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鹿鹿的生活習性

  鹿的體型大小不等,為有角的反芻類。其特徵是生有實心的分叉的角。而鹿要怎麼飼養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鹿的飼養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鹿的飼養方法

  1、選擇優良鹿品種

  養鹿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高產優質的鹿茸,但影響鹿茸產量和質量的首要因素就是鹿的品種。養鹿必須選擇優良的鹿種,養馬鹿最好選用新疆天山馬鹿,梅花鹿應選用吉林省的東豐和雙陽梅花鹿品系,或選擇在當地已飼養多年的優良鹿的後代。

  2、鹿圈儘量合理

  庭院養鹿受條件限制,不可能按照科學養鹿的要求合理修建鹿圈,只能因地制宜修建。基本可根據1間普通居住人房屋,飼養1頭公馬鹿或2頭梅花鹿,若條件許可,儘量鹿圈大點為好,要求光線充足,通風良好,便於清掃和起墊。要有臥床和圈門,圈門必須用鐵管或鐵皮製作,以防損壞使鹿逃跑。既養公鹿又養母鹿時,需要有鹿交配的圈舍,可在相連的兩間鹿圈隔牆中間開一個小門,該門大小,只能母鹿進入公鹿圈,而公鹿進不到母鹿圈為好。

  3、鹿飼養管理的一般原則

  3.1 應以青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 要定時定量飼餵。要合理搭配飼料,力求飼料多樣化。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儘量滿足需要,每天喂4~5次,必要時可任其自由採食。一般是先喂粗料後喂精料,並應根據不同的時期,給予不同數量的飼料。

  3.2 調換飼料要逐漸進行 鹿在夏秋季節以青綠飼料為主,冬春季節則以貯備的粗飼料為主。更換飼料時,新換的飼料量要逐漸增加,不能突然全部更換掉或喂的新飼料量過大。若突然改變飼料,會影響胃腸的正常生理功能,從而影響鹿的健康和生產效能。

  3.3 要注意飲水 鹿在採食後需要飲水,水要清潔衛生,應當儘量為鹿創造隨意飲水的條件,以便能喝到大量充足的飲水。

  3.4 公母鹿應分圈餵養 最好能堅持每天在圈內對鹿進行哄趕運動,飼料、飲水、鹿圈儘量要求乾淨衛生,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應經常注意觀察鹿的精神狀態,吃食和反芻,鼻鏡有無水珠,大小便是否正常等情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醫治和處理。有條件的應定期請獸醫進行檢疫。

  4、鹿的常用飼料

  圈養鹿的飼料可分為粗飼料,精飼料和礦物質飼料3大類。粗飼料:主要包括農副產品、幹樹葉、青乾草、青綠多汁飼料等。如玉米秸、豆秸、稻草、豆莢皮、秕穀子、麥殼等等,還有各種樹葉、青幹雜草、青幹苜蓿、青幹大豆秧、青幹玉米秸等。青綠多汁飼料包括青樹枝、樹葉、青草、種植的牧草、青貯飼料和塊根、塊莖類等。精飼料:主要包括籽實飼料和工業副產品。如玉米、高梁、大麥、燕麥、大豆、豆餅、麥麩、穀糠、稻糠、玉米皮、高梁糠、甜菜渣、酒糟等;礦物質飼料:主要是食鹽、骨粉、蛋殼粉和石粉等。

  5、公鹿的飼養技術

  飼養公鹿的主要目的是獲得高產優質的鹿茸和有良好的配種體況。公鹿的生理活動和生產效能是隨不同季節而變化的。一年可分為4個不同的階段:長茸前期、長茸期、配種期和恢復期。飼養技術必須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

  5.1 恢復期和長茸前期這兩期基本處於冬季階段,這時要求迅速恢復公鹿的體況,增加體質量,保證越冬。日糧應以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同時必須供給一定數量的蛋白質,逐漸增加禾本科籽實飼料,如玉米、高梁等。而在長茸前期則應逐漸增加豆類和豆餅。日糧配製應是禾本科籽實類50%,豆科籽實類30%,糠麩類20%。還應有一些胡蘿蔔、蘿蔔、紅薯、嫩樹枝、樹葉及青草等。白天定時喂2次精料,3次粗料,夜間補喂1次精料和粗料,並要保證足夠的飲水。

  5.2 長茸期這是最關鍵的一個時期,它對鹿茸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時間處於春夏季節,同時正在脫換冬毛,所以要求飼料的營養價值較全,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日糧的配合比例應是:豆科籽實類50%,禾本科籽實類20%,糠麩類3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根據條件儘量多給些。每日喂精料3次,飲水要充足。

  5.3 配種期這一時期公鹿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發情鳴叫,食慾急劇下降,體質量下降,所以這時應特別注意飼料的調製,設法增進鹿的食慾,選擇適口性強,維生素含量豐富的塊根類多汁飼料,幼嫩的青綠飼料等。對不參加配種的公鹿要設法控制膘情,降低性慾,減少爭鬥。日糧配製應豆科籽實類50%,禾本科籽實類30%,糠麩類20%。飼料配合應儘量做到多樣化,精料每天定時喂2次,飲水要充足。

  6、母鹿的飼養技術

  飼養母鹿的基本任務是使其保持高度的生產力,繁殖優良的後代。母鹿一般可分成以下3個階段進行飼養。

  6.1 配種期這一時期必須保證母鹿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日糧配製應以青綠、多汁飼料為主和含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飼料組成。豆科籽實類20%,禾本科籽實類10%,糠麩類70%。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可視各地條件而選擇應用。

  6.2 懷孕期由於這個時期母鹿所攝取的營養物質除自身消耗外,還需供給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所以必須加強飼養才能保證母鹿體質健康,胎兒發育正常。日糧的配合是豆科籽實類30%,禾本科籽實類30%,糠麩類40%。每天喂精料2次,青飼料應儘可能多樣化,飲水要充足。

  6.3 哺乳期仔鹿的哺乳期大約90d左右,母鹿在哺乳期內,主要是分泌乳汁供仔鹿的需要。日糧的配合應豆科籽實類40%,禾本科籽實類25%,糠麩類35%。多汁飼料及青粗飼料可視各地條件選擇應用。精料每天喂2~3次,青粗飼料可任其自由採食,飲水要清潔充足。

  7、幼鹿的飼養技術

  幼鹿的培養包括哺乳仔鹿的培育、離乳仔鹿的培育、幼鹿的培育3個階段。仔鹿出生後7~8d為初生期,這時必須保證仔鹿儘早吃到初乳,最好在出生後1天到1.5天就能吃到初乳。過了初生期,仔鹿就可以進入正常的哺乳飼養階段。這時需要有固定的棲息地點和哺乳場所,最好設定仔鹿保護欄。對仔鹿應每天定時哄趕,逐漸增加運動量。仔鹿出生15~20天后,便可隨母鹿採食一些粗飼料和精飼料,30日齡後可適當投喂一些精料或青嫩樹葉和青草,同時要加入少量的食鹽和碳酸鈣。

  仔鹿的哺乳期一般為90d,多采用一次性斷乳飼養的方法。離乳仔鹿的飼料應易於消化、營養較全。日糧配製可採用如下配方:黃豆***煮熟或浸軟***0.1~0.2kg,玉米0.1~0.2kg,麩皮0.2kg,食鹽和石粉或骨粉各10g。青飼料可選擇青嫩的樹葉或青草,任其自由採食。每天喂3~4次。仔鹿生後第2年到第3年的幼鹿統稱為育成鹿,這時幼鹿的生長髮育速度很快,所以要求飼料的營養物質要豐富,精粗飼料搭配要合理。精料應是混合飼料,其中豆類40%,玉米20%~30%,糠麩類30%~40%。另外運動場地儘量大點,同時要公母鹿分圈飼養。

  鹿的外形特徵

  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長,善奔跑。多數種類具角,無角種類則具獠牙狀上犬齒。

  鹿的生活習性

  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善游泳。

  鹿的生長繁殖

  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僅馴鹿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睪丸激素的影響。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面包著面板,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有角種類的雌鹿如無角亦不具獠牙狀上犬齒。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冬深夏淺,多數幼鹿有白色斑點,有的種類***如梅花鹿Cervus nippon和豚鹿Axis porcinus***成體也有斑。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達,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雌鹿有2對乳頭。熱帶鹿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一年發情多次,角不脫落;溫帶鹿晚秋至冬季交配,多數一雄多雌,每胎產1~2仔,多達3~4仔。

鹿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