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地理會考需要準備的知識點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一***

  1、岩石分三大類: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③變質岩***變質作用***。從岩漿到形成各種岩石,三大類岩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岩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迴圈。

  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型別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風蝕地貌***風蝕窪地、蘑菇***、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佈在板塊的交界處。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雲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雲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吸收地面輻射併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雲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佈***,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雲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祕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等***

  ***3***高緯環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於降水量大於蒸發量的地區,為溼潤地區。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型別: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是沒有的***。

  7、水迴圈

  ***1***型別:海陸間大迴圈***大迴圈***、陸地迴圈***水量很少***、海洋迴圈***水量最大***

  ***2***各環節的名稱: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聯絡四大圈層。

  8、洋流:

  ***1***型別: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佈:△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到增溫、增溼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溫、減溼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祕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祕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漁場的分佈: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祕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汙染的影響: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加快淨化速度;但也使汙染物的範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的影響: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二***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①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

  ⑤形成並存在液態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誌: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

  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

  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地轉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夏至日,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迴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變化的規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節的劃分: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9、10、11為秋季,1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三***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義

  ***1***洋流成因

  A大氣運動和近地面風帶——主要動力;

  如風海流:

  信風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風漂流;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冬逆夏順

  B海水密度不均——區域性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的表層洋流

  C補償作用

  如補償流:祕魯漁場的上升流

  ***2***洋流的地理意義

  A汙染物的自淨與擴散

  B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分佈

  縱向的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祕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漁場

  寒暖流交匯: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上升流:祕魯漁場

  D航海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影響極大;氣候條件分佈有明顯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業;山地——林業、畜牧業;山地農作物的垂直分佈;

  土壤: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酸性紅壤——種茶樹

  市場: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型別和規模

  交通運輸:園藝業、乳畜業——必須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接近城市分佈

  政策:如商品性農業生產基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