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教學隨筆

  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那初二物理老師的教學隨筆都有哪些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物理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新課程,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我就滔滔不絕的給學生羅列了一大堆生活現象,讓他們來解釋這些現象。經過同學們熱情的討論後,我告訴了學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物理,以及這些生活現象會用物理來解釋。這就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激起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為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為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為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改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學生實驗及有趣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著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絡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篇二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從其教學組織形式來說,可分為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邊學邊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學生課外實驗四種類型。如何進一步弄清各類實驗的特性和作用,並把它們和諧起來,使它們在培養學生能力上發揮最佳功能,則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就初中物理邊學邊實驗教學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邊學邊實驗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讓全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探索物理知識能力的過程。這種教學形式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邊學邊實驗,時間可長可短,靈活機動,與學習新課結合緊密,不一定需要正規的實驗室,也不需要寫正規的實驗報告,很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一般都很好。因此積極創造條件,開設這類教學實驗,對於大面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能力無疑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認真做好學生分組實驗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課堂中的演示實驗是教師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材料的過程,它無法代替學生自身的學習活動,教學中如果把教師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邊學邊實驗,既能使學生對實驗獲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學到物理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這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改革。同時我們又發現,在學生物理分組實驗中,常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多,儀器少,實驗中常出現“男同學搶著做,女同學怕動手;成績好的積極做,成績差的旁邊坐”的傾向;二是由於初中學生實驗能力差,學生對實驗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師忙於協助學生排除故障,師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以致無法達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採用邊學邊實驗的形式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看書、邊實驗、邊思考、邊討論,以物學理,能較快地掌握物理知識。由於邊學邊實驗課不同於學生分組實驗課,其教學形式如上課,一般不允許隨便走動,互相抄襲,每個桌上都有一套儀器,“逼”得學生人人動手、動腦學習,容易糾正學生實驗中出現的不良傾向,有利於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邊學邊實驗起到了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的綜合作用。 邊學邊實驗教學是融知識學習和實驗操作為一體的課堂教學過程,能夠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主要原理為: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動手、動腦、討論、講述、小結,教師肯定和讚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議,使學生及時認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增強了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了直接學習動機。

  ***二***高思維密度的課堂教學能促進全體學生智力發展。

  邊學邊實驗教學能促使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並能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思維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性認識不僅是思維活動的源泉,而且是思維活動的依據。教改實驗結果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採用邊學邊實驗和問題討論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延長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並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傳輸的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因此,邊學邊實驗教學的課堂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

  我們曾以“物理課上最容易引起自覺學習的事”為題向學生作過多次調查,結果表明,正是我們主張採用的問題討論、邊學邊實驗、表揚激勵等方法最容易引起學生的自覺學習。

  ***三***邊學邊實驗教學提供了較大的知識資訊,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邊學邊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能給學生較大的知識資訊,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資訊理論指出:課堂教學中的資訊傳輸過程一般屬於有干擾的情況,邊學邊實驗教學利用“動手、動腦、動口、動筆”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減少由於干擾失去的資訊量,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較多的知識。

  篇三

  課堂教學是物理教學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學生學習的高效性體現在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教師教學的高效性體現在能否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理應成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興趣的培養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對某項事物感興趣,就會主動地接近它、思考它,就會主動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因此,教師必須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這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前提條件。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把凸透鏡放在眼前,讓學生看我的眼睛,學生“轟”的笑開了,因為他們看到了一隻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當學生的好奇心被觸動時,正是學習興趣被喚起之時,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的興趣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科學探究、理解物理知識、體驗物理過程和方法,進而理解物理學的本質。探究性實驗教學是通過:創設情景→提出假設→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學以致用這一過程,注重實驗過程,尊重學生探究慾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重視集體備課,集思廣義,規範優化教學語言,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要手段

  博取眾長,我們在集體備課活動中,能不斷地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備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可以在教法、學法等方面吸取營養,充實自己。在晶體的熔化實驗教學中,由於試管不是很大,海波裝的不是很多,持續加熱溫度升高很快,負責讀數的學生來不及觀察到實驗現象,海波已經全部熔化,效果不好。在集體備課時,我把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同行給我指出在書上的實驗裝置上再加一隻溫度計放在燒杯中,監測燒杯中水的溫度,待達到55-60攝氏度時把酒精燈移開停止加熱。用熱水的餘溫給海波加熱就可以了。小小的改動使實驗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深感細節決定成敗。

  教師流暢的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很強的吸引力,講課的邏輯性強,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在講《力和運動的關係》中關於慣性的概念,慣性是物體的一種物理性質,我們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而“物體受到慣性”或“由於慣性的作用” 這些錯誤的說法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強調指出,要使學生重視物理語言的準確性和規範性。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注意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素材,捕捉學生的心跡,精心設計實驗,增強實驗的趣味性,能夠開啟學生求知的心扉。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提出的這樣良好問題情景,教師不能輕易放過,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保護激勵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利於強化學生對身邊的物理現象的探究慾望。在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意見與建議。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推動學生不斷地帶著疑問去思考、研究,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進一步歸納整合,理順知識脈絡,形成學生自己的整體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在講功率時,我進行如下的教學設計,模仿速度的教學方法,舉例:爺爺和小孫女上樓,體重不一樣,上樓用的時間不一樣,誰做功快呢?給出具體資料,很快學生想到算出一秒鐘誰做功多?順理成章地得出功率的概念和公式。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能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研究性學習,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方法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若從學生身邊的物理事實和現象創設情境,不但可以激發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輕易地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現象進行探究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感知所要進行的學習是很有意義及有用的。在進行液化的教學時,我前一天佈置對學生說:在自家冰箱裡冷藏一瓶啤酒或冷凍一瓶礦泉水,第二天拿出來放到桌子上,過一會兒觀察瓶子的外表面會出現特別奇怪的現象?你們想不想試一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做實驗研究問題的習慣,還能邊玩邊學輕鬆地達到學會的目的。

  五、重視教師的督促檢查,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力保證

  學生個體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對於不同的學生老師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對平時學習方法、習慣、成績都好的學生,一般只在具體問題上指導,並適當增大訓練難度,提出新問題以保持他們學習物理的持久熱情。對於學習態度端正、勤奮,但成績一般的學生,一般側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於智力較好,但隨意性強、學習不努力的學生,著重在學習品質上對他們進行教育、調整,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去負責完成某項任務。對於少數學習和表現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一般採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維護課堂的良好紀律。

  最後,我想以著名教育家葉聖陶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教任何課,最終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那麼,物理教學就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作為教師,要促使學生從物理的研究方法出發,去學習其它的課程,從而達到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