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當前,單親家庭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敏感多疑、自閉、焦慮等。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摘要]當前,單親家庭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敏感多疑、自閉、焦慮等。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因而,解決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個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

  [關鍵詞]單親家庭大學生 心理問題 對策研究

  近年來,高校中單親家庭大學生人數開始逐年增多。部分單親家庭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環境,加之各種思想、學習、心理問題交織在一起,使他們開始出現了不同程度、不同型別的心理問題。研究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教育對策,對於解決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單親家庭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自卑。在單親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大學生,由於缺乏對自己和所處家庭的正確評價,他們往往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他們看來,他們是被父母遺棄的孩子,自已是不幸的。他們害怕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單親家庭,害怕被別人歧視、嘲弄。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和心理上的畏懼,使他們的自卑心理越發嚴重,以致他們在各方而開始輕視、否定自己。這種自卑心理的加劇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習和交往,更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身心健康。

  敏感、多疑。也許是因為自幼受家庭變故的影響,他們對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總愛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總在猜測別人說話的另一層含義,以致別人一句好話或者無心的話,一個隨意的動作和眼神,在他們那裡都會產生誤解。這種不良心態客觀上促使其對周圍人都抱以懷疑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人際交往的困難,如果長時間無法解決必然會影響到其身心的健康成長。

  自閉。自閉是單親家庭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生長在單親環境下的大學生,由於缺乏對自己和家庭的正確評價,使他們往往產生自卑情緒。強烈的自卑感使他們不能自如地與他人交往,許多單親家庭大學生離群索居,漸漸地喪失了交友的勇氣和信心,部分自閉嚴重的單親家庭大學生無友或少友。

  焦慮。焦慮是單親家庭大學生一個相對比較典型的心理特徵。作為單親家庭的主要受害者,失去父愛或母愛對他們的打擊和心理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由於單親家庭大學生都經歷過父母離異或者失去親人的痛苦,因此在內心深處,他們更渴望一種安穩的生活狀態或者比較溫馨的生活氛圍,但是他們細膩敏感的人格特質和生理、心理上的“弱勢”,使他們容易杞人憂天,經常會為一些瑣事無端地煩惱和憂慮。

  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的影響。心理學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大多與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關。一方面,家庭結構的鉅變,父愛或母愛的缺失,使他們容易產生一種被拋棄感,這種拋棄感直接影響到了單親家庭大學生對自己和家庭的正確認識,隨之而然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家長教育方式不當也是單親家庭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暴力式教育、放羊式教育、溺愛式教育,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子女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孩子正常的情感、情緒生活,造成了孩子身心的不良發展。此外,由於缺乏與父母正常、必要的溝通,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緩解,這也直接促成了他們心理問題的出現。

  學校因素的影響。學校對單親家庭大學生關注較少也是導致他們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近些年來,由於不斷擴招,高校師資力量的配備一直達不到國家的要求。在高校,學生多事情就多,輔導員由於精力和時間有限,在多數情況下不可能面面俱到。儘管輔導員老師有心要對單親家庭學生給予特殊照顧,但相對貧困生、後進生,單親家庭學生的問題似乎並不是很突出,所以輔導員在正常情況下關注較少。這種情況下,部分單親家庭大學生就會誤認為輔導員不管他們,也不關注他們。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單親家庭大學生有問題也不願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

  個人因素的影響。單親家庭大學生不良心理問題的形成與學生本人心理品質有著直接的關係。常言道: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惑,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由於個體心理素質的差異、心理壓力承受水平的不同,有人就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有人卻絲毫沒有。一項調查分析表明,凡是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絕大多數人的性格都是屬於內向不穩定型的,屬於粘液質或抑鬱質,即他們的心理有一定的易損傷性和對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其性格缺陷表現為:內向、心胸狹窄、神經質、多愁善感、自卑感重,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較弱,活動範圍相對狹小。因此,個體心理素質的強弱,也是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的內在因素之一。

  解決心理問題的具體對策

  解決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問題需要學校、家長、個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單親家庭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

  學校的努力。第一,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加強心理諮詢和輔導工作。從學生入學起,高校就要建立單親家庭學生個人檔案,瞭解和掌握各班單親家庭學生人數、具體家庭狀況、單親原因,在學習、生活、心理、行為等方面,加強對他們的瞭解和跟蹤記載。通過心理諮詢,使他們瞭解有關的心理健康知識,養成科學對待心理問題的態度。第二,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絡,努力尋求家長的配合。通過與學生家長的聯絡,一方面可以瞭解學生的具體家庭情況,分析出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家庭原因;另一方面可以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具體情況,爭取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克服心理障礙。第三,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儘可能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單親家庭學生思想負擔重、自閉現象嚴重,作為學校、老師,要儘可能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班級、學院、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爭取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中來。對於能力較弱的單親家庭學生,也可以有意識地讓他們在同學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幫助其克服自卑等心理障礙。第四,嚴格要求,加強對單親家庭學生的管理和約束。對於單親家庭學生,在耐心、細緻做工作的同時,也一定要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和約束。對於出現逃課上網等違紀行為的,絕不能姑息遷就,一定要嚴肅處理,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嚴肅的紀律處理是不相矛盾的,二者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進行有效地互補。

  家長的努力。其一,家長要擺正心態,調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緒。消除孩子不良情緒的前提就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因此,單親學生的家長要擺正心態,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爭取儘快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拾生活的信心,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爭取用自己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去影響孩子、感染孩子,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其二,家長要採

  取理性、寬嚴適度的方式教育孩子。家庭的殘缺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家庭教育的殘缺,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對單親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孩子,單親家長要採取理性、寬嚴適度的教育方式,切勿過分縱容、溺愛孩子,也不能對孩子過度放任自流,採取放羊式教育。其三,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家長要做到養育並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更要關心孩子的思想、學習、交往等情況,爭取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各方面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切忌只管生活,不問其他,或者把孩子交給學校後就不管不問。

  個人的努力。首先,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單親家庭大學生由於年齡、經歷等多種原因,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就顯得尤為必要,因為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心理平衡,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要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廣泛的業餘愛好和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轉移注意力、陶冶情操、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單親家庭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培養自己廣泛的業餘愛好。同時,還要積極參加班級、學院、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和同學交流的機會,而且還可以轉移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緒,達到調整心理狀態的目的。最後,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知識,閱讀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書籍,對於單親家庭大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必要。一則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二則可以藉助心理學知識及時發現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三則通過學習,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調整自己的不良心態,達到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的目的,使自身的心理能夠始終處於一種相對平穩的狀態。

  總之,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問題,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性問題,它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三方面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方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作者分別為遼寧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副教授;遼寧科技大學人文社科部副教授***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