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的文字圖片

  語文只是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來使用的 ,做語文手抄報讓你更瞭解語文。小編精心收集了,供大家欣賞學習!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圖片1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圖片2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圖片3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圖片4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圖片5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的內容: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生活處處皆語文手抄報的資料:成語故事

  【成語】: 首鼠兩端

  【拼音】: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解釋】: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決;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又動搖不定。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於《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西漢武帝時,王太后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著王太后的勢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權。田蚡是個卑鄙陰險、驕橫自私的人物,因為有王太后這座靠山,加之漢武帝當時還年輕,所以他胡作非為,驕橫奢侈,營私舞弊,隨意誣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竇嬰要城南田,竇嬰不給,又聽說灌夫也替竇嬰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竇嬰結了怨***竇嬰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了功的大臣***。又因為灌夫掌握著田蚡貪汙受賄的事,所以田蚡欲將他和竇嬰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結婚,王太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便下了詔書,吩咐諸侯、宗室、大臣們都到丞相府去祝賀。竇嬰和灌夫也去了。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氣得破口大罵起來。為此,田蚡拘捕了灌夫。此事鬧到了武帝那裡,武帝便召集大臣們來研究。竇嬰堅決反對對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則贊成治罪,有的懼伯田蚡的威勢,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御史大夫韓安國說:“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了大功,雖說酒後鬧事,但沒有死罪。可丞相說他不對,也有道理,究竟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吧!”

  罷朝以後,在皇宮門外,田蚡招呼韓安國坐他的車子,而且很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這個禿老頭子,你為何遲疑不決***首鼠兩端***?”

  後來,田蚡想法害死了竇嬰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內心恐懼驚嚇而死。

  “首鼠兩端”,是進一步,退一步,又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的意思。《埤雅·釋蟲》中說: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時,總是左顧右盼,畏首畏尾,故稱“首鼠兩端”,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遲疑不定或動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