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課堂提問成就高效課堂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心智,培養思維的有效方法;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課堂教學中是否進行有效提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進行有序的思考,深層的探究。我覺得課堂提問應體現問題具有思維含量,要有層次,要留思考時間,從而達到提問的有效,成就高效課堂。
        提出的問題要有思維含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考慮提什麼樣的問題,還要考慮為什麼要提這樣的問題,使每一個問題既為活躍學生思維服務,又要成為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提問時,問題設計要從以培養學生能力為著眼點。要有較好的的啟發誘導性,清晰的層次性和豐富的挑戰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提出接近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智慧水平,但又必須“跳一跳”才有可能夠到的問題。使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也使學生的思維情緒進入高潮。
        二、問題設計要有層次 
         在課堂上不是說不能進行較大問題的討論。而是可以採取有步驟,有層次的方式來進行。把那些學生不能一步想到的問題分成多個層次,逐漸加深思索的難度。但要注意各層級之間的平穩過渡。問題不僅要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逐漸深入,而且不能限制學生思維。這就要求問題的設計要有坡度,要步步相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一步一個臺階地把問題引向深入。
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靜靜思考時間。教師要做到“二懶”與“三勤”,“二懶”就是手懶,嘴懶,不要急於寫出答案,不要急於給學生過多的解釋和引導,還“首思權”,“首試權”,“首創權”於學生。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要學會等待。“三勤”就是要求教師做到腿勤,眼勤,腦勤。要善於環顧全班同學,走到學生中去,撲捉學生一些非言語的暗示,判斷學生對問題的反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從而產生頓悟的突破。並且根據學生的表現,選擇合適的物件,針對性的提問學生。
         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間”,可見一個好的提問在課教學中起的作用。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去探討。但我相信只要把握課堂提問的“度”,就一定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為高效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