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網路裝置有哪些

  網路裝置及部件是連線到網路中的物理實體。網路裝置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說吧。

  計算機網路裝置

  中繼器

  Repeater

  中繼器是區域網互連的最簡單裝置,它工作在OSI體系結構的物理層,它接收並識別網路訊號,然後再生訊號並將其傳送到網路的其他分支上。要保證中繼器能夠正確工作,首先要保證每一個分支中的資料包和邏輯鏈路協議是相同的。例如,在802.3以太區域網和802.5令牌環區域網之間,中繼器是無法使它們通訊的。

  但是,中繼器可以用來連線不同的物理介質,並在各種物理介質中傳輸資料包。某些多埠的中繼器很像多埠的集線器,它可以連線不同型別的介質。

  中繼器是擴充套件網路的最廉價的方法。當擴充套件網路的目的是要突破距離和結點的限制時,並且連線的網路分支都不會產生太多的資料流量,成本又不能太高時,就可以考慮選擇中繼器。採用中繼器連線網路分支的數目要受具體的網路體系結構限制。

  中繼器沒有隔離和過濾功能,它不能阻擋含有異常的資料包從一個分支傳到另一個分支。這意味著,一個分支出現故障可能影響到其它的每一個網路分支。

  集線器是有多個埠的中繼器。簡稱HUB

  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OSI體系結構中的網路層,這意味著它可以在多個網路上交換和路由資料資料包。路由器通過在相對獨立的網路中交換具體協議的資訊來實現這個目標。比起網橋,路由器不但能過濾和分隔網路資訊流、連線網路分支,還能訪問資料包中更多的資訊。並且用來提高資料包的傳輸效率。

  路由表包含有網路地址、連線資訊、路徑資訊和傳送代價等。

  路由器比網橋慢,主要用於廣域網或廣域網與區域網的互連。

  橋由器Brouter

  Brouter是網橋和路由器的合併。

  網橋

  Bridge

  網橋工作於OSI體系的資料鏈路層。所以OSI模型資料鏈路層以上各層的資訊對網橋來說是毫無作用的。所以協議的理解依賴於各自的計算機。

  網橋包含了中繼器的功能和特性,不僅可以連線多種介質,還能連線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乙太網和令牌網,能將資料包在更大的範圍內傳送。網橋的典型應用是將區域網分段成子網,從而降低資料傳輸的瓶頸,這樣的網橋叫“本地”橋。用於廣域網上的網橋叫做“遠地”橋。兩種型別的橋執行同樣的功能,只是所用的網路介面不同。

  生活中的交換機就是網橋。

  閘道器

  gateway閘道器把資訊重新包裝的目的是適應目標環境的要求。

  閘道器能互連異類的網路,

  閘道器從一個環境中讀取資料,剝去資料的老協議,然後用目標網路的協議進行重新包裝。

  閘道器的一個較為常見的用途是在區域網的微機和小型機或大型機之間作翻譯。

  閘道器的典型應用是網路專用伺服器。

  防火牆

  Firewall

  在網路裝置中,是指硬體防火牆。

  硬體防火牆是指把防火牆程式做到晶片裡面,由硬體執行這些功能,能減少CPU的負擔,使路由更穩定。

  硬體防火牆是保障內部網路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它的安全和穩定,直接關係到整個內部網路的安全。因此,日常例行的檢查對於保證硬體防火牆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系統中存在的很多隱患和故障在暴發前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苗頭,例行檢查的任務就是要發現這些安全隱患,並儘可能將問題定位,方便問題的解決。

  交換機

  交換switching是按照通訊兩端傳輸資訊的需要,用人工或裝置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資訊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

  廣義的交換機switch就是一種在通訊系統中完成資訊交換功能的裝置。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我們以前介紹過的HUB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裝置,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資料時,資料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臺終端通過驗證資料包頭的地址資訊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資料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頻寬。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頻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總線上,控制電路收到資料包以後,處理埠會查詢記憶體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絡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絡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資料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迴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新增入內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MAC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衝突。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對之間的資料傳輸。每一埠都可視為獨立的網段,連線在其上的網路裝置獨自享有全部的頻寬,無須同其他裝置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傳送資料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傳送資料,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頻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線。假使這裡使用的是10Mbps的乙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資料包功能的網路裝置。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資料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資料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其他

  個人計算機:典型的個人計算機就是個體使用者所擁有的桌面計算機、工作站或膝上型電腦。微型計算機的最常見的型別就是個人計算機,應用於大多數的組織機構之中。

  伺服器:網路上,儲存了所有必要資訊的計算機或其它網路裝置,專用於提供特定的服務。例如,資料庫伺服器中儲存了與某些資料庫相關的所有資料和軟體,允許其它網路裝置對其進行訪問,並處理對資料庫的訪問。文件伺服器就是計算機和儲存裝置的組合,專用於供該網路上的任何使用者將文件儲存到伺服器中。列印伺服器就是對一臺或多臺印表機進行管理的裝置,而網路伺服器就是對網路傳輸進行管理的計算機。

  網絡卡:網路介面卡NIC是計算機或其它網路裝置所附帶的介面卡,用於計算機和網路間的連線。每一種型別的網路介面卡都是分別針對特定型別的網路設計的,例如乙太網、令牌網、FDDI或者無線區域網。網路介面卡NIC使用物理層第一層和資料鏈路層第二層的協議標準進行運作。網路介面卡NIC主要定義了與網路線進行連線的物理方式和在網路上傳輸二進位制資料流的組幀方式。它還定義了控制訊號,為資料在網路上進行傳輸提供時間選擇的方法。

  集線器:集線器是最簡單的網路裝置。計算機通過一段雙絞線連線到集線器。在集線器中,資料被轉送到所有埠,無論與埠相連的系統是否安計劃好要接收這些資料。除了與計算機相連的埠之外,即使在一個非常廉價的集線器中,也會有一個埠被指定為上行埠,用來將該集線器連線到其它的集線器以便形成更大的網路。

  調變解調器:調變解調器是一種接入裝置,將計算機的數字訊號轉譯成能夠在常規電話線中傳輸的模擬訊號。調變解調器在傳送端調製訊號並在接收端解調訊號。許多接入方式都離不開調變解調器,如56k的調變解調器、ISDN、DSL等。它們可以為內部裝置,插在系統的擴充套件槽中;或外部裝置,插在串列埠或USB埠中;或膝上電腦所用的PCMCIA板;或專為諸如手提電腦等系統中使用而設計的裝置。另外,許多膝上電腦都配備了整合調變解調器。還提供了機架式調變解調器供大範圍地使用調變解調器,如I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