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創新人才培養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創新研究

  論文關鍵詞: 創新人才 高校教學 管理體制 
  論文摘要: 本文從構建體科生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完善實踐數學管理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創新活動;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方面論述了高校教學管理體制創新。 
   
  一、構建本科生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 
  1.建立和完善學分制下的高校課程管理體系。 
  要建立課程管理委員會[1]。課程管理委員會由各個學科中的教授、教學管理人員、學生、用人單位組成,主要負責課程的設定、稽核和管理。課程管理委員會主要分兩級設立,一個是學校層面,另一個是院***系***層面。學校層面設立的課程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院***系***層面設立的課程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全院性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課程管理委員會中既有懂管理方面知識的人,又有懂高深專門知識的專家,既根據市場需求,又根據學生需求,使管理委員會發揮組織、指導、評估、協調、宣傳的功能。 
  2.課程體系應設定一定比例的本科生科研學分。 
  將本科生科研納入本科生培養計劃,參加科研是本科生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凡達到一定要求,參加科研的本科生便可得到科研學分。科研學分的設立,使本科生儘早接觸“真刀真槍”的科研,對加快提高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及日後更高水平上的科研將大有裨益。 
  3.構建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優化本科生課程結構。 
  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可以通過設定三個課程模組組構建完善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體系[2]。(1)新課程模組:按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要求建立起新的課程,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到課程形式等都應圍繞“研究”這一核心詞彙進行;(2)專業課程模組:專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而設定的課程,培養學習者進行研究性學習所必須的研究方法,訓練研究能力,端正研究態度,提高研究意識,提升研究素養;(3)研究性課題模組:為學習者開設研究性課題,圍繞某個主題建設綜合課程,讓學習者有機會運用他們的研究效能力去研究真正的專題。 
  4.適當開設綜合性課程。 
  綜合化是當今課程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日本、加拿大、德國、法國等國家都開設了不同形式、不同數量的綜合課程[3]。當代許多重大科學問題即全球性社會問題,如人口增長、環境汙染、生態保護、能源消耗等為題都需要綜合治理,要求課程內容必須具有跨學科的綜合性質。只有重視課程的綜合化,才能向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符合科學綜合化的要求,而且富有創造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更好地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5.開設一定數量的創新理論、技能的課程。 
  創新理論與技能是構成大學生創新素質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大學生通過創新技能的訓練,可以提高創新思維速度,拓寬創新思維廣度,擴大創新思維深度。美國麻省理工學az院早在1948年就開設了“創新力開發”課程。日本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各縣都創辦了“星期天發明學校”,1974年又創辦了“少男少女發明俱樂部”,開展了創新思維的訓練。學生經過學習培訓以後,發明創新的效率提高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