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彙編

  作文向來都有是高考語文考試中的重要題型,為了學生能夠借鑑他人的滿分作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語文滿分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一***

  成長與純真

  人生總是在光陰的流逝中慢慢走過,留下的或開心,或無奈的,都是滿滿的回憶。小時候常常希望快點長大,好像長大後的世界對自己有太多的魅力。殊不知,我們在成長中卻迷失了自己,讓自己沉淪。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並推動著進步,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測驗,給我們的幼兒、小學生、中學生分別看,“O”這個圖形,問:“這是什麼?”結果大多數中學生說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學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這麼回答,另一部分小學生則回答是個,“麵包圈”“眼睛片”;而幼兒園的小朋友卻說了許多成人、中學生、小學生根本沒有想到的東西——“眼淚”“肚臍眼”“圍棋”“表”等等,讓我們不得不驚歎於他們的想象力。

  可如今的小孩子個個手拿iPhone或者ipad,天天宅在家裡玩神廟逃亡,湯姆貓等新奇遊戲,看似很威風,實際卻少了那份小孩子該有的活潑和跟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孩子變成“四隻眼”。也缺少了那份小孩子該有的純真,而且很可能會因知識的禁錮而缺少那豐富的想象力。

  小時候的我們天天奔跑在那寬闊的田野上,與青蛙共語,與鳥兒同唱。我們經常面對那水裡的蝌蚪,心裡想著為什麼它長大會變成青蛙。想著為什麼地球是圓的,想著長大要當科學家。那時候的我們有夢想有追求,敢於說出自己想要的。可現在呢?

  看看青春期的我們,一個比一個“成熟”,女生一天到晚某某明星跟誰怎麼怎麼了,男生整天看NBA,說的好聽是追趕社會潮流,說的難聽是玩物尚志。明星與NBA只是我們用來娛樂的東西,並不能當成重心。現在的我們已經如小時候所願長大了,可我們少了那份原本的純真,留下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成長讓我們沉淪。

  人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卻不應該少了本性的純真,倘若連原本最樸素的東西都失去了的話,那是不是太得不償失了呢?只有保留那份純真,再吸收成長中的精華,才不枉費光陰。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二***

  做流星還是做樹根

  在人生道路的前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有人願做閃亮夜空的“流星”——瞬間的壯觀輝煌,有人願做扎進地層的“樹根”——平凡自在的生活,也有人願做??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當然就有不同的追求,做“流星”,還是做“樹根”,又有什麼區別呢?不同的追求,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

  喬布斯,在事業上與他的夥伴就體現了不同的追求。喬布斯為蘋果公司而奮鬥,可以說他的追求都體現在“蘋果”上。而他的事業夥伴,卻在蘋果公司發展期間毅然決然賣掉了在蘋果公司的股份,迴歸平靜悠閒的生活。他追求的是自在快樂的生活。很明顯,喬布斯和他的夥伴的追求並不相同:喬布斯得到了輝煌的成就。我們不能評判他們哪個更好,但他們得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不同的結果。不同的追求,只要能彰顯生命的意義,都值得稱道。

  沈浩,小崗村的書記。他不辭勞苦,始終站在人民的前列,帶領他們摸索前行,最終心力交瘁,倒在了時時刻刻工作的崗位上。李靈,河南師範的一名畢業生。她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受教育的機會,用自己的錢辦起希望小學。她頂烈日、冒酷暑當街收廢報舊書,二十七歲的容顏因為過度操勞而不再靚麗。他們不同的追求,卻同樣彰顯出生命的意義:沈浩的生命雖然短暫如一顆“流星”,卻永遠活在小崗村人民的心裡、全國人民的心裡;李靈雖平凡如紮根地層的“樹根”,卻成為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校長。難道他們不值得我們稱道嗎?追求雖不同,但心無旁騖、奮鬥不止卻相同。再美麗的藍圖,在懶漢的手裡,也是一張廢紙。而奇幻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的手裡就成了電影大作。這是為什麼呢?李安的電影之所以能得到那麼多影迷的喜愛,正是由於他驚人的毅力。他為了得到投資,將小說原稿整整修改了四百多稿,為了讓投資人更加清楚明白,又製作了一段七分多鐘的動漫幫助理解。這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後來為了將3D技術達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將電影效果精確到每個水分之的質感,李安為了自己的追求,義無反顧地奮鬥的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所欠缺的嗎?司馬遷何以能為《史記》傾盡了13年的光陰?李時珍哪能為《本草綱目》研究27年?馬克思又怎能耗費40年心血寫出《資本論》?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追求,心無旁騖,為了奮鬥。

  朋友,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要在意是做“流星”,還是做“樹根”,關鍵在於你能否為自己的追求奮鬥不息並彰顯出生命的意義。

  高考語文滿分作文***三***

  一季梨花一生情

  暮春又至,清明節也隨之而來。

  又踏上了那條久違的道路,說不出是熟悉還是陌生,在外求學的我多少年沒有再次踏上這條歸鄉的路?曾經彎曲的道路如今已變得筆直暢通,曾經的泥濘如今也變得整潔。道路兩旁的樹木也彰顯寧靜,在清明節的悽清氛圍裡增添了份肅穆。

  故鄉早已不是曾經的破舊,如今,紅瓦白牆的三層小樓也比比皆是,在清明節的寧靜氛圍裡也顯得格外淡雅。相比之下,一個雜草橫生的院子,兩間破爛不堪的房屋顯得格格不入。

  那便是曾祖母生前居住的老屋,幼時的我經常嬉戲玩耍的老屋,曾祖母去世後,屋子便沒人居住了,也無人清理,更顯悽清。木門上掛了把鐵鎖,那把鐵鎖在風寒日露中早已鏽跡斑斑,正如曾祖母的一生,飽經滄桑。木門前棗樹下的石凳,依舊光滑,但卻佈滿灰塵,曾祖母辭世後,便再沒有人記起當年的石凳,它早被人們淡忘了,但此時我見到它,卻是那麼親切,就如失散多年的老友重又相逢。眼光迷離中,我仿若又看到我那年邁的曾祖母手持蒲扇,端坐在石凳上翹首而盼,等我歸來。老屋的陳設是怎樣的我早已記不起了,但曾經的點點滴滴卻歷歷在目。

  曾祖母生於亂世,從未受過教育,但我卻知道,她是非常渴望知識的,當我坐在門前的石凳上朗讀剛剛認識的漢字時,曾祖母便會停止手中的忙碌,認真聽著,彷彿那些漢字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符。聽著聽著,她會跟著我的朗讀時不時張張嘴,但又不會出聲,待我讀完,她總是喃喃地說:“娃子,你以後要好好學習,多認識字,多做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很多事情,我就沒文化,一輩子沒本事,你要向你曾祖父學習,你曾祖父就有文化,會寫很多字……”,曾祖父走的很早,可每當曾祖母提起他時,便會露出燦若桃花的笑,她眼中的柔情使我動容。兩位老人沒有“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誓言,也沒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承諾,然他們卻有曾經平凡的生活與細微的關懷。

  曾祖母是極愛我的。曾祖母的腳很小,他喜歡光腳走在鄉間坑坑窪窪的土路上,我也總是學她的樣子,光著小腳一路跟著她。這時,曾祖母就會像變戲法似的從兜裡拿出一顆糖或者幾塊餅乾,喜滋滋的看我吃完,然後作為獎勵給我講故事。不,她講的不是故事,她講的是她親眼目睹的事情,是她曾經的記憶。記憶中曾祖母是非常厭惡戰爭的,她深知戰爭帶來的後患,很多戰士為了保家衛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戰爭導致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說起這戰爭,我仿若看到了曾祖母眼中的淚水,因為曾祖父也是犧牲在衝鋒的路上。透過曾祖母的淚水,我彷彿學到了更多。

  暮春的風又起了,幽幽梨花香迎面而來,沁人心脾。老院的牆低矮,不及我的身高。我一仰頭,便看到了院內的一樹梨花,在輕風的輕撫下悠悠灑灑。那便是曾祖母一生都至愛的梨花,如雪般純潔無瑕,八年前,曾祖母就是在梨花飄落的時節離去的,帶著一臉安詳。此時,梨花爛漫如舊,卻再也無人觀賞。

  我想,梨花的陣陣清香,一年復一年的開放,也許就是曾祖母對我雋永的叮囑和溫馨的陪伴吧!我站在紛紛飄落的梨花中靜默回溯,眼前總浮現曾祖母那張飽經滄桑卻又無比慈祥的面龐,此時,清明時節,我才明白,曾祖母早在我心中紮根,我會用一生銘記我的曾祖母,我的親人。

  一季梨花開,一生情誼深。唯願曾祖母在另一個世界觀花開如舊……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