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一年級教師教學計劃

  路漫漫其修遠兮,故吾將上下而求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小學一年級教師教學計劃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一年級教師教學計劃篇一

  轉眼間,一學期已悄然而逝,回首上一學期的語學教學,幾多坎坷幾多收穫,孩子們從起初的不入軌到規範化,從茫然無知到大腦越來越充盈,學習語文帶來的快樂顯而易見。新的學期,新的起點,為了使她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努力提升自身素質

  1、開學初,我向圖書館借閱了一本《魏書生的語文教學》,決定認真閱讀此書,向教育界的一代宗師魏書生求經,在做好讀書筆記的同時,增加實戰經驗,將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真正把學習落到實處。

  2、端正態度,以積極的心態認真參與本組組織的每週一次專題學習活動,輪到我時,我會積極用心準備學習內容,不將學校精心安排的學習流於形式,而且在別人主講時,我也會用心學習,做好記錄,並及時寫好聽後的感想。

  3、繼續研讀課標,並閱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等雜誌,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走在課改的前沿,使自己的課堂不斷創新。

  二、刻苦鑽研教育教學

  1、集體備課,有備而來

  每一次在集體備課前,要預先閱讀教材和教參。在集體備課時,認真聽說課老師解讀教材,根據她的教學設計補充發言,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斷完善課堂教學的設計。

  如果輪到我當主備人,更要精心研讀教材,制定準確的學習目標,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設計時更新理念,不斷創新,努力把較為優秀的教學設計呈現給大家。

  2、抓好基本功,衝刺“五過關”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時時說標準的普通話,課堂板書合理規範,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精心上好每一堂課,用心組織每一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重興趣激發,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滲透、重能力提升、重品德薰陶。爭取在學期末組織的“課堂教學五過關”活動中順利完成任務。

  3、課題研究,積極參與

  開學兩週後,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及班級的特色,制定了小課題研究的方向,及如何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將會有意識地滲透寫話訓練,及時指導孩子們說完整話,寫句子時做到正確、通順、完整。

  學期中,我會通過不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瞭解寫話,帶給他們的變化和收穫,從中積累小課題研究的經驗,然後撰寫好小課題結題報告。

  4、精選練習,保質保量

  課堂要高效,40分鐘就要把握好,爭取每堂課都擠出10分鐘進行練習。學--展--點--練的最後一環節“練”要切實落實。凡是每課需要做的練習題,我都要提前結合學習目標精心設計作業題,練在刀刃上,絕不事半功倍,做一些對學生,沒有太大幫助,相反還耽誤學生時間的無用功。

  對於學生的作業,要及時批閱,及時糾錯,批閱作業時,我會嚴格要求自己,用工整的書寫,以身示範,且突出激勵性評價。

  三、關注學科課程育人

  語文課程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尤其是一年級的課文,往往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一些大道理,是教育孩子很好的範例。在學習時,要相繼對他們進行情感、態度、價值的薰陶,使他們在讀書的同時學會做人。

  此外,繼續堅持書信育人,是我與孩子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在這種靜悄悄的革命引導下,孩子們喜歡學習了,變得積極了,在我不斷的堅持中,希望他們一直進步下去。

  四、培優輔差全面進步

  班裡上一學期有兩個同學期末成績處於60--70分階段,雖然及格了,但一旦滑坡就很危險。這一學期,我將會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這兩位同學上,多關注他們,多督促他們,除此之外,我會安排班裡的老師輪流教他們,做到“兵教兵,兵練兵。”在作業佈置上,我會分層來設計,優生除完成基本作業外,鼓勵他們多讀課外書,而學困生則只要做到完成好作業,堅持複習每日所學即可。

  低段的語文教學看似簡單,但真正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喜歡上語文,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絕不是一件易事。

  小學一年級教師教學計劃篇二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3名。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後,大部分學生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養成基本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漢字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但本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的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本學期應著重努力的方向。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學生遺忘較快。因此本學期,應該更多地關注如何用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使其體驗成功學習所獲得的樂趣。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加強書寫上的指導。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設八個專題,分為八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八個專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教育價值,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每個專題內涵都比較寬泛,避免了教材內容的侷限性。

  每個單元包括1課“識字”、4—5篇課文和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包括詞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詩歌等多種形式。課文共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主要是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口語交際——與專題聯絡,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所得的舞臺。

  本冊教材識字的編排,繼續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全冊要求認識550個常用字,會寫250個認識的字。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分別在練習裡標明。此外,在語文園地裡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三、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學會250個生字,認識55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詞語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要求認識的字,做到離開注音、離開語言環境也能準確認讀,不抄,不默,不考。

  3、繼續學習用鉛筆寫字。依照筆順規則,書寫要求學會的字。字要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儘量做到美觀。執筆方法、寫字姿勢合乎要求。

  4、能借助漢語拼音,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逐步達到有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朗讀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讀能力。藉助拼音閱讀淺顯的拼音讀物。繼續認識逗號、句號、歎號、問號。

  5、能用學過的詞語補充句子。有說話的願望,能根據要求說自己想說的話。能在簡單的寫話中使用句號、問號、歎號。

  6、學會聽、說普通話。能聽懂別人講的一段話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願意和別人進行口語交際,能主動說,認真聽,大膽問,語句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7、在教學中注意用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準確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2、學會250個生字,認識55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詞語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要求認識的字,做到離開注音、離開語言環境也能準確認讀。

  3、繼續學習用鉛筆寫字。依照筆順規則,書寫要求學會的字。字要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儘量做到美觀。執筆方法、寫字姿勢合乎要求。

  4、能借助漢語拼音,有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逐步達到有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朗讀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讀能力。藉助拼音閱讀淺顯的拼音讀物。繼續認識逗號、句號、歎號、問號。

  5、能用學過的詞語補充句子。有說話的願望,能根據要求說自己想說的話。能在簡單的寫話中使用句號、問號、歎號。

  6、學會聽、說普通話。能聽懂別人講的一段話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願意和別人進行口語交際,能主動說,認真聽,大膽問,語句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五、主要措施: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瞭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輕鬆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8、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儘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併力求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絡。

  9、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之下,使他們能夠儘早閱讀。積極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一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10、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