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古詩兩首教學建議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古詩兩首》分別是《春曉》和《村居》。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古詩兩首》教學建議,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古詩兩首》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呈現:

  ⑴揭示課題識字。“古詩兩首”中,“古、詩、首”是生字,第二首古詩《村居》中的“村、居”也是生字。所以在揭示和理解課題過程中即可指導認讀五個生字。可先對“古詩”作簡單解釋,再結合“幾首歌曲”、“幾首兒歌”等對“首”作簡單理解,最後出示兩首古詩的題目。

  ⑵自讀古詩,自學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古詩,認讀詩中的生字。

  ⑶出示生字條中的生字,引導認識。

  2、生字的識記:

  ⑴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⑵引導學生根據新舊字的聯絡,採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方法識記生字。如:

  自──首舍──古讀──詩

  對──樹──村閃──問──間──聞

  屋──居醒──醉親──童外──處睡──眠

  3、識字的鞏固:

  ⑴利用課件或生字卡片鞏固認讀。

  ⑵讀詞語鞏固生字的識記。如:

  兩首古詩一首兒歌冬眠到處見聞

  鄉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⑶在讀、背古詩的過程中鞏固生字的識記。

  4、寫字指導:

  本課六個要寫的字,各有特點,可逐一進行指導。“古”字橫要長而凸;“聲”字上為“士”字,不是“土”字,應寫得上橫長、下橫短;“多”字上下兩部分一樣,但要注意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或上下相等;“處”字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把捺拖長;“知”字中,口在右邊偏下,不能寫得太高;“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得垂直且稍長。

  二、朗讀感悟

  本課兩首古詩,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不要對詩句作過多的分析。詩的內容和意境,可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可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或者“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

  《春曉》詩意含蓄,情真意切。朗讀時,速度可稍慢,一邊讀一邊想象,一、三句聲音較實,二、四句聲音較虛。每一句第二字可適當拉長,稍作停頓,留下想象的空間。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

  《村居》較為明快,朗讀時可適當將情緒外露,讀得輕快、流暢,體現環境的優美和兒童生活的快樂。可在每句詩的第四個字後稍作停頓。注意讀好韻腳“天、煙、鳶”。

  古詩朗讀對字音的要求很高,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可提醒學生一絲不苟地咬準字音,並讓他們反覆練習朗讀。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兩首古詩的背誦難度不大,可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背誦。

  三、實踐活動

  1、課前活動:

  課外讀背幾首古詩。

  2、課中活動:

  比比誰背的古詩多。先分小組比一比,再推選代表在全班表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四課《古詩兩首》教材分析

  雨後的早晨,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撲進的不僅僅是清新的空氣,更有那清脆的鳥鳴,淡淡的花香,濃濃的春意。那飄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潤著的芳草綠葉,令人振奮。那溼潤的落花,那鮮嫩的綠葉,似乎把昨夜的春風和春雨又送到了窗前。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不寫繁花似錦,不寫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數筆,就把那不經意的一瞬間感受到的濃濃春意勾勒得淋漓盡致。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從那“夜來風雨聲”中,我們可以盡情地想象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花草繁盛,千里鶯啼,春風楊柳,令人陶醉。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飛著風箏,放飛著快樂,放飛著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麼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麼悠遠。

↓↓點選下一頁檢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