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教師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脣、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於”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篇2

  我先給學生布置兩道思考題:

  1.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你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然後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自讀課文,在課文上圈點勾畫。讀完了有什麼想法就舉手發言。

  大約十分鐘後,學生陸續舉起了小手,渴望說出自己的讀後感。一個學生說:“我和母親在山坡上種過花生,收過花生,知道花生確實是一種很謙虛的植物,像甘薯一樣,把果實埋在地裡,從不炫耀自己。”

  一個女學生說“這篇課文講許地山一家人種花生,吃花生的事。我也經歷過,但是從來沒有人給我講過課文中的那些道理。”我抓住這個話題,提請學生思考:“課文究競講了什麼道理?”

  一個學生說:“做人要像花生一樣,不張揚自己的成功。”

  一個學生說:“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沒有能力的人。”

  一個學生說:“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講體面。”

  我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大家歸納得很好。說明同學們已經抓住了課文的思想靈魂。古人說文章是用來講道理的。這篇課文把深刻的道理寓於一個平常而有趣的故事中,所以讀者都愛看。這就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現在請大家思考,這篇課文好在哪裡?”

  一個同學說:“作者從講故事出發,把道理自然地引申出來。”

  一個學生說:“作者寫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很簡單,主要是一家人七嘴八舌議論花生。”

  我表揚他:“對,課文以談花生的好處為主。他們怎樣談?”

  一個學生說:“孩子們從味道、榨油、價錢三方面談花生好處,都是外在的,而父親談的是花生看不見的好處。”

  我概括大家的意見說:“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寫得少,談花生寫得多,這在寫作文時叫詳略安排。對突出文章主題的內容詳寫,對起鋪墊作用的內容則略寫。同學們在作文時常見的毛病是平均用力,不分主次。關於做人的道理,是作者從花生中引伸出來的,所以作者希望孩子們像花生一樣質樸做人。”

  最後我對學生說:“託物言志,是一種很常用的寫作方法,有人讚美蜜蜂,有人歌頌梅花,有人禮讚松樹,有人歌頌雄鷹。你們喜愛什麼?誰說來聽聽?”

  一個學生說:“我最愛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個學生說:“我最愛黃牛,總是默默無聞地拉犁耕地,吃的只是草。”

  一個學生說:“我最喜歡家裡的老母雞,吃的是落地的飯粒,卻不停地下蛋,可以做菜,也可以換錢。”

  我看到同學們思維如此活躍,很是高興,進一步刺激說:“誰能說一些既有教育意義又新穎別緻的例子?”

  同學思考片刻,就有人舉手。一個學生說:“課文說不喜歡桃子、石榴、蘋果,說它們愛炫耀果實。我不同意。我喜歡它們,它們不但有用,而且外表漂亮!”

  一個學生說:“其實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又好看又有用。我媽媽不太漂亮,她常去美容院。我也喜歡媽媽。”

  一個學生說:“花生長得不好看是天生的,改變不了。”

  一個學生說:“上學期競選班長,三個候選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績,管理能力,還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果都像花生一樣,深藏不露,讓我們怎麼投票?”

  一個學生說:“我爸爸單位搞競爭上崗,我聽過他在家裡練習演說,也是專講他有什麼能耐的。結果他成功了。”

  一個學生說:“跳水隊員又漂亮又有用,最讓人羨慕。奧運會拿冠軍,唱國歌升國旗,全世界都知道。”

  一個學生跟著說:“對!我長大了不做小草,要做大樹。拿破崙說不想做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深受震動,動情地對學生說:“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像花生那樣的人生,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在這個世界上,在市場經濟時代裡,有人像太陽那樣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樹那樣靜立不動,有人像大海那樣深沉,有人像山泉那樣清明。但有一點則是相同的,做人,一定要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同學們靜靜地聽我訴說,會心地點點頭。

  下課鐘響起,我宣佈下課。

  篇3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影響深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把聽、說、讀作為訓練的重點,習慣於動口不動手 ,比較重視讓學生讀書、思考、議論,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積極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卻很少讓學生在課上寫。課堂上學生讀、思、議,整節課顯得熱鬧非凡。語文的知識點多,字、詞、句、段、篇,樣樣都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怕耽誤時間。學生偶爾動動手,也只是寫寫筆記,打打符號,造成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想一想說一說好象都會,寫起來卻感覺吃力。這樣一來,造成成績測試中閱讀題普遍失分較多。

  在語文課上,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讓學生寫。讓學生準備一個可以“隨便寫、隨便畫”的本子。讓學生隨意性地“亂寫”。記生字時,讓他們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課文中有些不易講解的詞句,用筆畫一畫,教師講十句不如學生畫一畫印象深刻。教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最簡短的句子寫出來,老師巡視檢查,瞭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要質疑,有些問題可以用問號表示,就直接標在書上,有些問題無法用問號標出的,可以寫在本上;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後,可以寫出自己的收穫,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寫下來,通過各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有疑而問”,養成隨時留意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是,閱讀課上的寫,絕不能等同練筆。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學生完成時,只要自己認識,能描述出來,用符號替代,用詞串聯,寫關鍵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內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都可以寫。但要避免寫的內容過多,老師讓學生寫的內容必須經過仔細推敲,要以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不能什麼都寫,要有目的,有計劃。

  語文課堂上學生動口又動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地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地提高。同時,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主動性,既強化綜合訓練,又促進學生讀、寫、思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