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哲學視訊線上觀看下載

  “魚的哲學”讓你在工作中如魚得水,什麼是魚的哲學,下面通過一段視訊來了解下吧。

         


  小小的哲學大大的道理

  這是卓越網上正在力推的一本新書——《魚》的廣告詞。據稱,這本英文名為《FISH!》的書,目前高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商業書的排行榜。這真是很有吸引力的廣告。但是稍微冷靜地想一想,《魚》應該是與《誰動了我的乳酪》相類似的寓言故事,半個小時就可以閱讀完畢。而之後呢,你會說不清楚是獲得了啟迪,還是成為了一個成功商業運作的“俘虜”。

  ----高科技的發展,並沒有拓寬我們遇到問題時的思考半徑。因而,我們經常需要從動物身上尋找解決難題的靈感。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恐龍與老鼠的故事”: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統治者,而老鼠當時是種不起眼的小動物。由於不能適應自然界的變化,恐龍消失了;而不起眼的老鼠家族卻依然興旺。

  ----再例如“東北虎與鯨魚的故事”:鯨魚靠吃小魚小蝦成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因為鯨魚的喉嚨很細,稍大的魚根本無法下嚥;而小魚小蝦,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種群。與鯨魚形成反差的是東北虎,專吃大型哺乳動物,如牛、羊、鹿等,結果東北虎卻成了地球上瀕於滅絕的珍稀物種。

  ----這些故事從邏輯上講,似是而非。不過,卻可以用來借喻很多道理。

  ----可以用恐龍來形容大型企業,在一個多變的商業時代,它們面臨的環境風險比小企業要高得多。後一個故事也同樣可以引申出令人深思的道理。在大型企業中,有一類是專門依靠大客戶生存的企業,如電信裝置公司;還有一類大企業則是靠規模化的零售業務來支撐,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在最近的經濟衰退中,人們發現,前一類企業由於其食物鏈上的目標很少,所以日子非常難過。而後一類大企業,由於其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因而經營較為穩健,抵抗市場波動的能力也略勝一籌。

  ----自然界中動物之間的生存競爭,與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企業之間的博弈,是不是真的有所關聯?未必。比如,從動物進化理論來說,越高階的動物越容易滅絕。但在商場中,只有討論單個企業的發展過程,才有具體意義。對於很多企業來說,要成為哪一型別的“企業動物”,是沒有選擇的。

  ----一般情況下,大企業給人們的印象是市場中的強者,成功、不可戰勝;這些龐然大物是小企業崇拜和追趕的目標。以企業家的傳統標準來看,“大”往往就是“美”。

  ----因此,當我們能辨證地思考寓言故事的邏輯時,會發現我們還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魚的哲學”肯定能帶給我們某些啟示,但我們不是魚!我們也不是老鼠!就像“別人搶走了我的乳酪”,那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寓言故事不是生活,永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