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高中地理會考要點複習

  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陽輻射的意義:

  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迴圈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來自太陽輻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和風能、太陽能等常規能源。

  水能:是勢位較高的水釋放其勢能轉化成的動能。水分子向高處蒸發上升,來源於太陽給予的能量。

  風能:是地表大氣受熱不均產生的運動,其能量直接來於太陽輻射。

  煤、石油:是地質歷史時期,地球生物體內固定的太陽能。

  太陽能:核聚變反應。

  ***2***太陽常數:日地平均距離條件下,在地球大氣上界,垂直於太陽光線的1平方釐米面積上,1分鐘內接受到太陽輻射能量。春分、秋分時測太陽常數最佳。

  ***3***我國年太陽能的地區分佈及影響因素

  ①太陽能最豐富地區: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氣稀薄,空氣中水氣少,塵埃少,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②太陽能貧乏地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等。原因:陰雨天多,雲霧大,較多地削弱了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①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長髮育離不開太陽。

  ②太陽輻射能維持著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J-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③作為工業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④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能源,是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能量來源。

  ***二***

  1.農業區位因素

  ***1***農業的區位含義:一方面指農業生產所選擇的地理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絡。

  ***2***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

  ②社會經濟因素:市場、勞動力、交通、政策等

  ***3***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2. 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1***自然因素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因素髮展變化較快。

  ***2***自然因素變化: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範圍。而且人類可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農業發展。

  ***3***社會經濟因素變化: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充套件。

  3.農業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科技、文化和自然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農業生產地區。

  ***2***主要的農業地域型別:季風水田農業、大牧場放牧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等。

  ***3***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為例***

  a.特點:耕作業和畜牧業的混合***小麥和牧羊***

  b.分佈:澳大利亞的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

  c.優勢:

  ①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系統--小麥、牧羊、休耕輪作

  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業生產--小麥忙季秋***播種***春***收割***,冬季為小麥生長季節,而冬季是牧羊的忙季

  ③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生產--靈活性、針對性強

  d.限制性因素:灌溉--地處大分水嶺背風坡

  ***三***

  1、人口指數增長的含義:

  人口指數增長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線增長,這種人口增長現象被稱為是“人口爆炸”,這種增長在開始時數量比較小,但很快會急劇膨脹,所以不可能長時期持續下去。

  2、環境對人口發展的限制性:

  人口發展需要消耗各種自然資源,世界人口急劇增長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水、森林等資源***是有限的,對人口發展具有限制作用。

  3、環境承載力:一定時期內,在維持相對穩定的前提下,環境、資源所能容納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續地利用資源、環境並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情況下,一定地區所能容納的人口數量,即最適宜人口數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條件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能容納的最高人口數量。它有三個特點:1***臨界性,2***相對性,3***警戒性。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控制目標應該低於人口容量,並以此作為人口控制的最終警戒線。

  影響人口容量的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