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肌肉痠痛怎麼辦

  在我們進行激烈運動後,肌肉就會產生痠痛的感覺,特別是對於很久沒有運動的人來說。那麼肌肉痠痛該怎麼辦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運動後肌肉痠痛怎麼辦

  1、休息

  休息能減緩肌肉痠痛的現象,並可慢慢促進血液迴圈,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痠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

  2、伸展練習

  靜態伸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鬆和拮抗肌的緩解,有助於痙攣肌肉的恢復。對痠痛區域性進行靜態牽張練習,保持伸展狀態2分鐘,然後休息1分鐘,重複進行,每天做幾次這種伸展練習有助緩解痙攣。

  3、熱敷

  熱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對痠痛的區域性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迴圈,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痠痛的緩解和恢復,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痠痛,促其恢復正常。

  4、熱身運動

  熱身運動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就像是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低負荷的重量訓練,將能使肌肉活動部位的關節放鬆,加速血液迴圈,並要適當地伸展活動肌群。

  5、循序漸進

  運動的負荷、運動的時間要採用漸進式的方式逐漸增加,不要超過個人的能力範圍。避免離心性收縮從事不熟悉或不常從事的運動型態,特別是從事反覆離心肌肉收縮運動時,更容易發生肌肉痠痛的現象,所以應該避免離心性收縮的運動。

  肌肉痠痛形成原因

  1、乳酸堆積造成的肌肉痠痛

  肌肉收縮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糖代謝,就是有氧運動;若能量來自無氧糖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而無氧運動時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大部分由血液輸送到肝臟,轉變為肝糖原。當乳酸產生太多時,來不及轉變,就形成了乳酸堆積。

  劇烈運動到一定時間後,由於體內營養物質消耗過多,氧的供應不足,則通過無氧酵解來補充能量。平時缺乏鍛鍊的人,突然曾加運動量,更容易出現肌肉痠痛,是因為其組織中ATP的儲存量更少,有氧供能能力更差。肌肉內形成的大量乳酸無法迅速運達肝臟轉化為肝糖原,而在體內堆積,導致肌肉出現痠痛感。

  2、肌肉痠痛的兩大型別分析

  肌肉痠痛型別:急性痠痛與慢性痠痛。

  急性痠痛:肌肉在運動中或運動剛結束後的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發生疼痛。急性痠痛與作用肌用力時形成血流的中斷有關,在缺血的情況下使得代謝產物無法清除,而堆積在肌肉中,進而刺激到痛覺受納器。在停止運動後的一分鐘左右即完全恢復。

  慢性痠痛:肌肉慢性痠痛往往發生在訓練後的24-48小時之間。肌肉慢性痠痛的程度與肌肉收縮的形態有關,離心收縮最容易形成肌肉的慢性痠痛,等張收縮最不顯著。肌肉有慢性痠痛的情形出現時,肌力明顯下降。

  3、肌肉痠痛和肌肉拉傷的鑑別

  3.1、肌肉痠痛:無受傷史,痠痛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發生,痠痛的範圍較廣泛,沒有侷限性的壓痛點,經休息1-2天后痠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可以通過休息、牽拉、按摩等得到緩解。

  3.2、肌肉拉傷:有受傷史,疼痛範圍較小,最痛點在傷處,繼續運動時疼痛加重,經休息1-2天后疼痛不消失甚至加重。必須通過醫療手段進行治療。

  肌肉痠痛是肌肉疲勞的具體象徵。表現為:疲勞無力、肌肉痠痛、僵硬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