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範文滿分作文

  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根本,在教育方面很多人也是有想法的,這個可以自己寫信給教育局的。下面小編整理了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歡迎閱讀。

  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篇一

  敬愛的教育局長:

  您好!

  我是瑞安市外國語學校五年級六班【至少現在是】的學生----傅靜一創!我希望您能將暑假的假期定為三個月,將寒假的假期也定為三個月。還有將補習班取消。

  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是無法實現的,但是我還是想這樣說。

  因為放大假的時候家長們都給我們小孩子報了很多門功課,什麼語文班啊,什麼數學班啊,英語班啊......

  在我學習回來的時候,爸爸的車上再放有個兒童欄目的廣播,放著放著就議論到補習班了,那個專家說小學生在假期報的補習班課程不能多餘三個,要帶孩子多多去旅遊放鬆,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還沒聽完爸爸就把廣播給換到新聞臺了,還喋喋不休地說:“這個什麼兒童欄目,請了個這樣的專家,小孩子就應該多多學習,要不然長大了怎麼能成大器。我們做家長的讓孩子上補習班就是為了讓孩子......”

  我剛想說幾句,爸爸就又開始了長篇大論。哎!為什麼我們小孩子的假期那麼少呢。

  XXX

  XXXX.X.X

  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篇二

  敬愛的局長:

  我是某一高校的校長,前兩天您開會說要加強高中生的愛國意識,把傳統文化帶到校園中來。我立刻在學校組織了一次“參觀首都博物館”的活動,同學們都興致勃勃的走進博物館,拍照,記錄,盡情的吮吸著悠久歷史帶來的饋贈!

  但是回到學校一位同學卻對我說,“老師您組織這樣的活動值得嗎?浪費資金,浪費時間,還不如讓我們看記錄片呢!”當時我聽到這些話很氣憤,立刻把他叫到我的辦公室,準備批評他一頓,不過他的一番話讓我不得不深思…….

  “老師,弘揚民族文化,汲取民族瑰魂,早在小學時老師就開始灌輸,但是現在的青少年哪有一個還去穿著中山服上學?哪個樂隊還使用一大堆笨重的青銅器,奏出動聽的樂曲?還有誰每天帶著留聲機聽音樂?”

  “現在的我們是追隨社會潮流!誇張的服裝和造型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戴上耳機,口袋裡裝著最新推出的Mp4,耳邊響起流行音樂,嘴裡還不停的哼唱著,多酷啊!哪個同學的Mp4裡還下載京劇那些既古板還拖著唱腔的過時音樂啊?”

  “百無一用是書生,老師還每天督促著我們學習孔孟思想,學會做人,懂得道理,還要‘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為師已’,我們以後又不當老師,每天活的簡單點該多好啊!幹嘛做的那麼煩瑣,那麼複雜!”

  “現在有些母親就是因為受到孟母的感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孩子的學習,搬家,辭職!只要對孩子好的事情就會不惜一切代價達到,但是想想現在的房價多高啊!有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的,為了孩子的將來卻犧牲了自己,真是太偉大啦!”

  “詩仙李白沒事就‘舉杯邀明月’,所以現在的青少年便模仿古人借酒消愁;居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有空就對月長嘆,便造就了一代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鬱悶,惆悵;還有最可惡的是懷有千種風情,萬種風流的柳三變,因為他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多少妙齡少男少女為情而殉!他們真是誤人子弟,毒害了不少的青少年呀!”

  “要我說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都是過時的,我們是新新人類,社會給我們帶來的禮物我們還沒來及全部消化,哪還管以前的人是怎樣生活啊……”

  親愛的局長啊!您可害苦我了,您的想法和我的好心被那些不懂得道理的毛孩子們當成了“驢肝肺”!難道真的是我們脫離時代的軌道了嗎?

  XXX

  XXXX.X.X

  寫給教育局的一封信篇三

  敬愛的局長:

  泱泱千載華夏之魂,皆寄於浩瀚無邊的文明史中。

  文以載道,更是以氣為主。俗說文人高傲而不失氣節,其中氣節更是令人敬佩。

  正是如此,我愛文科,在高二分科時,更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文科。於是,我走進了國學,走進了那浩蕩的文明史中。讀詩靈秀,讀史明智。抱著如此的信念,

  我忘乎所以的學習。政治地理歷史,我都不錯。並且在其中更是學會了諸多人生哲理。面對生活瑣事,不敢說遊刃有餘,確實井井有條。因此,我欣慰的想:我選對了。

  但是,但是。就在今年的二批分數線出來時,我知道,我錯了。本科線相差50分左右,但是,我知道這是歷年差不多的情況。於是,我將目光

  下放到了三批,本以為是穩上,並且分數綽綽有餘。因為在之前,全省大部分學校的估分都在250到300左右。

  滿懷著希望,憧憬那遙遠的學府。

  八月四日,永遠忘不掉的日子。7點左右,有小道訊息說文科今年分數321,理科273,我不信。不信。後來,傳的人越來越多,我還是不信。

  認為這是以訛傳訛,我等著官網的訊息。文理專科就數學幾道題目不同,會相差如此之大麼?我不信。其實現在想來,也是逃避這現實罷了。

  夜晚日益接近,天也愈發的黑,心也逐漸的沉重下來。

  接著,我開啟招生網。三批分數線,赫然寫著:文科321 理科273。

  震驚!除了震驚就是憤怒!比預想的分數竟然高了整整60分到80了,此時,該如何面對家人,面對自己,情-何以堪?

  於是,我去了高考吧。我看到了憤怒,看到了呼喊,看到了絕望!

  我只想說:這屆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我們的絕望之中麼?國家制度如此,我也知道必須適應,但是必須是建立在我們文科生的痛苦之上麼?我們並非聖賢,並非神童。我們努力過,為什麼?為什麼文理之間的分數相差在50,那麼高呢?為什麼,超過原先預測分數那麼多呢?誰給我們文科生一個解釋?誰給我們專科生一個未來?領導,你負責的起麼?就因為那幾道數學題?就因為那些未被錄取的本科生?你們寧可放棄我們的未來?

  只是,只是,如此下去。以後的日子,我想大多數人定然堅毅的棄文從理。我想,在前途面前,興趣是遠不及的。那麼,以氣為主的文科,誰來繼承了?道德淪喪的還不夠麼?少年犯罪還不夠麼?風氣下跌還不夠麼?你們在,在逼死我們文科的學生。是,是,我們學習不理想,但是我們會的其他東西遠勝一些成績佼佼者。這方面的例子,你們還看不夠麼?領導,你們非要文科滅絕,孔子改姓麼!你們非要傳統漸喪?崇商棄理麼?那會是一個怎樣的冷漠社會!

  書本是怎樣的教導我們的?你們卻要背道相馳?這是怎樣的嘲笑與譏諷?

  請,降分吧。還我們文科的一點自由。給我們一點希望,能夠再接再厲的支援你們。

  你們的這一劃,數萬學生沒法上學!

  你們的這一劃,徹底的拋棄了我們。

  你們的這一劃,給了我們永遠的傷。

  請降分吧,讓我們對教育還有那麼一點憧憬。對公平還有那麼一點的信任。

  請給我們一條路走下去。請給後人留點文化的傳承。

  XXX

  XXXX.X.X

  寫給教育局的信篇四

  尊敬的教育局領導:

  我叫萬平才,男,生於1954年2月7日,系天門市多祥鎮仙北社群五組居民,小教大專文化程度,被辭退前,在多祥鎮仙北小學工作,任副校長,小學高階教師。

  本人1971年2月參加教育工作。四十多年來,本人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分彼此地愛護全體學生,尊重領導,團結同志;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遲到,從不早退,從不曠課。因而,無論是在教育戰線,還是在社會上,都有極好的口碑。

  1982年,由於各級領導和教師們的信任,加上自己工作十分努力而且出色,我開始擔任仙北小學的教導主任。從此,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身教改。工作上,以身作則、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顧大體、識大局。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所帶的學科在統考或調考中亦多次獲獎。

  正當我滿腔熱情,在教育教學領地縱橫馳騁的時候,上級主管部門為了教育的均衡發展,整合教育資源,相機兼併了部分學校,並且按照所謂的“規定”,辭退了五十五歲以上的代課教師,我也身在其中。

  如今,又開學了。看著一個個身背書包,蹦蹦跳跳的孩子,我的心裡像刀割一樣地難受。

  四十多年了!尊敬的教育局領導,你們高高在上,能體會到?

  你們說辭退就辭退,這與卸磨殺驢又有什麼兩樣呢?

  而我,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一輩子,而且由於工作太投入,積勞成疾。如今,我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又身患心肌梗塞,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加上每月還需幾百元的藥費,髮妻又早年病逝,又有孩子在大學裡需要完成學業的高額學雜費。我們以後的活路又指望誰呢?

  懇請教育局領導考慮:能否安排我繼續從教;或在經濟上給予我一定的撫慰。本人將不勝感激!

  此致

  敬禮!

  寫給教育局的信篇五

  我是一名來自基層的打工者,所謂的農民工就是城裡人對我們的稱呼,從06年攜一家三到浙江紹興嵊州市打工,打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就為女兒上小學的事情操勞,四處查詢打聽學校,兩年以來嵊州市郊的小學基本都打聽詢問遍了,得到結果外地學生要想在嵊州城郊讀數,要有錢,不管是哪一所公立學校其收取的借讀費也是不盡相同,小到2-3萬,大到5-6萬,作為一名普通農民工何談有那麼多錢,無奈最後選擇了一所外來民工子弟學校***育民學校***雖然條件簡陋但總算有以去處,在她自己努力下成績也在班裡名列前茅,一呆呆了4年。

  2010年由於工作單位的改變,地點也隨著改變,從嵊州搬到了金華永康市,女兒讀數依然是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該打聽的學校都打聽遍了,其借讀費更是高不可攀,鄉下雖然有幾所學校願意招收外地學員,但家長在城裡上班,交通不便,接送困難等原因,最後選擇了一所私立學校,一年下來花4000塊左右的學費,雖然師資薄弱,硬體不全但有中餐有接送倒也適合我們外地打工者。

  今年下學期面臨升初中,讀書找學校的事情再次成為家庭中的焦點,從5月下旬開始就為學校的事情

  到處奔波打聽,其結果是現實很殘酷,希望很渺茫,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古麗等城郊的學校明確表示不招收外地學員,四中的校長表示***每年會招收60名外地學員,但要提前5-3個月報名,參加考試***其餘的名額都是留給本地學員。對於為什麼沒有通知民工子弟學校報名一事,老師回答是這些私人學校教育局不予承認,我們也沒有義務通知。

  鄉鎮中學情況不容樂觀,鄉鎮的一些中學老師表示,學員基本爆滿雖然也招收一些成績優秀的外地學員,但條件是父母必須在本鄉鎮工作一年以上,對於其他鄉鎮和城裡上班的人員子女無義務也不予招收。我在城裡上班不滿足招收條件。

  為什麼讀書這麼難,許許多多的在城裡長大的農民工孩子又要回到鄉下成為新一批的留守兒童,很多年以前就取消的借讀費為什麼沒有取消,反而變本加厲,在各個發展中城市愈演愈烈。同一學校為什麼要對城裡人鄉下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區別對待,我知道寫這封信不能為我改變什麼,但我代表千千萬萬因找不到學校而焦急的家長心情。我們的孩子也渴望得到教育。我們需要公平的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