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

  隨筆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隨筆同時可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隨筆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篇】

  新的一輪模式探討課結束了,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實效性,成了老師們共同探討的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

  1、目標要明確。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時,我們必須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學生自主與教師引導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視教師的引導、組織與幫助,小組的合作學習會變得十分盲目,並呈現散漫的狀態,不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與學習能力的形成。二是語文基礎訓練與人文素養髮展的關係。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不能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沒有堅實的聽、說、讀、寫的基礎,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也不會有更高的發展。因此,在制定小組學習目標時,教師要根據課程計劃的要求與學生學習的實際,科學地制定語文基礎訓練目標與自主合作學習的目標。 合作學習的目標與要求不能定得過多過高。過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任務;過高,學生達不到學習要求。

  2、內容可自主選擇。“自主選擇”具有鮮明的自主性和開放性,這種學習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選擇或共同選擇喜歡學習的內容,然後在小組裡互相學習交流。如教學《假如沒有灰塵》一課,由於本課的4、5、6自然段語言結構形式基本相同,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在初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後,不必按順序從開始講讀到最後,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其中的一節,按一定的學習目標自學後再在小組裡交流。

  3、時機要善於把握。要使合作學習取得最大的效益,善於把握小組學習的時機非常重要。就拿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說,不是所有的問題讓小組討論學習都有最好的效果。討論的問題過於簡單,激不起學生討論的興趣與熱情;討論的問題難度過大,大多數學生參與不了。一般來說,下列情形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好時機:第一,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處於模糊、似是而非時,要組織小組討論或辯論。第二,當問題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時,要組織小組討論。第三,對知識的查漏補缺,小組學習更有效。

  4、效果要全面評價。評價是合作學習的導向。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聽取學生的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一些指導性的幫助。這樣,才能及時、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全面評價打下基礎。評價的形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及時反饋性評價、小組內學生的互相評價、小組之間的評價等。

  【第二篇】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肖老師的講座,雖然只是一部分,時間也短,但他獨特的語言魅力,含蘊豐厚、深刻獨到的見解,給我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之後我又自己找了一些他的資料看了看,感觸頗深。

  一、對於幸福的詮釋 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擁有幸福感?肖博士認為幸福人生需要“四個有”:首先是心中有盼頭。就是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師能夠不斷去喚醒學生對於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有美好的期待和美好的渴望去成長,能夠不斷強化他們的自我評價,強化他們的自尊與自信。

  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可做,意味著社會需要你,有實現人生的價值的機會。“職業”一詞在西方的英語中有宗教的背景,是“上帝的召喚”的意思,所以愛崗尊教是一種信仰的表現。

  第三是身邊有親友。人是社會的動物,有歸屬的需要,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接納、認可。因此我們要思考怎樣使得學校成為溫暖的家,我們怎樣去支援別人,欣賞別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第四個有是家中有積蓄。經濟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們經常說富貴吉祥,首先是“富”然後才是“貴”。當我們在經濟上富有的時候,就會顯得大氣,不會過分地斤斤計較,不會過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所以,我們要向貧窮宣戰,建設一個富裕的社會。因為讓所有的人都富裕起來,也是好社會的追求目標和重要特徵。 日常生活中,因為工作的瑣碎、因為任務的繁重、因為收入的低微等等原因讓大部分身為教師的同行對自己的工作頗多怨言,幸福指數很低。肖教授從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三個緯度出發,以決定幸福感的心態為重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一個個精彩生動的比喻,一個個充滿哲理、閃爍智慧的故事把講座一次次推向高潮。是呀,境由心生,環境是由你的態度生長出來的,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處境。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痛苦與快樂,成就與失敗,寬容與緊迫,其實全在於我們怎麼看。因為我們是通過自己的觀點去看世界,所以態度決定一切。多麼睿智的見解呀,它宛若一碗心靈的雞湯,讓迷茫的我重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它讓我明白了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工作,去生活。接下來的日子,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把握好心態,用積極的心態悅納自我,用積極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二、教師要真實教育 引用肖川教授的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既然教育是讓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做到完美,教育的完美,需要教育回到真實中去,讓課堂真實,使學生更富有真實情趣。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真實呢?就要明明白白教書,追求課堂的實效性。語文教學要回歸本真,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追求課堂的實效性,要做到實效,課堂就得有效。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有效課堂要做到的五點:教學目標有實效;教學交往有實效;教學知識處理有實效;課堂管理有實效;教學時間安排有實效。課堂要真正的落實這五點,課堂才真正做到有效。 讓更多的人成為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成為我們全社會努力追求的一個目標。“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命運的改變就不僅僅是那些作為弱勢群體的人們個人的事情,改變的將是整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改變的將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品質。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溫暖的、我們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開滿鮮花的未來。

  【第三篇】

  1、榜樣示範——向“班級小明星”學習

  榜樣示範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和語言行為的一中方法。其原理在於學生的模仿性。

  以前,教室的牆上都貼著偉人、英雄、學者的像或名言,這些榜樣給學生以無窮的力量,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但仔細想,我們平時教育學生經常是拿自己班或學校的優等生做比較的。為何不以他們這些為榜樣呢?

  有了這個想法,就在班上開展了活動——評比“班級小明星”。學生依據提出的標準,認真、公正地評出了四位班級小明星”,統一做成掛牌***配有照片、自我介紹***後掛在教室裡,讓他們做大家的榜樣。為了提高實效性,就根據學生的表現臨時更換。

  2、目標激勵——評比“××之星”

  無論老師或是學生都應該要有一種積極向上,勇於進取的精神。我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不求你們人人考優秀,但求你們人人得進步。”老師的鼓勵是學生進步的一劑良藥。有時候,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卻傳遞了豐富的資訊。它傳達著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信任、肯定和支援,同時也傳遞著教師對學生所寄予的期望。它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並化為奮發向上的力量。

  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善於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的進步,那麼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將不在是理想,而將成為現實。

  【第四篇】

  新的一輪評教評學結束了,反思自己的課堂感想頗多。首先,自己對教材研究不深,對通訊這類題材的文章研究少。拿到教材後,讀了幾次,認為這是一篇頌揚英雄,適合朗讀的教材。把教學目標僅僅定位於感動學生,學習點面結合的寫法兩方面。其次,忽略了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沒有佈置學生課前收看98年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視訊和蒐集抗洪英雄的事蹟。因此,學生的課堂學習比較被動,課堂氣氛不活躍。

  值得學習的是王小梅老師的教法。《大江保衛戰》是一篇通訊,通訊的特點有四個:新聞性、評議性、生動性、完整性。王老師緊緊圍繞通訊的四個特點展開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對通訊的新聞性和完整性有了一定的認識。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通訊的評議性和生動性。文章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極為巧妙:首先王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在交流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無畏。然後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這句話“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想想這句話是誰說的?教師順勢點出:“看到的、聽到的這些語句是敘述,這句話是作者目睹這感人的場面之後對英雄的評議和讚揚,這種寫法叫夾敘夾議。”至此,學生對通訊的評議性已經清楚明白。這樣的教學水到渠成,不著痕跡。原以為各類文章的特點不是小學生能明白的,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我也忽略了這一點,看來教師的理解有多深,學生的水平就會有多高!

  【第五篇】

  《竊讀記》這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通過自語式的獨白;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把自己怯怯的隱藏於大人中間,匆忙而貪婪的閱讀情景;讀書時腿腳痠麻、飢腸轆轆的辛苦;經歷的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到的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竊讀的百般滋味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學這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主要採用了一下教學思路: 一讀,感悟作者愛書之情。在讀中抓住點點滴滴,抓住重點詞句,充分感受作者小時候對讀書的熱望——為了讀書,可以放棄同齡人的快樂遊戲;為了讀書,可以忍受書店老闆的白眼甚至蔑視的驅逐;為了讀書,想盡千方百計,藏於別人身邊,冒充別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機會;為了讀書,經常忍飢挨餓,飽受站立之苦…… 二賞,品析作者表達方法。整篇文章,作者筆法細膩,情感真實。尤其是獨白的心境描繪,細膩的動作刻畫,還有具體場景的列舉,都值得學生學習借鑑。但這些表達技能,不應該老師灌輸,而是在學生的評賞中悉得。 三說,述說自己相仿經歷。在閱讀感悟作者愛書之切的情感,品析作者細緻入微的表達方法的基礎上,學生也會情不自禁聯想起自己“竊讀”的經歷——君不見,課堂上,你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臺下低頭竊讀自己喜歡的“閒書”者絕不罕見,或將書夾藏於課本中,或放於桌鬥裡,甚或置於腿上者也不少見。可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竊讀的小故事,當讓竊讀的原因會各不相同,竊讀的情景也不盡然,各有奇招。 四寫,抒發自己竊讀感受。在欣賞課文,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以致用,我讓學生也寫一寫自己的竊讀故事。學生在讀、賞、說的基礎上,進行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可謂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