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梭羅的簡介

  梭羅是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為美國民主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出生於1817年7月12日,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梭羅最著名的作品有散文集《瓦爾登湖》和《公民不服從》,《瓦爾登湖》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的隱逸生活,而《公民不服從》則討論面對政府和強權的不義,為公民主動拒絕遵守若干法律提出辯護。梭羅的全部書本、散文、日記和詩集合起來有二十冊,闡述了研究環境史和生態學的發現和方法,對自然書寫的影響甚遠,也奠定了現代環境保護主義。梭羅一生都是廢奴主義者,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對公民不服從的見解影響了托爾斯泰、聖雄甘地和馬丁·路德·金。

  文學家梭羅的生平

  1817年7月12日,梭羅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畢業後他回到家鄉以教書為業。1841年起他不再教書而轉為寫作。在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援下,梭羅在康科德住下並開始了他的超驗主義實踐。這時期,梭羅放棄詩歌創作而開始撰寫隨筆,起先給超驗主義刊物《日晷》***Dial***寫稿,之後各地的報紙雜誌上都有他的文章問世。他在文學上是一個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難得感謝大學給他的益處,也很看不起大學,然而他實在得益於大學不淺。他離開大學以後,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個私立學校裡教書,不久就脫離了。他父親製造鉛筆,亨利有一個時期也研究這行手藝,他相信他能夠造出一種鉛筆,比當時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實驗之後,將他的作品展覽給波士頓的化學家與藝術家看,取得他們的證書,保證它的優秀品質,與最好的倫敦出品相等,此後他就滿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們向他道賀,因為他闢出了一條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說,他以後再也不製造鉛筆了。“我為什麼要製造鉛筆呢?我已經做過一次的事情我決不再做。”

  梭羅重新繼續他的漫長的散步與各種各樣的研究,每天都對於自然界有些新的認識,不過他從未說到動物學或是植物學,因為他對於自然界的事實雖然好學不倦,對於專門科學與文字上的科學並沒有好奇心。在這時候他是一個強壯健康的青年,剛從大學裡出來,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選擇他們的職業,或是急於要開始擔任某種報酬豐厚的職務,當然他也不免要想到這同一個問題;他這種能夠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儲存他孤獨自由的決心,實在是難得的——這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辜負他的家人期望;因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絕對自主,也要每一個人都絕對自主,所以他的處境只有更艱難。但是梭羅從來沒有躊躇。他是一個天生的倡異議者。他不肯為了狹窄的技藝或是職業而放棄他在學問和行動上的大志,他的目標是一種更廣博的使命,一種藝術,能使我們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視而且公然反抗別人的意見,那只是因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為與他自己的信仰協調。他從來不懶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錢的時候,情願做些與他性情相近的體力勞動來賺錢——如造一隻小船或是一道籬笆,種植,接枝,測量,或是別的短期工作——而不願長期地受僱。他有吃苦耐勞的習慣,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裡的知識,算術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謀生。他可以比別人費較少的功夫來供給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保證有閒暇的時間。

  梭羅除了被一些人尊稱為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外,還是一位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生態主義哲學家。 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Concord***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次生林裡,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他向《小婦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借了一柄斧頭,就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並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出版於1854年的散文集《瓦爾登湖》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個月的生涯。雖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他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為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閒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著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來到瓦爾登湖畔之後,他認為找到了一種理想的生活模式。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然後拿這些到村子裡去換大米。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

  在瓦爾登湖生活期間,因為梭羅反對黑奴制***Negro Slavery***拒交“人頭稅”而被捕入獄。雖然他只在獄中蹲了一宿就被友人在未經他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替他代交了稅款保其出獄,但這一夜卻激發他思考了許多問題。出來後曾有一些市民問他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許多人寧願坐牢也不願意交稅。為解釋這一問題,他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寫成了著名的政論《抵制國民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後改名為Civil Disobedience***。他所宣傳的這種依靠個人的力量,“非暴力抵抗”的鬥爭形式對印度的甘地和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對於測量有一種天然的技巧,由於他的數學知識,並且他有一種習慣,總想深知他認為有興趣的物件的大小與距離,樹的大小,池塘與河流的深廣,山的高度,與他最愛的幾個峰頂的天際的距離——再加上他對於康科德附近地域知道得非常詳細,所以他漸漸地成了個土地測量員。對於他,這職業有一個優點:它不斷地將他領到新的幽僻的地方,能夠幫助他研究自然界。他在這工作中的技巧與計算的精確,很快地贏得人們的讚許,他從來不愁找不到事做。他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關於土地測量的那些難題;但是他每天被較嚴重的問題困擾著——他勇敢地面對這些問題。他質問每一種風俗習慣,他想把他的一切行為都安放在一個理想的基礎上。他是一個極端的新教徒,很少有人像他這樣,生平放棄這樣多的東西。他沒有學習任何職業;他沒有結過婚;他獨自一人居住;他從來不去教堂;他從來不選舉;他拒絕向政府納稅;他不吃肉,他不喝酒,他從來沒吸過煙;他雖然是個自然學家,從來不使用捕機或是槍。他寧願做思想上與肉體上的獨身漢——為他自己著想,這無疑是聰明的選擇、他沒有致富的才能,他知道怎樣能夠貧窮而絕對不汙穢或是粗鄙。也許他逐漸採取了他這種生活方式,而事先自己也不大知道,但是事後他智慧地贊成這種生活。

  梭羅的文學貢獻

  梭羅對人類文明的第二個貢獻是他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突出的成績。在早期的美國文學作品中,他的《瓦爾登湖》一直被後人奉為美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與其同時代的天才作家霍桑、麥爾維爾和恩師愛默生相比,他的散文似乎更具備20世紀的風尚。

  梭羅的文字明白曉暢、簡練準確,完全沒有維多利亞時代的渙散、抽象、隱晦和傷感的情調。在這一點上,後來的海明威、亨利·米勒都繼承了他的風格。在行文中梭羅注重使用地方語言,特別是雙關語等,使自己的作品產生出一種“諷剌幽默”的意味,使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諸如斯威夫特、伏爾泰、馬克·吐溫和肖伯納等人的風格。比如,在“抵制國民政府”一文中他寫道,“我實難接受如此信條,即愈小之政府乃愈佳之政府。廣推其意,豈非取締政府為上善之策”。

  梭羅代表的是一種精神,而並非僅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梭羅的天才如果僅只是沉思性的,他是適於這種生活的;但是他這樣精力旺盛,又有實際的能力,他彷彿天生應當創造大事業。他進行的研究,規模非常大,需要有極長的壽命才能完成,所以當梭羅靜悄悄地逝世時,美國還沒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她失去了多麼偉大的一個國民。這似乎是一種罪惡,使他的工作沒有做完就離開了,而沒有人能替他完成;對於這樣高貴的靈魂,又彷彿是一種侮辱——他還沒有真正給他的同儕看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就離開了人世。但至少他是滿足的。他的靈魂是應當和最高貴的靈魂做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學完了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學問。有道德的,愛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