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論文投稿

  公共圖書館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公益性服務單位,是社會知識、資訊儲存和傳遞的重要場所之一,有教育社會大眾的功能。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

  [摘要]地方文獻建設一直以來被視為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領域,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部門和場所,須加強和提升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工作。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一直都是省級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情況質量不均等、標準參差不齊,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發揮效果不突出、不顯著。目前,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建設的主要有:首都圖書館、上海中心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廣州省立中山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安徽省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和山東圖書館等八家公共圖書館。並且,上述圖書館針對儲存、收藏的地方文獻資源進行了數字化處理和數字化儲存,積極推動了地方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作用發揮。

  一、公共圖書館視域下地方文獻資源範圍界定

  地方文獻資料具有地域性、史料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屬性特徵, 地域性表現在地方文獻僅限於收集特定地域、特定地區的資料,不能跨地域收集,不能隨意擴大或者縮小收集地域邊界;史料性表現在地方文獻都是記載地方方方面面、各種各樣生活政治文化生活的資料,史料性又包含了特定的民族性、民俗性和連貫性;綜合性主要說明地方文獻資料的豐富性和全面性,大而全、全而廣的內容妥當配置於地方文獻中;系統性則表現在地方文獻的組織結構上,一部巨大的地域性、史料性、綜合性的資料群,按照科學分類排列方法,有機組合成一部生動的地域文化寫真圖。

  目前,公共圖書館領域對於地方文獻資源尚未有明確界定,各地公共圖書館對於地方文獻建設也是標準不一、設定不同、服務方式多樣。總得來說,地方文獻就是反映一個行政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個方面的各種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也有學者認為,“地方文獻是內容涉及一個地區的一切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以及單位及個人儲存的有價值的書信、文稿、照片及各種音像資料等。只要內容記載反映該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土民情以及物產資源、自然災害、名勝古蹟等各種文獻資料均應視為地方文獻加以收藏、整理和儲存。”有更為詳細列出地方文獻資源、資料的表述,具體是:地方文獻理應包括方誌、年鑑,本地政府及各部門出版的各種樣式的出版物,社會各界主要活動介紹資料,地方名人著作、傳記、研究資料,本地的宣傳報道資料等。

  存在於地方文獻工作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對地方文獻的收集,地方文獻工作缺乏全國統一規劃,沒有具體的工作條例和標準。或對文獻收集的標準、範圍認識不一致,或對收集重點、收集渠道不明確;在地方文獻的整理上,沒有統一的分類、著錄標準,或缺乏便利、快捷的檢索途徑,或沒有進行集中的入藏、展示;在地方文獻書目資料庫建設方面,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多數難以入網,影響了地方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處於起步階段的地方文獻工作,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很多地方需要努力,只要加強公共圖書館對於地方文獻的收集和收藏、分類和使用、整合和利用,才能更大程度上發揮出地方文獻資料的效用。

  二、地方文獻資源的整合

  當前,地方文獻資源的整合工作主要體現在地方文獻資料的數字化和地方文獻資料資料庫建設兩個方面。地方文獻數字化是地方文獻網路化的基礎,地方文獻資料庫建設是地方文獻網路化的有效途徑。

  地方文獻資料數字化是中文數字化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化共享工程的組成部分,對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提升本地文化發展的內驅力有根本性的提升作用。地方文獻數字化即是一項需要一定技術含量的科技活,同時又是一項艱苦複雜的腦力活。地方文獻數字化要在地方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上完成,只有地方文獻資料收集這個基礎性的工作做的完備了、做的充分了,做的紮實了,地方文獻數字化才能有效開展,逐步形成一個豐富的數字化地方文獻資料庫。

  結合資料庫等高科技帶來的先進計算機技術知識,將地方文獻與資料庫完美結合,組建地方文獻資料庫,充分發揮出地方文獻的功能優勢。地方文獻資料庫還應依託重要的資料庫釋出網站,使得其廣泛傳播和使用,增強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加使用頻率、提升使用效率。有一線工作者認為應該設定相關制度確保地方文獻工作開展,具體到設立專門機構和配備業務能力強、素質高的專職人員,專門從事地方文獻的徵集、整理、加工、研發、宣傳和利用,建立起地方文獻獨特的工作體系。並且,極力主張建立地方文獻書目資料庫和篇名索引資料庫以及重點專題圖文資料庫。

  在一些地方進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實踐過程中,總結了很多有特色的地方文獻工作方法,獲得了一些積極有益的工作經驗。比如,在作為地方文獻資料中首要資源、第一資源的方誌、年鑑類資料的整合和資料庫建設,湖北省方誌系統與武漢大學聯合制作開發了“湖北方誌全文資料庫”;又如,中山大學以廣東珠江三角洲特定區域為焦點,建立了“珠江三角洲文獻資料庫”,對當地文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地方文獻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績。

  地方文獻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歷經一定時間歲月的積累和龐大工作的磨合,通過不斷更新的業務流程、經過不斷優化的業務管理,通過不斷強化的認同意識和對地方文獻工作的熱切情懷,逐步形成全國性的地方文獻工作熱潮。

  三、地方文獻資源的有效使用

  隨著國家對“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圖書館“第二課堂”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圖書館不僅是文獻資料的儲存中心,也是開發知識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 而地方文獻資源只有經過利用併發揮出效果才能體現出地方文獻工作的價值,只有引導群眾使用地方文獻資源,才能逐步發揮出地方文獻資源的價值和地方文獻工作的價值。從讀者借閱情況看,以鄂爾多斯圖書館為例,我館對文史類的借閱比例要遠遠高於其他各類,雖然有讀者加強個人文學修養的需要,更多的可能是讀者以消遣閱讀為主。從某個角度來說,指導群眾對地方文獻資源的使用是一個雙價值實現的過程。如何科學引導、切實指導廣大群眾對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和使用呢?

  通過資料庫的釋出平臺進行鄉土教育和科學研究的使用。通過前期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程序,將地方文獻資料圖

  文並茂式的展示在網路空間,結合現代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資料庫式管理和使用,主要發揮出地方文獻的科學研究功能和對群眾的鄉土教育及對外宣傳功能。近年來,圖書館電子文獻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館藏文獻的重要部分。各館電子閱覽室的建立,為來館讀者快速、準確、全面的檢索到所需文獻提供了有利條件。製作好的地方文獻資料庫可以執行在國內比較知名的資料庫網路提供商,藉助他們的釋出平臺,擴大傳播範圍和增強使用頻率,強化品牌化的地方文獻資料庫,整體性提升地方文獻在先進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比重。

  地方文獻是專家學者進行自然社會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研究的重要文獻資源,對於科學研究來講,掌握了文獻就是掌握了科研,這種對文獻重要性和地位的認識的極端性,決定了地方文獻資料的極端重要意義。地方文獻是具體的、貼合實際的資料綜述,是真實、生動的展現過程的資料集合,任何領域的科學研究只要佔有了豐富的地方文獻,就獲得了有力度的話語權。

  通過實體地方文獻書庫和網路宣傳媒介供外界瞭解本域情況。地方文獻可以滿足廣大群眾對本地情況的資訊需求,無論是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書庫還是網路地方文獻資料庫,都能極大滿足群眾的正當文化需求。這既是充分發揮地域文化教育民眾的大好時機和優良平臺,又是凝聚民心促成群眾一心一意搞發展、全心全意搞建設、全力攻堅克難、旨為實現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機遇。外界通過地方文獻資料對本地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增強更為客觀的認知,覆蓋性的擴大受眾範圍,為地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目標的快速實現起到了十分了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海霞.試論公共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0***3***

  [2]葛雁泓.圖書館特色化淺議[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3]樑春玲.芻議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

  [4]楊子臣.圖書館文獻建設及利用情況分析思考,2010***7***

  篇2

  試論公共圖書館的人文追求

  摘 要: 人文追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網路時代圖書館應追求符合資訊時代特色的人文品位,要注重以優質服務為核心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 圖書館 人文關懷 人文追求

  公共圖書館作為精神食糧貯藏的倉庫,作為城市文化的一張名片,理應致力於人文追求。公共圖書館應加強人文化管理,使圖書館形成濃厚的人文氛圍,積澱深沉的人文內涵,使圖書館人文精神深入全體員工心靈,指導員工行為,從而全面提升圖書館的人文品位。

  一、人文追求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選擇

  1.人文追求是公共圖書館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理念的集中體現。

  人文追求在實踐上的最主要表現就是對讀者的人文關懷,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尊重。人文關懷閃耀著圖書館人文主義的光輝,是圖書館人文追求的核心,是圖書館首要的服務理念。公共圖書館的人文屬性必然要求它在實踐上要堅守人文精神,要致力於人文追求。

  2.人文追求是公共圖書館基本職能使然。

  公共圖書館是深受公眾歡迎的文化設施,承擔社會教育是它的基本職能之一,它起著傳播科學知識、弘揚優秀文化和營造學習型社會等多重作用。公民對圖書館等基本文化場館的利用是享受文化權利具體體現。圖書館對讀者的人文關懷讓公民在平等享受文化權利的時候得到尊重和關愛,這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實際表現,是對社會教育職能的很好履行。

  3.人文追求是公共圖書館為構建和諧社會盡一份義務的必然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指標是充滿人文關懷,圖書館作為社會人文機構把人文精神作為自己的追求,為整個社會的人文關懷履行自己的義務。圖書館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特質,決定了它在整個和諧社會人文精神體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商品經濟社會,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銅臭所汙染的現實社會中,圖書館這種沒有任何商業動機的人文關懷,最受公眾歡迎,也最容易被公眾所接受,因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作用也最為重要。

  4.公共圖書館的人文追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精神的呼喚。

  現代公共圖書館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的文獻資訊中心,它已經發展成為這一地區的人文交流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終身學習中心。公共圖書館不僅具備文獻資訊服務功能,而且應具備人文交流服務、文化娛樂服務和終身學習服務的功能。公共圖書館功能的轉變,擴大了公眾對圖書館人文關懷的需求,這既為圖書館的人文追求展現了更大的空間,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又為圖書館的人文追求注入了更強勁的動力。

  二、網路時代圖書館應追求的人文品位

  對於人文精神的追求是圖書館的一貫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它所追求的人文內涵有所不同。在網路時代,公共圖書館應追求富有資訊時代特色的人文品位。

  1.營造儒雅幽靜的人文化物質環境。

  公共圖書館人文品位,首先表現在環境氛圍中。圖書館應當為讀者創設一個寧靜、平和、恬淡的人文世界,要注重圖書館人文化物質環境建設,營造一個美好而富有特色的館舍物質環境,以激發讀者對知識的渴望,獲得精神的愉悅。公共圖書館要為公眾讀者提供安全舒適、整潔、具有綠色生態的人文環境,使讀者在寧靜、幽雅的人文化物質環境中,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調節和消除視覺疲勞,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啟迪,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性情,美化心靈。

  2.讓圖書館成為人文精神的家園。

  圖書館應該是一個溫馨的精神家園。這裡沒有明爭暗鬥舊時官場遺風,也沒有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商界規則;有的只是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圖書館帶給人們的最大樂趣是讀書之樂。公共圖書館的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各種服務中的人文關懷。圖書館人應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公僕精神。圖書館人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身份,心中時刻裝著讀者。圖書館是以讀者需求為其生存價值的,沒有了讀者,圖書館就不能生存和發展。因此,圖書館人應樹立“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甘願為讀者奉獻。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們對資訊的時效性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圖書館員要不斷地創新服務方式,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網路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要求,保證在新形勢下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強化公有共享的開放精神。

  公共圖書館應該為讀者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引導讀者通過圖書館的文獻,通過網路走出國門,放眼世界文明,通曉古今天下。圖書館職業的使命之一是資源共享,因此必須強調圖書館的“公有共享”的開放精神,反對“以書為上”的職業價值取向,更要反對在利益驅動下的以各種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化操作活動。讀者的權利是平等的。公共圖書館要不斷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多方面資訊需求,使“公有共享”精神得到發揚光大。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積極的開發精神,就會鼠目寸光,一葉遮目,也就不可能有創新和開拓,就很難面對時代的挑戰。因此,圖書館樹立開放的精神,真正做到圖書館資源共享,面向時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三、注重以優質服務為核心的人文關懷

  提供讀者以優質服務為核心的人文關懷,是每一點陣圖書館員的職業理想和神聖職責。圖書館全面實現人文關懷,是圖書館人文追求的根本體現,是圖書館優質服務的鮮明標誌,是圖書館在現代社會資訊服務體系中社會競爭力的核心體現。

  1.堅持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理念。

  圖書館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要全面、全過程關注全體讀者,把服務理念落實在一言一行之中。圖書館員要以主動熱情的工作態度、文明禮貌的服務語言和精湛的資訊服務技能為讀者提供諮詢幫助。要為讀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文獻資訊服務。例如實現圖書館聯機檢索,建立圖書借閱,電子閱覽,文獻檢索“一卡通”,實現異地通借通還等服務,真正體現圖書館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圖書館要積極提供人文交流服務活動。如開展讀書徵文競賽、作品交流探討、音樂影視欣賞討論、文學沙龍等人文交流活動,實現館員與讀者、讀者與讀者間的交流和互動。

  2.讓每一位讀者受到平等的人文關懷。

  圖書館是體現人類自由和平等理想的聖地,在圖書館裡沒有地位的高低,沒有等級的差別,每一位讀者都是平等的主體,他們平等地享受讀者的一切權利。隨著資訊的發展,人們對資訊的獲取越來越受到經濟條件及獲取資訊能力的制約,造成了資訊權力的事實上的不平等。而圖書館的服務,可以在一定程度時上消除這一不平等。圖書館員應以博愛精神關注每一個讀者,尊重每一個讀者,讓每一位讀者在自由平等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心情舒暢地獲取新資訊。

  3.對弱勢群體多一份人文關懷。

  這裡的弱勢群體主要包括未成年人、殘疾人和老年人。成年人由於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還未成熟,在資訊選擇和利用上,往往存在一些誤區。他們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誘惑,養成不良的閱讀習慣。針對這一現實,圖書館員有責任給予指導性幫助,引領他們的正確的閱讀價值取向,選擇符合年齡特點,有益身心健康的讀物。殘疾人和老年人由於行動上的不便造成利用圖書館的困難,圖書館員要為其提供方便的服務。如設立盲道、輪椅通道、專用電梯、殘疾人閱覽坐席、盲文讀物、有聲讀物等。對老、弱、殘讀者在資訊服務上進行一些特殊的照顧,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愛心,人間的溫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