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研究論文

  高校生物實驗室是高校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確保生物類實驗室的正常執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高校生物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那麼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更是有序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前提。文章首先對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特點及其安全影響因素進行了簡要分析,然後重點闡述了加強高校生物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為改進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些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生物實驗室;環保;安全管理;研究

  一、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特點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眾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擁有一些基礎課實驗室、專業課實驗室以及學生創新實驗室等等,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用較為頻繁,耗材情況複雜,安全管理和控制難度較大。那麼,高校生物實驗室因其儀器裝置的精密貴重,使用多種生化試劑、有毒化學物品,而且存放著較多的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涉及實驗專案較多,實驗條件較為複雜等等,其具有更加顯著的特點。高校生物實驗室受到來自於硬體投入不足、軟體執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同時,還會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謝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實驗廢棄物、放射性物質及其廢棄物、實驗器械與耗材等等諸多生物實驗室常見廢棄物的影響,對人體和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極大危害,迫切需要相關人員加強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淡薄,分工不明確,個人素質較低等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質量。

  二、高校生物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的具體策略

  一規範生物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對生物實驗室減少的投資力度,有效規範生物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促使整個生物實驗室的水平邁上一個新臺階。規範生物實驗室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要對生物實驗室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努力構建生物實驗室的安全與環保建設標準,對舊實驗室的水電暖氣等線路、管道進行專業性的更新與改造,配備符合國家防火標準的消防栓、滅火器等等,並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實驗室通風系統和安全監控裝置,努力促使生物實驗室的功能較為完善、佈局較為合理,進一步提高生物實驗室的安全和環保管理水平。

  二加強對師生的安全、環保宣傳教育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還要加強對師生的安全、環保宣傳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環保意識。首先,要對生物實驗室的管理人員進行全面、系統的崗位培訓,努力建設一支具備綜合素質的生物實驗室管理人員工作隊伍;其次,要對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的學生進行相關的安全、環保教育,讓每一位學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實驗規程與注意事項,避免出現操作性失誤;最後還要對實驗教師強化安全、環保知識學習,尤其是要明確有毒有害化學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證生物實驗的安全性、環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

  為進一步加強高校生物實驗室的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針對生物實驗室的自身特點制定、完善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統、全面的規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備高實操性的生物實驗室管理辦法和規定,比如:“實驗用活體材料管理辦法”、“實驗室貴重及危險品管理辦法”、“實驗室廢棄物管理辦法”等等,以確保高校教學、科研活動的有序開展。同時,還要逐級簽訂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責任書,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安全責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與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環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絕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加強生物實驗室常見廢棄物的處理管理

  加強生物實驗室常見廢棄物的處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強生物實驗室環保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首先,對生物活性實驗材料,尤其是細胞和微生物等等,要進行及時的滅活與消毒處理,以免造成細菌、病毒的外洩。其次,對有毒有害實驗廢棄物要進行分級分類封存,及時送交具備處理資質的部門加以處理,而不能隨意丟棄、掩埋。最後,對放射性廢棄物按照國家放射性汙染防治法規進行分別處理,同時要做到及時用同位素探測儀檢查汙染狀況,由專業部門進行統一回收與處理,以避免放射性廢棄物出現二次汙染危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生物實驗室是搞好科研與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其安全與環保管理水平直接關係到校園師生安全和環境汙染狀況。因此,各大高校要加強對師生的安全、環保宣傳教育,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生物實驗室常見廢棄物的處理管理,推行環保、綠色與清潔實驗,努力打造平安綠色校園,有效維持高校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