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免費論文

  圖書館是聚集知識與資訊的寶庫,是大眾獲取知識資訊的場所,是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推動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公共圖書館讀者的需要

  [摘 要]公共圖書館是為讀者而開設的,瞭解讀者的需要,是公共圖書館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的基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讀者需要;淺析

  一、文獻夠用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的文獻資訊中心,擔負著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文獻資訊保障的任務,同時也是社會的重要科學研究和文化設施。公共圖書館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能,一項重要的條件和工作,就是要蒐集和儲存儘可能齊全的文獻資料,以供讀者利用。但是,任何公共圖書館都不可能蒐集到世界上所有的文獻資料。除了國家圖書館之外,絕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限於財力和館舍面積、只能蒐集和儲存一定數量的文獻資料。因此,公共圖書館只能向讀者提供有限的文獻資料。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他並不需要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一切資料,公共圖書館的文獻資料也不是越多越好。海量的文獻資料,會耗費讀者查詢、檢索文獻的時間,增加利用文獻的困難。作為一般的讀者,他對文獻的需要是:館藏文獻能夠基本滿足要求,所需文獻資料的大部分館藏能夠提供,即文獻夠用。

  二、查詢方便

  對讀者來說,在―個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圖書館裡,能否方便迅速地查詢到自己需要的文獻資料,是他十分關心的事情,也是他評價公共圖書館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標。現在,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都能夠提供計算機書目檢索,很少有公共圖書館再使用圖片查詢書目了。但是,為什麼儘管有了先進的檢索系統,還會經常有讀者抱怨查詢不便呢?這是因為,現有的圖書檢索方式是為圖書館管理工作設計的,沒有充分考慮到讀者是怎樣查詢文獻的。讀者查詢文獻,主要有這樣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根據主題查詢文獻,這是目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採用的查詢方式。這個主題,可以是作者、出版社、出版時間、主題詞等等,在一些查詢系統中,還有書號、分類寫、排架號等等。讀者要查詢某本書,輸入相應的資訊,計算機就可以迅速報告結果。但是,這需要讀者清楚知道有關資訊,才能夠進行查詢。如果讀者不知道有關資訊,他就無法進行查詢。

  第二種是利用網路搜尋引擎查詢文獻,這種方式一般多數使用在數字化文獻資源和網路資訊資源上。讀者在計算機上輸入所要查詢的資訊,搜尋引擎會迅速列出資源庫中所存的相關文獻,十分方便。今後,如果能夠在一個搜尋介面上將多種文獻資源平臺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以簡便的操作方式迅速檢索所有館藏文獻資源、甚至所有聯網的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將會極大地方便讀者。

  第三種是現場查詢文獻,這是讀者最常用的方式。現在許多公共圖書館都採取了開架借閱的管理方式,很多讀者直接來到有關學科的書架前,一排排地逐冊查詢自己所需要的文獻。這麼做,雖然費時費力,卻也有不可替代的幾個好處:第一形象直觀,各種資訊一目瞭然;第二,可以瀏覽圖書內容,判斷圖書對自己的價值;第三,讀者有時並沒有特定的閱覽目的,在不經意的測覽中,“意外”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圖書;第四,有時一本書對某位讀者的價值,只有一頁甚至幾行字,讀者只要看一下就夠了。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好處,所以有不少讀者寧願棄檢索系統不用而徘徊於書架之間。

  三、利用方便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數字化文獻和網路資源逐漸成為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這種形勢,許多公共圖書館建立了電子閱覽室、無線網路等,為讀者利用數字化文獻提供條件。對數字化資源而言,管理方面的壓力不大,而讓讀者更方便地利用這些資源則是有許多工作可以做的。

  公共圖書館知識管理代表著一系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使讀者方便地利用文獻。要真正理解讀者的需要,體會讀者對公共圖書館工作的要求,才能真正做好圖書館知識管理。圖書館的管理者應當同時是一名讀者,經常作為讀者利用圖書館,只有先當讀者,才能做好管理者,才能為讀者利用圖書館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充分的延伸服務

  ***一***館際服務

  對大多數公共圖書館來說,其館藏資源和提供的服務總是存在不能滿足部分讀者的特殊需要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個現實和方便的辦法,就是請其他有這方面能力的圖書館提供幫助,如進行館際互借、館際文獻傳遞等,即提供館際服務。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讀者不知道公共圖書館可以提供館際服務,不知道如何申請和獲得館際服務,不知道館際服務能夠在什麼程度上解決自己的問題。因此,提供良好的館際服務,一定要有專人負責,一定要讓讀者知道如何獲得館際服務。

  ***二***諮詢服務

  在許多公共圖書館都設有參考諮詢或諮詢服務部門,解答讀者的疑難問題和提供導讀服務。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採用開架和開放式的管理,計算機和資訊科技越來越多地深入到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和利用之中,對諮詢服務的需要和要求越來越高。諮詢服務有被動諮詢和主動諮詢。常見的諮詢服務多數是被動諮詢,工作人員坐在公共圖書館裡,等待讀者上門諮詢。但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發展,要求在做好被動諮詢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向主動諮詢的方向發展;要求公共圖書館諮詢人員深入到讀者中間,瞭解他們的需要,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向圖書館領導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把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從館內延伸到館外。

  ***三***交流服務

  公共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文獻資訊機構,也是一個學術機構。發展學術離不開交流,能夠方便地進行交流,是許多讀者熱切的需要。讀者需要的交流,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與學者、專家、名人的交流,二是讀者之間的交流討論。在交流服務上,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主要是解決和提供合適的交流場地,如報告廳、研究室、討論室等,還有邀請學者、專家、名人來館做講座和報告。

  參考文獻:

  [1]陳仰珊.公共圖書館需要重視的特殊讀者群體――外來工子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2***.

  [2]崔立彬.公共圖書館為弱勢群體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6***05***.

  篇2

  淺析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

  摘 要:圖書館是聚集知識與資訊的寶庫,是大眾獲取知識資訊的場所,是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推動力。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轉變觀念,加快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建立高效系統的管理體制,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創新組織機構,創新用人制度,從多方面創新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提高公共圖書館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與效率。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創新

  當今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對圖書館的作用與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儲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播公共知識和資訊以及開發智力資源的重要職責。對公共圖書館管理進行創新有助於將知識與資訊轉化為生產力,提高公共圖書館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與效率。

  一、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現狀

  根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 850個,比2000年增加175個。其中,國家圖書館1個,省級公共圖書館37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32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2 491個。這些公共圖書館的圖書總藏量為58 521萬件***套***,比2000年增加了17 568萬件***套***,增長42.9%。平均每館總藏量由2000年的15.3萬件***套***,增加到2009年的20.5萬件***套***。全國人均藏書由0.30冊,提高到2009年的0.44冊。隨著社會資訊科技的深入發展,目前公共圖書館的資訊化裝備水平也得到顯著提升,200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共有計算機126 207臺,比2004年增加71 768臺,增長了131.8%。同時,隨著服務條件的改善,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效益顯著增強,流通人次、書刊外借人次及冊次都明顯增加。2009年的資料顯示,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到32 167萬人次,比2000年增加13 313萬人次,增長70.6%;書刊文獻外借人次為13 277萬人次,比2000年增加3 678萬人次,增長38.3%;書刊文獻外借冊次為25 857萬人次,比2000年增加8 944萬人次,增長52.9%。

  二、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存在的問題

  1.管理觀念落後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重點在於館藏內容管理,傾向於“書本位”思想以及“重藏輕用”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現在於,傳統圖書館設定了大部分針對於讀者的規章制度,嚴格細緻地規定不利於讀者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同時,大部分公共圖書館未根據讀者的需求進行期刊報紙的訂購,對於社會資訊需求的變化不敏感。評估考核圖書館只注重圖書的擺放是否整齊、圖書的總數量達到多少等,未重檢視書的利用率和利用情況等實用指標。管理觀念的落後導致“重業務、輕管理,重視制度創新,忽視管理創新”的問題十分嚴重,不利於公共圖書館朝著現代化、高服務水平的全面發展;與國外同行相比,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管理體制有待更新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管理體制都是建立在圖書館對主管機構的行政隸屬關係上,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按照系統行業歸口,各圖書館隸屬於其所在系統的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管理下。巨集觀上看來,當今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機制還有待深化完善,缺乏對圖書館的戰略性指導與約束,統籌規劃能力較弱,從而影響圖書館事業巨集觀發展的規劃指導。過於刻板的管理體制嚴重製約了目前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快速發展,管理體制上的欠缺導致各圖書館在各自的系統管理下缺乏科學體系規劃地發展,沒有巨集觀的規劃對各圖書館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造成文獻資源建設存在大量的重複與浪費現象,不利於形成高效的發展機體。

  3.財政體制不利於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公共圖書館屬於公益性單位,財政支援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2000年至200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獲得的財政撥款佔其總收入的82%至90%之間,而其中,人員支出大概佔總支出的42%至48%。可見,目前對於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主要應用於人力費用上,分撥於購置圖書以及開展其他文化活動的經費很少,這種財政體制狀況對於公共圖書館的健康快速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渠道單一、金額較少、規範化有待提高。我國並未設立專門的經費法律規範,只有一些相關的條例對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來源於使用補充說明。

  4.組織機構辦事效率不高

  傳統圖書館的組織結構實行的是等級分明的金字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是以職能為分工基礎的,部門的設定是以文獻管理為主線來進行。隨著公共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分工趨於精細化,要求對部門設定進行完善,各項業務流程被人為地分解在各部門當中。這樣一來,傳統的根據文獻管理為主線的部門劃分方法已然不能適用於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因為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各個部門進行積極配合,傳統的各部門只需做好本分工作的情況不利於整個工作程式的開展,從而影響部門間的橫向溝通、且容易形成部門分裂的對立情況。另外,傳統的組織結構會讓館員在獲得相應工作技能後,產生重複工作的厭倦感和單調感,進而影響到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5.人事管理落後,人才匱乏

  傳統的公共圖書館人事制度是與之前的計劃經濟相適應的,然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陳舊的人事管理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工作。因此,作為人力資源管理核心的人的管理創新是實現圖書館管理工作創新的重要內容,開展科學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有利於公共圖書館事業更好地發展。目前大部分圖書館對很掌握現代技術和資訊管理方法的高素質人才缺乏足夠吸引力,且難以留住已有的優秀人才。另外,現有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也需要及時更新,掌握能促進圖書館事業深入發展的現代技術與服務手段。

  三、創新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的意義

  首先,創新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有利於建立學習型社會,這不僅有利於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更是順應了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建立學習型社會有利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推動我國的人力資源建設,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援與思想保證。   其次,創新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是其自身適應社會角色的需要。圖書館肩負著提高全社會科學、文化、技術與思想道德的重要任務,是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原動力。圖書館通過自身的媒介作用促進了科技、資訊、文化的交流,加快了科技資訊情報資訊的積累,極大地推動著現代化的程序。

  最後,創新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是學習型社會讀者的迫切需求。在科技與資訊化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自我完善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足。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及時對自己擁有知識進行更新、不斷挖掘與開發自身的潛能、培養髮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努力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明確自身定位與角色,以便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四、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策略

  1.轉變觀念,加快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

  進行我國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的首要步驟就是要對過時的陳舊管理理念進行更新,積極吸收新的管理思想中優秀的、適應於時代需要的優點精華。轉變管理思想,加快公共圖書館管理創新,第一,要樹立一種整體的一體化觀念,轉變傳統意義上孤立和封閉的狀態,努力向著網路化和系統化的有機整體發展;第二,要注重發展公共圖書館的多元化職能,改變過去只發揮單一的文化職能狀況,將公共圖書館定位為文化、教育以及情報等多元化職能發展的地位;第三,有機結合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通過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和價值觀帶領公共圖書館長足發展;第四,重視人才的價值,建立人才發展的長足機制;最後,還需要樹立科學的決策觀和開放創新的觀念,對圖書館的管理方法、制度與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性研究,加強法制建設,實施戰略管理,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不斷前進發展。

  2.建立高效系統的管理體制

  未來的圖書館事業發展將越來越趨向於一體與開放,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也需要隨著深層次的發展不斷拓寬視野,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與管理工作,根據自身的現實特點與外部環境的需求對比,明晰自身的社會角色與定位。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需要建立一個能協調各個地方公共圖書館之間的關係的集中統一管理機構,在巨集觀角度對各公共圖書館所屬的系統進行科學規劃,制定相關的公共圖書館行為規範,協調公共圖書館與其他行業部門間的關係等。另外,利用網路資訊科技對目前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指導、規劃公共圖書館的網路資訊系統,建立並共享各館的網路資訊化資源,以達到資源的合理運用和優勢互補。從而改變目前各自為政、機構冗雜、職能分割、資訊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與格局。但是,建立一種高效的管理體制並不意味著高度統一的強制性模式,仍然需要對經費的利用給予高度重視、靈活地分配人員,以調動激發地方與各個公共圖書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創新組織機構

  對核心業務與基本的管理工作流程重新進行規劃與設計,有助於在一定時期內降低成本、完善服務品質、提高工作效率。為了適應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提高其對內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應當精簡機構、減少管理層、朝著扁平化的形態發展。從而幫助建立溝通順暢的內部資訊渠道,增強各部門的相互協作能力以及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變力。同時,根據工作內容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將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於業務工作,改變以往單純根據文獻分類來設定業務部門的方法,對分散的業務流程進行有機重組,增強業務工作的完整性;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建立相應的服務體系,並靈活及時地隨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對業務工作流程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4.創新用人制度

  不斷更新與發展用人制度,建立具有實效性和個性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科學規劃人才隊伍結構,提高工作人員素質。設計合理的晉升渠道,幫助工作人員規劃職業生涯,以吸引優秀的專業人才。同時,要注意更新員工的知識結構,開展相關的專業培訓,培養適應現代公共圖書館資訊化管理的高階管理人才,幫助現有人才培養工作走上規律性和良性迴圈的軌道,實現專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深入發展,知識更新的週期越來越短,同時也越來越容易出現知識老化的現象,因此,公共圖書館更要定期開展關於圖書館專業知識以及新興資訊科技的學習培訓專案,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方法,拓展服務業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志梅,孫杰.圖書館構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6***.

  [2]席濤.政府視野下的公共圖書館管理體制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0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