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方式論文

  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生存狀況較差的因素多種多樣,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方式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方式
 

  大學圖書館目前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位,理論上圖書館是辦好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所謂三大支柱即:教學,圖書館管理,行政管理***。但現實情況是,大學圖書館往往被視作大學中的第三世界,不管圖書館人怎樣自我拔高,怎樣肯定自己的工作,這一狀況多年以來似乎並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在整個大學校園裡不管是領導層還是廣大師生,在他們的心中圖書館就是一個教學輔助單位,處在學校的第三世界。這與西方發達國家對大學圖書館的認識有著較大的差距。

  在這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生存狀況就可想而知了!筆者長期從事高校圖書館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職業狀況比較熟悉,故即以“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狀況”為題,談談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當然,這裡的“生存狀況”,指職業生存狀況而不是社會經濟意義上的生存狀況,對此需要著重說明。
 

  一、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生存狀況堪憂

  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物件與職能形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在服務物件方面,現代圖書館不僅要面向大學生提供知識資源服務,還要面向社會大眾,為社會提供各種文化功能服務。面向社會提供文化服務,不僅極大地擴大了圖書館服務的物件範圍,更增加了圖書館服務的難度。在職能形式方面,圖書館逐漸由傳統的以文獻蒐集與文獻資訊服務為核心職能的服務向以知識服務和文化服務為核心職能的轉變。

  對於大學圖書館管理人員而言,面向大學生和社會群體提供文化服務職能,需要大學圖書館工作者以更加積極的服務姿態致力於圖書館工作。因為文化服務功能涉及的內容面更加寬闊,包括必要的科研資訊支援系統的服務和知識重組與再生產的服務等各方面內容。而與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對大學圖書館職能定位的較高要求相反,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狀況近年來每況愈下,令人擔憂。這種狀況極其不利於調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積極性,制約著圖書館職能的現代轉型。

  筆者長期從事圖書館工作,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現實遭遇深有理解。概括而言,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問題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與一線教師相比,圖書館工作人員待遇較差,薪水偏低。

  從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薪金構成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薪金主要由基本工資、職稱補貼、工作獎金幾部分構成。對於大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而言,工作獎金這部分薪金,基本拿不到或者拿到的較少。即便如此,與一線教師同等職稱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同類薪金數額,也大都遠遠偏低於一線教師的收入水平。校內之間的這種貧富分化,嚴重挫傷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除此之外,與這種較低的職業待遇相反的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時間一般都遠遠高出於一線教師的工作時間。圖書館工作需要按時上下班,上班過程中需要隨時為學生提供各種圖書資訊服務,勞動強度較大。勞動程度和勞動收入不成正比,成為制約圖書館管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圖書館工作內容機械、單調,枯燥乏味。

  圖書館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整理各型別的文獻資料,面向師生、提供文獻資訊服務,很少與外界接觸。這樣的工作方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鮮有創造性。長期處於這樣的工作氛圍下,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都會遭受沉重的壓抑,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身心狀態疲憊不堪。在圖書館管理工作過程中,常常見到一些同事在上班期間進行網聊,或者是從事其他活動,雖然明知這樣的行為不符合高校圖書館管理條例,但在自己內心深處,又對類似的行為深表同情。試想,有誰能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坐在電腦前,在千萬次的重複勞動中不會產生一些惰性情緒呢?
 

  第三,在現有的圖書館管理制度約束下,圖書館工作人員缺乏職業提升空間,職業發展前景不佳。

  在長期的、簡單而又繁重的工作狀態中,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很難得到提高,他們的工作業績也很難得以體現。“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幕後的服務性工作,其工作的成績更多地是通過對所服務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成果表現出來。”[1]在現有的職稱評價方式和職業發展模式中,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因為很難得到直接體現而不被認同,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職業發展前景堪憂。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無論是評職稱還是評先進,大都以科研成果作為主要的評價尺度。而科研成果的創造需要大量集中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保障。而在圖書館工作中,由於需要隨時關注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工作,這就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圖書服務。

  在這種狀況下,圖書館工作者很難有從事科研的時間保障。科研搞不上去,在職稱評審中自然而然也就只能靠邊站了!在這種狀況下,許多圖書館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圖書館管理者們為了自身職業的發展,只能通過考碩士研究生或者考博士研究生的方式來達到脫離圖書館崗位、轉至教學科研崗位的目的。而對於那些年齡較大、知識基礎較差的管理者,通過考學轉崗的方式達到離開圖書館的願望遙不可及,他們只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評職無望中消極度日。
 

  二、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生存狀況較差的因素多種多樣,筆者結合自己從事圖書館工作的經驗,將這些影響因素歸納、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圖書館工作人員自身素質較差,提供文化服務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我國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構成非常複雜,既有正式的在編職工,也有教師員工的家屬,還有一些臨時工。他們中大部分都是非圖書館專業人員,在圖書館工作中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圖書資料整理工作。對於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大學圖書館工作要求而言,他們的職業素養難以適應知識經濟視野下要求大學圖書館以文化服務為主要職能形式的發展要求。

  因為文化服務是一種生成性服務,即圖書館根據使用者的發展需求,綜合利用圖書館資源,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這種服務具有創新性和生成性特點,是一種創造新的知識價值的實踐活動。這種服務活動在性質上早已經溢位了傳統的服務職能內涵,事實上是一種根據服務物件在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圖書館資源進行知識創新的過程。要勝任這一使命,客觀上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服務主體來完成。   第二,大學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缺乏創新性,沒有充分調動出工作人員的勞動積極性。

  當前,我國大學圖書館管理制度大都是沿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大學圖書館管理制度而成,幾十年來,缺乏創新。這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極大地壓抑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導致圖書館人力資源流失和人力資源浪費嚴重。

  “目前我國的圖書館的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缺乏應有的力度和措施,還有相當數量的圖書館對人才資源未進行科學管理,體制不完善,人為因素干擾較為嚴重,不依規章制度辦事現象突出,圖書館的人才結構不合理,人的主觀能動性未得到充分發揮,阻礙了圖書館事業的深入發展。”[2]所以,改革現有的圖書館管理制度,提高圖書館人力資源使用效率,以適應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生存待遇的必由之路。
 

  三、多途徑改善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生存狀況

  針對導致圖書館工作人員生存狀況不佳的具體因素,筆者認為應該採取不同的應對之道。一方面,逐步建立現代館員制度,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圖書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改進現有的圖書館管理制度,發掘現有人力資源的工作潛質。

  其一,逐步建立學科館員制度,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

  大學圖書館文化服務要始終與高校教學和科研保持一致,與社會發展需求保持一致。這就要求圖書館員需要具備較為敏銳的學科意識和學科能力,及時掌握教學需要、科研需要與社會實踐需要的發展要求,然後調整圖書館的工作思路,及時完善知識服務的條件和功能。因此,圖書館職能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精通圖書情報專業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具備多元化的知識視野。為了勝任文化服務職能的高要求,不妨大力推進大學圖書館館員制度建設。

  “學科館員制度是高校圖書館根據館員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際能力,指定館員與對口院系建立密切聯絡,主動為對口院系開展全方位資訊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圖書館與高校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空間隔閡問題,因為在這種模式下圖書館不再是與高校教學與科研活動相脫節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而是藉助於自身知識資源優勢,全面滲透進高校教學與科研過程中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有機元素。進而言之,圖書館員制度就是通過有針對性地為教師和學生利用圖書館提供幫助,通過消除師生在利用圖書資訊過程中的各種障礙,為順利開展現代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有針對性的、高質高量的知識資訊服務。

  其二,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改革現有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管理制度,發掘現有工作人員的勞動潛質,提高圖書館工作的創造性。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是適應現代企業和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並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包括綜合業務報酬、職務晉升、發展培訓等各項內容在內的現代管理制度。從圖書館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看,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指導大學圖書館工作,逐步建立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勢在必行。為此,首先要求高校領導和圖書館管理層積極轉變管理觀念,逐步接受並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思想指導圖書館管理工作。其次,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綜合引進包括競爭機制在內的現代管理制度,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