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院長的一封信

  信,能彌補時間的缺口;信,能填補我們的距離。那麼,給院長的一封信要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考!

  範文一

  郭雷院長:

  你好!

  我叫彎國強,一名普通的數學教師。我們雖然相隔萬里,素不相識,但是我從網上看了你的資料和事蹟,對你深感敬佩。你博學多才,勤奮努力,在系統與控制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你是我們每一個熱愛數學,致力於研究數學人的光輝榜樣。

  我在工作之餘,有時也對數學問題進行過一些思考,偶有心得就記錄下來,天長日久,也研究出來了一些東西。下面我就給你談一下我的研究過程吧.

  我在大學裡學習時,就對一些數論問題感興趣。常常做一些驗證工作,逐漸地一些問題就在我的心裡紮下了根,可是一時又解決不了,問老師,老師說這是世界級的難題,你不要浪費時間了。可是我卻沒有放棄,我相信沒有爬不過的山,沒有趟不過的河,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在很多數論書中,我從來沒有發現一個精確的質數個數計算公式。因此,我決定首先從質數的個數開始研究。

  在研究質數的個數時,我每天都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質數的個數可以精確計算嗎?如果能,可以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出來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對大量的具體資料驗證後,我的腦中忽然清晰起來。質數的判定法則不就給出了質數個數計算的精確公式嗎?若n不能被不超過n的所有素數整除則n為素數。這個法則不僅給出了質數的判定也隱含了質數個數的計算公式。

  我把不超過正整數n的質數分成了兩類,前部質數和後部質數,然後再聯絡集合的容斥原理,根據前部質數求出不超過n的質數個數公式,在我的腦海中清楚地呈現出來。我飛快地拿出筆和紙,記下了這個靈光一現,像閃電劃過天空一樣的美妙公式。我太激動了,興奮地跳了起來,真理,真理,我終於抓信了真理的尾巴。把公式寫出後,我馬上進行了具體資料的驗證,結果竟然和質數表中的個數出奇地吻合。My God,老天對我太好了,我的不懈努力終於得到了上帝的獎賞。我就把我的心得寫成了《質數的個數公式》。可是我驚喜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卻馬上受到了沉重的一擊。

  這還得從一個關於高斯和勒讓德的故事談起。

  高斯對素數分佈的研究始於 1792 到 1793 年間。在做過了大量的計算和比較後,高斯發現ρ***x***~1/ln***x***, 這正是素數定理的主要內容。但是高斯並沒有發表這一結果。高斯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數學家, 他很少發表自己認為還不夠完美的結果, 而他的數學思想與靈感猶如浩瀚奔騰的江水, 洶湧激盪, 常常讓他還沒來得及將一個研究結果完美化就又展開了新課題的研究。 因此,高斯一生所做的數學研究遠遠多過他正式發表的。 但另一方面,高斯常常會通過其它的方式 —— 比如書信——透露自己的某些未發表的研究成果, 他的這一做法給一些與他同時代的數學家帶來了不小的尷尬。 其中 “受災” 較重的一位便是勒讓德。 這位法國數學家在 1806 年率先發表了線性擬閤中的最小平方法, 不料高斯在 1809 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提到自己曾在 1794 年 ***即比勒讓德早了 12 年*** 就發現了同樣的方法, 使勒讓德極為不快。

  有道是: 不是冤家不聚首。 在素數定理的提出上, 可憐的勒讓德又一次不幸地與數學巨匠高斯撞到了一起。勒讓德在 1798 年發表了自己關於素數分佈的研究, 這是數學史上有關素數定理最早的文獻。 由於高斯沒有發表自己的研究結果,勒讓德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素數定理的提出者。勒讓德的這個優先權一共維持了 51 年。 但是到了 1849年, 高斯在給德國天文學家 Johann Encke ***1791-1865*** 的一封信中提到了自己在 1792 至 1793 年間對素數分佈的研究, 從而把塵封了半個世紀的優先權從勒讓德的口袋中勾了出來, 掛到了自己已經鼓鼓囊囊的腰包上。

  幸運的是,高斯給 Encke 寫信的時候勒讓德已經去世十六年了, 他用最無奈的方式避免了再次遭受殘酷打擊。而我卻被已故的勒讓德沉重地打擊了一下。因為我發現我經過千辛萬苦得到的公式公竟是勒讓德公式的一個推論。

  雖然我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我並未因此氣餒,反而使我更加堅信我給出的公式是正確無誤的,這也激發了我繼續攀登哥德巴赫猜想高峰的勇氣和力量。我竟然和偉大的數學傢俱有同樣聰明的大腦,我還有什麼理由氣餒呢?我想,我努力;我做,我成功。數學家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鐵甲可吞吳;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面對哥德巴赫猜想這座魏峨的高山,我不氣餒,不放棄,又經過一年多的思考和驗證。素數對公式又被我找到了。這就象一個在崎嶇山路上默默攀登的人猛一抬頭,發現了頂峰就在不遠處。素數對公式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關鍵公式,這個公式使我看到了徹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曙光。

  有了素數對公式並不能立即對哥德巴赫猜想進行證明,因為這個公式是以質數的個數公式為基礎的,計算量非常龐大。直接計算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有一天晚上,我實在是睡不著,就在床上思考怎麼證明。忽然,我的心中靈光又出現了,直接證明不出來,為什麼不試一下反證法呢?這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我根據反證法的步驟試了一下,過程竟然出奇地順利。真正的證明是簡捷完美的,是讓人一看就拍案叫絕的。我也為自己找到了這樣一個絕妙的方法而激動不已。吝嗇的上帝還是很垂青我的,我終於完成了我的一個夢想,一個沉積心中多年的願望。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隨信附送一份《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精簡版》。詳細的證明在我的論文《素數分佈論》裡。然而,我做出了這樣的研究成果,居然沒有人能看的懂,我投送的論文就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復返。現在世上的證明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令人真假莫辨,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誠希望郭老師能夠認真對待我的論文。其實,哥德巴赫獨猜想完全是一個初等數論的問題,只是人們沒有找到恰當的方法罷了。現在我的論文能不能發表,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榮譽問題,而是一個國家的榮譽問題。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至於個人的榮辱又算得了什麼呢?本來我們已經做出來了,為什麼非要讓外國宣佈以後再和他們爭論誰先誰後呢?

  古有周文王渭水釣上姜太公,風雲際會,開創八百年的基業。劉備三顧茅廬,美名傳天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舉世公認,薦賢無私。熊慶來招來華羅庚,華羅庚發現陳景潤。他們慧眼識英才的故事,路人皆知,童叟樂道。伽羅華見棄於柯西,阿貝爾冷遇於高斯。他們思想卓越,命途多舛,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古今中外大賢偉人皆有知人識才的慧眼,遇賢才而不舉,美德有損。郭老師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德高望重,馳名中外,對我的論文一定也有獨到的見解.

  此致

  敬禮

  學生:彎國強

  12-27

  範文二

  親愛的項院長:

  新年愉快!我是咱電院一名新生。初來亞斯,感覺新鮮、好奇,而且學院建築,教學等都有自己的風格,更是愈加吸引。

  然美玉微瑕,學習生活中也是有瑕疵的,這對剛剛接受大學學習,對新事物敏感的新生更能感真。

  於是冒失地聊聊些想法、建議。也許有些幼稚、乏全面,望請見解。

  一.關注專業環境影響

  磨刀石,磨刀石是讓刀劍鋒利的,鋒利了才能運用到實處。我院也是這樣的一個勵人石,歷練人才。我院給了學生們很多的綜合訓練機會,在腦海中無它校可比。而作為一名電院學生,開學的一學期來,學習方面所接觸的只有課本,沒有一節課是講專業方面的,也許因為我校是本科院校,學習應步步來不應急,哪有大一開專業課的。但我個人認為:學習不僅是學習也是生活。大部分學生報考時選擇電子,選擇理工類,心中自然是有想法的。學習是步步來,但一節專業趣味上的課,一個影響,生活學習中的一個小插曲,保持頭腦中專業敏感度。讓我們感受到我們所學的都是在走近我們的專業、那幼稚的理想。我們的積極性咋能不高。選擇專業的人感受到前景、感受到目標,小插曲成為生活中的一項,我們對電院的獨特氣氛不正體現於此。另外,作為一個不在名單的電子科技協會應用部一員,我們部力量不是太充足,雖也是專業小插曲,但領會甚微; 電院又以什麼形象體現給大家,曾問過幾個其他學院的同學,他們的答案是電院的學生樸實、勤快,亂花錢的少。我想我院的形象絕非僅此,我們是理工學科,我們的優勢是技術,體現出來的不僅是樸實的態度還有力量。雖在大部分校院活動中我院在技術方面做出一定貢獻,但我院大部分人還是看客。我院的獨到之處就是技術,但我院是否將這種氣氛融入到全院?我想:電院的學生需要的不是咖啡館、游泳館、需要的是實驗室。在學習中側重性的在屬於我們的領域加強影響,引起感知。我們在人數上有力量,調動起一切的積極性。我想這是偉大的,因為電院在我校是科技的象徵。

  二.關注少量大學生不務

  大學生活磨鍊了一些人,也毀滅了一些人。一次和同學去其他寢室發傳單。嗨、到大二的那個樓層走近一個個寢室,幾乎都在玩電腦,也不是學習,而是看電影、玩遊戲之類的。那時心裡突然很難受,應是“寒”的感覺吧!後來我問了問我一個畢業的姐,他告訴我那不是因為他們貪玩而是在生活中因種種問題而頹廢,替而代之的就是玩電腦了,還說大學期間這樣的學生要有一部分。項老師您想想一個大學生要在大學期間度過20-25歲左右的青春,這期間頹廢將對個人、對家人造成多大的損害啊。我想啊雖然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但心裡方面有的還不是很成熟,咱這方面加強點教育也不錯嗎。

  三.關注學生自主選擇活動

  聽報告會方面,一貫是以班級為單位,然有同學逃。他們的原因是不感興趣、當時有事、或直接的解釋,懶、想利用這個時間看會電影等。可是像這樣的活動校方是花費者,學生是不出費的消費者。既然有這個學習的機會為什麼沒看重,因為他們不是自願的。我有這樣個想法:每位同學每月有規定額度聽報告會的機會,近期有怎樣的報告會由團委下發各班,各班統計每位同學所選,由團委彙總從中協調避免冷場等問題;假如送朋友一張他不喜歡的電影票,他不一定去看,但他自己選了張自己喜歡的票,他是不情願浪費的。沒人願意浪費自己的規定額度,把選擇留給同學們,我想即使看的是同一場報告會,所攜帶的情調不一樣,學習到的也不一樣。

  也許是因為年齡,您給人一種慈祥,對咱們院您就像祖國的溫一般溫和,一個領導人一種風格,會有人跟隨,會影響所有士卒。

  假期在家學習的少,胡思亂想的寫了些個人觀點,一個孩童般的語言,有什麼誤處,還請莫怪。誠摯的感謝您白忙之中開啟來信!

  祝您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您的小卒

  2月5號

  範文三

  尊敬的某院長:

  您好!

  我們是患者的家屬,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給您寫這封信。

  我父親是一名退休多年的機關幹部,今年78歲。9月1日因呑咽困難、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入住心內一病區,劉主任為我父親的主治醫生***多年來父親的病一直是他看的***,管床位的是一位年輕的醫生。住院後做了多項檢查,每天輸液,可是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一天比一天嚴重。9月7日我們偶然給父親數了脈搏100次/分鐘,告訴醫生,醫生來給父親檢查說只有90次/分鐘,說沒關係。9月8日晚上,父親已神志不清,並且煩躁不安、尿道出血。我們找值班醫生,那位年輕的女醫生在吃飯很不耐煩,頭都沒抬什麼話都不說也不處理。父親夜裡大量嘔吐了三次咖啡色液體,神志不清的一直折騰,因為病區通往外面的大門全都鎖著,我們只好用輪椅車推著父親在心內一走道內來回走動,以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樣折騰一直到天亮,醫生始終沒出現過。由於父親在心內一用了大量的藥,而病情卻越來越重,我們焦急萬分。第二天醫生上班,我們請求醫生給我父親換藥治療,而床位醫生竟然說我父親沒有病,是焦慮,要看看心理醫生。***其實後來神經內科的醫生一看便知是腦梗塞引起的帕金森綜合症,而帕金森綜合症最怕的是肺部感染,我父親的肺部胸片和CT檢查出肺部感染,心內二醫生診斷出是慢性心衰,而且心衰病史至少有幾個月了***,做為心內一醫生查不出病因,反而說出這種話!

  9月9日,劉主任請神經內科醫生會診,診斷為腦梗塞引起的帕金森氏綜合症、肺部感染。神經內科主任醫生說不能轉科***因為這次已用了二千多元***要我們辦出院再住到神經內科治療。當天父親住進了神經內科,在神經內科做了胸片檢查肺部感染並胸腔積液,醫生給予抗生素和帕金森藥物治療,晚上我們又給父親量了脈搏,發現父親心跳很快達120次/分鐘,告訴醫生,這才發現父親已經心衰,醫生給予心電監護、吸氧,用了治療心臟的藥,幾天後父親能平臥了。治療了幾天,由於治療費用超過了醫保限定的範圍***大約是五千元***,9月18日,管床位的潘醫生下午下班前告訴我們說:“你父親住院已超過五千元,再住下去要扣我們獎金,現在的病是心臟病和肺炎,已不屬於我們科的病了,你們出院到門診去看吧。”因為我父親的病還沒有治好,我們和潘醫生辯了幾句,潘醫生說:“好吧,你父親是吳主任收來的,讓他和你們說吧。”說完背起包就走。下午六點鐘左右護士來下我父親的心電監護、停氧氣,我們阻止。護士說:“是潘醫生下的醫囑,你們不要為難我。”其實這時潘醫生已經下班走了,又回來開這樣的醫囑,而且開完了醫囑就走了,根本沒和我們商量!我們當時都懵了。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他最起碼的職責,怎能這樣對待一個危重的病人,他的行為實在讓人氣憤。當晚吳主任來說,讓我們辦出院再住進來。第二天潘醫生又說:“辦了出院要等一星期才能住進本科,否則還是要扣我們的獎金。”9月19日他們還是給我父親開了出院,9月20日我們只好讓父親住進了心內二。

  在心內二江主任、曹主任為父親的主治醫生,用了抗炎抗心衰的藥,治療了十多天,10月1日病情剛有了點好轉***父親感覺呼吸通暢了一點***,那天父親非常高興的說:“我這是給國慶 60週年獻禮呢!”看到父親高興我們也很開心。由於費用又超了,醫生說抗生素用多了會產生梅菌感染,而心衰不能多輸液,所以很快就給父親停止了輸液,說了幾次讓父親回家試試,如果能出院就來辦出院手續,父親回家第二天醫生沒和我們商量就開了出院。在家住了幾天病情加重,10月11日晚又回到心內二想繼續住院,由於出院不到一星期不能辦入院手續,我父親只好在病房住了三天,只吸氧,不輸液用藥,我們多次找醫生給父親用藥,但他們還是等滿了一星期才給辦入院手續,開始重新用藥治療。這次住院是10月14日,這樣來回折騰,父親的病再也沒有好轉,一天比一天加重,直到10月25日去世。

  我父親從9月1日起住了三個病區,住院四次,每次都必須辦出院再辦入院,從第二次起出院必須一週才能住進本科,而且每次住院都必須做常規檢查、驗血等等。無端的給病人帶來許多痛苦。醫生為了自己的利益,把所有的負擔全推給病人,不管病人是否病重!

  我父親在病痛折磨了幾十天后於10月25日走了,走在你們創“三甲”快結束的時候。我們全家人萬分悲痛,想著父親住院的幾十天裡,一直是我們日夜陪護,在幾個病區親歷的點點滴滴,那幾個醫生的行為真讓人氣憤和心寒!心情始終難以平靜。在心內一因誤診病情加重後來神志不清折騰一整夜沒有醫生過問;在神經內科因費用過高而強迫病重的父親出院;在心內二病人病情嚴重卻因為出院不到一星期而不給入院不用藥治療使病情惡化。

  父親住院正是你們創“三甲”最關鍵的時刻,院領導、醫護人員每天都在為醫院升級加班加點的幹,看書背書、醫德醫風教育人人都要過關,醫療質量、護理質量、清潔衛生樣樣都要把關,就連病人和家屬都要會說,因為每天有護士來教我們怎麼說,我們都照著說。但有些醫生,尤其是神經內科的潘醫生,他是怎樣對待病人的?強迫病重的人出院,這種人有資格談醫德嗎?他還配做醫生嗎?

  父親是個樂觀而開朗的人,平時樂於幫助別人,雖然78歲了,但他堅持每天鍛鍊身體,除了頸椎病和腦梗塞外沒有其他疾病,連感冒都很少。今年年初身體開始有點不適,春天和夏天我們陪父親到醫院看過兩次,什麼病都沒查出,後來身體越來越差才住進心內一,我們把父親的生命交給醫院,企盼這些專家醫生能把父親的病治好,沒想到他們因為技術原因和個人利益最終把病耽誤了。父親的去世這些醫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全家人悲痛萬分,那天我們完全可以不把父親的遺體運走,讓上級檢查的人來看,可是我們沒有這麼做,還時時都在配合醫院創三甲,我們的心在滴血!

  我們希望一院創“三甲”成功,但醫德行為規範不是背給檢查人聽的,做給檢查人看的!而要有實實在在過得硬的技術,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責任心和對待病人的態度。“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真正做到“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這樣才不愧三級甲等醫院的光榮稱號!

  XXX

  年月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