

  因為分享,他獲得了靈魂的安息;因為分享,他獲得了上帝的寬容。

  獨木不成林,一棵樹是孤單的,是無法創造出森林的昌盛與繁榮。國民時期,四大家族專橫獨裁,獨享安樂,這種不與民共擔風雨而獨享陽光的作法最終會唾棄,而被歷史拋棄也再所難免。由此可知,人類作為群居動物,不需求任何的獨享者。在遙遠的過去,人民就是憑藉著分擔才抵禦了猛獸的襲擊。人類需要分擔,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評價一個人不應看他得到了什麼,而應該看他貢獻了什麼。”

  因為分擔,歷史的到了前進,因為分擔,人類得到了發展。

  分享,是一份智者的心意,繁星懂得分享,才有了與人間相對的一片安寧與和諧;分擔,是勇者的方式,樹木懂得分擔,才有了森林的繁盛而避免了孤樹在烈日下的乾枯。分享會得到安寧,分擔會抵禦不幸,分享陽光,那麼陽光便是明媚的;分擔風雨,風雨便是調和的。如果有一天,你學會了分享和分擔,那麼整個世界都會為你鼓掌。

  篇3

  有一句名言說:“痛苦與人分擔,痛苦便會減半;歡樂與人分享,快樂便會倍增。

  分享是人們和諧相處、團結友愛是真心誠意的催化劑。分擔是在自己困惑時的航燈,點亮你前行的路;是在自己墮入黑暗時的光明,在迷路時指明前進的路;是在自己氣餒時的加油站,在絕望時撫慰你的心靈。

  分享是一種美德,當你和你周邊的人傾吐你的喜悅而他們也是瀰漫在你的歡樂中。它能使你忘卻前一秒的痛苦讓你全身心地溶入這一片喜悅的天地。它是多麼美好啊!以至於它那麼珍貴、那麼稀有。

  分擔是一種感動,當你正措手不及的忙著工作時有一雙溫暖的手願意幫你解憂。這是雪中送炭,也是瀰漫於人世間的溫暖。是它讓我們能夠快樂的和朋友相處在一起。讓我們活的更瀟灑、更自由。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自己的痛苦人人都想讓人分擔,而自己的歡樂卻人人都怕被分享。因為這種心理作祟,不但不能使歡樂增加,反而因常常怕別人分享自己的歡樂而想方設法為自己的歡樂加密,結果在這種擔心中消耗了不少時間、精力和智慧。

  可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什麼是該保密的、獨享的,什麼不但不能保密,反而必須要公之於眾,主動與大家分享。比如自己擁有新的學習資料,應該主動推薦和借給同學,與他們分享,相互競爭,共同提高學習成績。

  在競爭不斷加劇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學會交流、學會分享、學會分擔、學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更要容人之短。

  正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快樂和收穫時,我相信快樂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我們的朋友、親人。時常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收穫、自己的想法告訴同學和家人。在自己高興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到高興。讓他們為我的進步感到高興,更會因為我有這種分享的行為而感到欣慰。

  白居易曾說過“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說明的正是分享的道理。比爾蓋茨說:“當你分享出自己的財物時,你會收穫的更多,生活中我們往往分享的很少,但卻收穫了很多。收穫的不是物質上的,收穫的而是友情、是親情、甚至是愛情。而這會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分享和分擔是不可分割的一對矛盾體,二者既相互區分,又相互聯絡,懂得分享和分擔是一種生存的智慧,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學會分享和分擔,才能把握先機,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分享,可以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分擔,可以拉近心靈之間的距離;分享與分擔,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共同走過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