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自我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該包括課後的教學反思,和課前的備課一樣,反思也有自我反思和團隊共同反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欣賞。

  篇一

  我們都知道,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備課無效,教學必然無效,備課之重要不言而喻。何為“有效備課”?必須弄清楚與備課相關的要素,要素許多,但我覺得這三個方面必不可少:學習者、學科內容及其結構、教學目標及其教學方法。所謂“有效備課”理所當然要備好這三個方面。

  一、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工作的落腳點,是備課活動的最終服務物件。幾千年前的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應該是備學生最早的註腳吧。今天,“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目中要有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瞭解學生,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熟悉他們身心發展特點。其次,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許多時候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不是老師的水平高下,而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的熱情。這就要求今天的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更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有熱情”了。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同樣帶的平行班,有些老師帶的班級成績總是遙遙領先,究其原因,倒不見得是水平高多少,更多的是學生喜歡這個老師,從而喜歡這個老師教的課,是這個老師激發了他求知的熱情,我們知道情感的力量有時候大於知識的魅力。在今天,“學高”之人只能是成為好老師的一個重要條件。許多時候,瞭解、欣賞學生的老師才是一個完全的老師。

  二、備教材

  備學生還只是備課的第一步,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教材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參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參考資源,要備好課,當然得備好教材以及相關教學參考書。這在以前作為一個老教師來說可能不是問題,憑著他們多年的經驗,這些可能早已瞭然於胸。可是今天的老師不再有這樣幸運的事了。那麼怎樣備教材、教參呢?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對話,與教參進行互動,備課不是教材內容到教案的簡單的“塊移動”。深備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的編排特點,吃透教材的編排意圖,把握教材內容的主旨,找準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要害點,這樣我們的教學會更全面更生動。

  三、備方法

  確立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後,教師需要大致確定用何種“教學方法”來實現這些預定的目標。有效的備課不僅要考慮具體的教學方法使用,更要考慮方法組合模式的靈活運用,即包括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的組合。應該使之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為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把握可行的教學策略,適應學生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融會貫通,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篇二

  今天下午在我校階梯教室舉行了“如何有效地集體備課”的專題講座,講座由小語教研同曹麗娟老師主講。

  曹老師先帶領我們再次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等語文教學的幾處關鍵。然後圍繞著有效備課幾個要素:文字解讀、設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等方面展開。

  結合曹老師的講座內容,個人對如何有效備課體會如下:

  科學處理教材。新課程有新“課標”,教師備課的真正目標就是如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課標”和教材,仔細閱讀有關參考書,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習實際情況,確定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關鍵點、障礙點及知識的內在聯絡等,科學地確定教學目的,不斷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特點、知識水平。此外,教材處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選擇編排教學內容,在“課標”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為中心,從縱、橫兩方面對教材進行處理,其中“縱”指知識的“線”,即知識的內在聯絡,“橫”指知識的“塊”,即橫向聯絡。這樣便於學生將知識聯絡起來,避免前學後忘。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關鍵。教師在備課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最優教學方法,選編典型習題,寫出具體可行的教案,並設計好板書及課堂小結。

  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為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中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視學習。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是提高備課質量的保證。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因此,教師自身學識水平的提高是關鍵。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1***博覽群書。從各種書籍、報刊中吸取與教學相關的精華內容,及時瞭解本學科、本行業的新知識、新情況,做好讀書筆記。

  ***2***常聽課。通過聽課,學習他人的長處,認真聽取評議,主動徵求領導意見和同行的意見,及時改正錯誤,傾聽學生及家長的呼聲,聽取學生對教學的評議,以便“對症下藥”,改進教學,開闊思路,不斷創新。

  ***3***勤寫。邊實踐邊總結,把自己積累的資訊、資料、體會、辦法記錄下來,整理成文。

  ***4***走向社會。有選擇地交流,瞭解社會的變化與要求,使教學與社會息息相通。

  篇三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地備課,全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近期,通過對《有效科學備課》一書的研習,深覺有效科學備課應該由理性備課和感性備課兩方面著手。

  教師們經常從事的備課歷程應該只屬於理性備課的範疇,我們一貫只強調所備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所在,於是教師們多是對實際教材內容進行歸納整合,設計出相應的任務模式以供學生一步步地按照自己設定的步驟來走。就拿英語這門學科來說吧,每堂課都會預先將其定位在英語教學的某個方面,是聽說讀寫技能訓練,還是語法詞彙教學,雖然使用新教材了,但感覺還是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其實,這在無形之中也消除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重複同樣的知識體系,任誰也都會產生倦怠情緒了!如果能夠適時地調整一些陳舊的教學方法,掙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就能讓學生輕鬆學習,充分體驗英語這門語言的魅力所在,這就需要教師理性備課的同時也兼顧感性備課了。

  所謂的感性備課也就是要在課前準備如何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也滲入對教師自身和所授學生的全面思量。作為教師自身,首先要做一次換位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學生,面對新的一課,你想要知道什麼,你對哪些方面特別感興趣,或是你已經懂得了哪些知識點,不希望老師再把時間浪費在一味的絮絮叨叨上,若是真能做到這些,相信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而這就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都有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與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獲取授課效果的資訊反潰實踐證明,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認知風格差異,教師應在其教學設計中考慮進這個重要因素,從而為他們創造出有利於他們充分發揮自身認知優勢的教學情境,以便於引導和促進學習者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

  另外,現在也比較注重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加強對於學生們的情感教育滲透。當代的學生多為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在待人接物處事方面多有缺憾,常有居高臨下唯我獨尊之感,因此,在學校接受知識傳授期間也有必要接受情感教育。教師們在進行備課的同時就要拓展思維空間,思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傳授其做人的道理,這讓我想到最近學習的一篇課文,同學們在學習超人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裡夫坎坷的人生經歷的同時也學會了他遇事不輕易放棄的精神,這無疑能夠幫助他們樹立積極面對生活的人生觀。

  有效科學備課。在這一章節中,提到了一些怎麼樣備課才實用的一些意見,在我看來,我覺得很有道理,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好一堂課,教案的準備非常重要,我們把這一過程稱之為備課。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過程等,但因為一些日常瑣碎的事情佔據了教師大部分時間,實際上的備課就等同於寫教案了。為了按固定的格式填寫好教案本上的內容,工整的書寫以便達到要求,應付學校或上級的檢查,老師們大部分的時間用於了“書寫”,平時在學校上課、改作業、解決學生糾紛、與家長溝通……已佔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思考的時間又有多少呢?然而這樣精工細寫的教案等檢查後便放進了抽屜,上課前教師還得重新備課。這樣的“備課”造成了“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現象,這樣的備課便成了一種擺設,這樣的備課便是徒勞的、無效的。學習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後,對於“有效備課”的理念我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有效的備課應是備而有用的,有利於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教,促進學生學得快、學得紮實。有效備課重要的是教師的鑽研、思考,採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手段。但我覺得因每個人的不同,無論什麼樣的方式只要適合自己就行,能達到高效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