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大資料時代下的高校資訊管理研究論文

  高校資訊管理中心在大資料時代,面臨著儲存空間巨大、管理複雜、儲存利用率低下以及拓展資料分析新業務的諸多挑戰。針對大資料大量化、多樣化、快速化、不確定和價值難的特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基於大資料時代下的高校資訊管理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基於大資料時代下的高校資訊管理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在大資料時代,資料已成為重要的戰略性資源,正在對社會管理的各項決策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分析了高校資訊管理存在的問題,認為高校應抓住大資料時代帶來的新機遇,進一步推進資訊化建設,構建基於大資料的高校管理與決策支援的資訊平臺體系架構,建立起資訊科技和行政管理協同保障機制,以此不斷提升資訊化管理水平.

  【關鍵詞】: 高校 資訊管理 大資料 資訊系統

  序言

  所謂大資料,是對海量資訊的概念性稱謂,具體可以描述為“因其資訊規模過於巨大,包含廣泛的資料,傳統的資訊管理方式無法滿足對其的分析和處理和有效利用,使其轉換成可用資訊需要的難度較大,需要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足量的資源,隨之產生的是對海量資料資訊進行管理的平臺分析系統。大資料有四個特點:一是資料的規模較大。二是資料的種類繁多。三是科學的利用下,資訊處理速度較快。四是資料的潛在價值回報較高。對大資料的利用水平可以反映出特定物件資訊管理的能力和價值獲取的能力,隨著大資料概念的提出,資訊科技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一、大資料對高校教育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大資料概念的提出和發展為高等院校的現代化校園建設帶來了技術依據和良好的發展機遇。

  任何一家高等學校在教學管理和資訊化建設中均會產生大量的資料,例如,教師與學生在日常接觸中的交流資訊,教學過程中的資訊註冊與課程選擇資訊,教學管理中的學籍管理以及學生成績資訊等。這些資料統一構成了整個校園內的資訊源泉,各項資訊完整、客觀,潛含著很高的實用價值。樹立起大資料思想,研究相關的資訊科技,儘可能的發掘海量資料的可利用之處,將有效提高高校工作效率,為教學管理和日常決策提供資訊支撐,推動高校現代化、資訊化的發展。

  ***二***大資料概念的提出對高校資訊化建設的整合帶來了契機。

  我國當前各大高校的資訊化建設步伐逐漸加快,陸續開發建立起各種資訊管理系統,如,遠端教學系統、圖書館資訊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選課系統、財務集中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本身就時刻產生著海量的資訊資料。利用大資料的概念,將可以有序、高效的對這些資料進行歸集整合,納入統一的資訊平臺,綜合分析,分化利用,為學校管理提供決策支援和幫助,逐步建立起高效的智慧化院校。

  ***三***大資料技術的發展將對改革高校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供助益。

  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管理多數為提前設定,按不變的計劃去管理。在計劃的指引下,各項管理和教學活動按部就班的開展。大資料概念的引入,將有可能為呆板的教學活動重新注入活力,利用資料分析和價值挖掘技術,可以隨時分析教學管理、學生學習生活的現實狀態,查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採取更為有效地管理和教學方法去適應教學需求,適應學生的實際需要。

  二、大資料在當前高校資訊科技發展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資訊化建設在各大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已逐步普及,但其發展現狀仍處於初步、不成熟狀態。在我國各高校中,受傳統思想的禁錮,傳統的資訊交換應用還是較為普遍,對現代資訊科技手段沒有完全真正的認同。而對於大資料的認識,更是處於懵懂階段。

  ***一***人力資源方面存在欠缺,教學管理人員資訊處理能力普遍較低。

  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對於科技資訊人員的要求較以往更高,要求其對資料分析擁有著較高的能力,對教學業務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精通。然而現實卻是,高校本身的科技人員限於歷史發展限制,一般意義上的資訊人員儲備本就不足,在適應大資料的需求方面就更是其短板。此外,大資料背景下,資訊的應用需要達到各類資訊使用和教學管理具體業務的緊密結合,所有的資料整理和分析應首先基於具體的業務使用上,讓資料為業務服務。而當前各大高校在此方面差距較大。

  ***二***資訊管理缺乏統一規劃,大資料的使用缺乏資訊科技基礎。

  大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需要在一個獨立的平臺上開展。當前各大高校的資訊化建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各類資訊系統往往相互獨立,互不銜接,無暢通的資料介面,更無現成的統一的綜合性資料平臺可以使用,這造成各類資訊的各為其主,缺乏共享,使大資料的發展缺乏平臺基礎。同時,資料德質量亟待加強,高校各平臺散亂的資訊,數量雖多但質量不高,大資料的利用缺乏有效資訊支撐。

  ***三***資料的保密性無法保證,大資料的應用缺乏安全監管。

  資訊化教學管理資訊系統是基於網路的,由於網路病毒層出不窮,系統漏洞不斷出現,當前很多高校已經出現了資訊洩露現象,部分高校資訊系統時而遭受黑客攻擊,資訊系統的安全性成了當前需要各大高校尤為關注的另一項重要工作,這也是制約大資料在高校資訊化建設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資料時代下高校資訊化建設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教育國際化的衝擊,我國各大高校面臨的競爭愈加劇烈,在管理水平上的缺失,必將落後於同業的發展。各大高校必須對大資料和資訊化建設切實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將其作為後期發展的重點和改革深化的主要抓手,建立起基於現代的,符合發展潮流的大資料資訊管理支援平臺,並將其真正應用於日常的教學管理和學校發展。主要措施可以有如下幾點:

  ***一***建立高校資訊化管理人員的培養機制。

  高校和管理部門要充分了解現代教學管理思想的發展,提高對大資料時代發展的認識,提高對資料意識,加快系統化建設程序。為此,各高校首先在人力資源上下功夫,及時開展人才建設和相關培訓機制建設,包括以資訊化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思想觀念的培訓和應用資訊科技的意識觀念。從崗位配置和管理角度,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技術過硬、專業技術水平和政治素質較高的資訊科技管理人員隊伍。在此,合格的高校資訊科技人員具備敏銳的資訊意識,善於抓到有價值的資訊,具有堅實的資訊知識,提高對資料資訊處理的速度和效率。

  ***二***規範大資料的蒐集、整理,提高資料規模和質量。

  大資料的發展前提就是資料的規模數量,缺少了足夠的資料支撐,大資料的利用就成為了空中樓閣,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概念”。因此,一方面,高校首先需要加強對各類資料的採集,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手段,發動各方人員,通過各種有形無形的介質儘量齊全的蒐集校園和校外各類教學和學員資訊,以擴大資料採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要對高校中現有的各類資訊系統予以整合,建立資料連結埠,使資訊能夠在各個平臺上充分的共享,或在其基礎上重新開發建立一個統一的資訊資料平臺,為大資料的整合、梳理、分析搭建起軟硬體基礎,為後期的資料探勘和使用提供充沛的、高質量的支撐。

  ***三***提高資料分析能力,深挖資訊利用潛力。

  有了高質量的充沛的資訊資源之後,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尋找出可用的資訊並轉化為管理和教學能力,才是大資料和資訊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及價值體現。在當前的發展程度下,高校可以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在各類教學和管理系統應用方面,可以通過對系統具體使用資訊的分析,確定尤為受到關注的系統模組,分析各類教學資源的具體利用效率,進而提高資源配比的科學性,提高教學管理效率。在學生管理方面,可以充分歸納分析學生的家庭、學習背景、特長等資訊,為後期學校招生、學科建設、從業指導等方面提供參考。在教研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類資訊資源,給科研工作提供借鑑和對照,促進科研內容的深層次研究,以獲得潛在的更大價值成果。

  ***四***加強全員資訊意識的培養,強化考核、激勵機制的正向引導。

  一項產業的發展需要廣泛的認同,大資料和資訊化建設同樣如此。為提高大資料應用的影響範圍,切實提高其利用率,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廣大教師員工、特別是管理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和資料意識的培養,逐步提高教師員工的大資料的接受度和需求的急迫性。同時,為保證學校資訊管理,提高資料質量,高校應建立嚴格嚴禁的資訊管理和應用的獎懲激勵機制,從而促進資訊質量提升,確保資訊系統的科學性、嚴禁性、先進性和安全性。

  總之,隨著對大資料理念和實用價值的深入理解,以及其應用技術的逐步推廣,大資料技術將為我國高等院校的現代化和資訊化建設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活力,真正讓資訊科技發揮出對高效教學管理和校園建設的輔助作用,為高效的日常教學和學生生活提供更實用和優質的資訊服務,持續提升高校資訊化管理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