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曾鞏的簡介

  曾鞏出生在一個世代都是學者的家庭中,祖父曾經做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是太常博士,受家中長輩影響,曾鞏耳濡目染從小就能夠讀書寫字。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鞏18歲時跟著父親來到了京城,與王安石結成摯友,登歐陽修之門以後,就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曾鞏20歲入太學,此後曾鞏和衍、范仲淹等都有書信來往,投獻文章,議論時政,陳述為人處世的態度。之後曾鞏任太平周司法參軍。後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理,整理校出《戰國策》《說苑》《新序》《梁書》等大量古籍,對歷代圖書作了很多整理工作,並撰寫了大量序文。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他根據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實施。致力於平反冤獄、維護治安,深受群眾擁戴。1080年,曾鞏受到宋神宗的召見,採納了他的簡介,留任在了京城。朝廷認為曾鞏的史學能比得上士大夫,適宜掌管五朝史事。任為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後來朝廷讓他做中書舍人,但是曾鞏書自己年紀已經大了,希望朝廷另選賢能。1083年四月,曾鞏在江寧府去世,終年65歲。

  曾鞏的字是什麼

  曾鞏,字子固。他出生於儒學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北宋的名臣。因為曾鞏出生於建昌南豐,所以人們便將曾鞏和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等七人合稱“南豐七曾”。又因為曾鞏這個人在文學上也頗有建樹,他的文章又是“古雅、平正、沖和”,所以曾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稱曾鞏為“南豐先生”。

  曾鞏的祖上時代都是學者,他的祖父曾致堯曾經還做過尚書戶部郎中,而曾鞏的曾易佔還是太常博士。因為曾鞏天資聰穎,記憶力也是非常的不措,所以從小就表現出了良好的天賦。在十二歲那年,他就嘗試寫《六論》,不想提筆後好似文思泉湧,不一會兒就寫成了,《六論》的語言文字很有氣魄。在曾鞏二十歲的時候,他的名聲已經廣為人知了。

  在曾鞏十八歲的時候,他曾隨他的付清去京師,當時他同王安石相識,兩人還結為摯友,早登歐陽修之門後,他還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就這樣,曾鞏不但認識了歐陽修,還和王安石成了摯友,在當時他還和杜衍、范仲淹等人有著書信來往,他們相互之間議論當時的時政,陳述各自為人處世的態度。自此,曾鞏名聞天下。

  曾鞏的代表作有哪些

  曾鞏辭藻質樸,敘事卻很婉轉迂迴,文章看起來縱橫捭闔,非常大氣。曾鞏雖然不擅長寫景但是卻精於敘事,曾鞏代表作有《醒心亭記》、《遊山記》等展現其敘事條理之功的文章,當然也有《道山亭記》這樣的極盡刻畫之功的作品,而諸如《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則是將敘事和寫景結合的非常的的作品,集議論與抒情於一文,文風自然,通情達理。

  除此之外,曾鞏的議論性的文章也寫得非常好,《唐論》、《戰國策目錄序》也都是曾鞏代表作,這些文章辯理清晰,辯才無雙,氣勢磅礴,是非常好的議論性質的文章。曾鞏的《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則歷來被譽為是書簡的範圍,結構嚴謹,敘事幹練,用詞委婉到位,為後人所推崇。除了這些文章之後,曾鞏還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等文章傳世,曾鞏的文章一般都是史傳、策論等的應用文,這應該和他在朝廷編撰史書古籍多年有關係。作為北宋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曾鞏可以說是宋朝新古文運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