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複習資料

  複習七年級地理資料不是機械地、簡單地反覆,而是要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瞭解,以達到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1***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人口超10億居世界第二位。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壓力。

  ***2***位置:①大部分位於100N—300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②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印度洋三面環繞。

  ***3***鄰國:西北鄰巴基斯坦,北鄰中國、尼泊爾、不丹,東鄰孟加拉國和緬甸,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5***印度地形 :A.特點:以平原、高原為主

  B.主要地形區:北:喜馬拉雅山地—— 狹長崎嶇;中:恆河平原—— 低平寬廣;南:德干高原—— 低緩廣大

  C.河流: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側,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南亞有三大河流: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

  2.水旱災害頻繁

  兩種季風對比

  風向由何地吹來性質時期

  東北風由陸地吹向海洋乾冷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西南風由海洋吹向陸地暖溼雨季***每年6月—9月***

  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A.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B.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3.自給有餘的糧食生產

  ***1***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恆河上游***和水稻***主要分佈在東北恆河平原和半島兩側的沿海平原***,二者產量居世界前列。“綠色革命”後糧食能夠出口;***2*** 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德干高原中西北***黃麻***東北恆河下游平原***茶葉***東北山地***;***3***印度黃麻產量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世界第二位;***4***印度發展農業的不利條件:A.水旱災害頻繁 B.人口增長過快

  4.發展中的工業:***1***殖民統治時期,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採礦業。現在,工業部門齊全,特別是原子能、航天、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成就;***2***印度主要的礦產資源:煤、鐵、錳、石油等;

  ***3***印度主要工業部門及分佈

  工業部門分佈與原料產地的關係

  鋼鐵部門德干高原東北部煤、鐵、錳礦產資源豐富,礦區臨近

  棉紡織工業中心以孟買為中心靠近棉花產區

  麻紡織工業中心

  資訊產業中心以加爾各答為中心

  以班家羅爾為中心地處黃麻產區

  ***4***工業中心分佈特點:工業中心靠近工業原料產地

  ***5***主要城市:

  首都C—新德里。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城市和麻紡織工業中心。

  孟買D—印度最大港口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班加羅爾A—印度的資訊產業中心,印度的軟體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6***印度——泰姬陵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

  ***二***

  中東

  1.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中東處在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記憶五海分佈***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

  3.石油輸出路線:

  C:運向日本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A: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B:運向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4.匱乏的水資源:中東氣候乾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河流稀少。

  5.文化差異: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A.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但多數民族在這裡彙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B.中東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它宗教;C.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D.猶太人集中分佈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波斯人主要分佈在伊朗,主人信仰伊斯蘭教;e、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聖城。

  中東問題的關鍵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阿以衝突的焦點在巴勒斯坦地區

  ***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區的氣候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為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種人的故鄉。

  2.氣候:

  ***1***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分佈廣。

  ***2***分佈特點:以赤道為中心,

  呈帶狀南北對稱分佈。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3.“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1***單一商品經濟是指過分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初級產品生產的經濟。***2***初級產品是指礦產、木材、牲口、經濟作物等工業原料和半成品

  ***3***非洲的礦產:

  黃金和金剛石—非洲南部 石油—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奈及利亞***

  銅礦之國——尚比亞 出產鉛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原油和木材——剛果

  ***4***非洲的熱帶經濟作物:可可、咖啡

  可可——象牙海岸 咖啡——烏干達 活牲畜——索馬利亞

  ***5***不利之處:工業製造品的價格要比初級產品貴得多,因此這些國家賣出初級產品、買進工業製造品,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另外,“單一商品經濟”,只依賴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採購,出口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波動很大。

  ***6***原因:由於殖民者長期佔領和瘋狂掠奪

  ***7***解決辦法: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農業,發展加工工業、旅遊業、水產等

  單一商品經濟的弊端:A.資源及利潤的流失。B.在國際貿易中處於被動的、被剝削的不利地位。C.工業得不到快速發展。D.國力薄弱。

  4.人口、糧食與環境

  ***1***人口、糧食和環境為非洲三大問題。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口增長率世界最高,由此帶來了糧食問題,過渡開荒有引發了環境問題。

  ***3***解決途徑: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的問

  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①人口問題 ② 糧食問題 ③ 環境問題

  5.非洲境內之最:

  馬達加斯加島——非洲最大的島嶼

  幾內亞灣——非洲最大的海灣

  索馬利亞半島——非洲最大的半島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的湖泊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的湖泊

  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的山峰

  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

  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

  東非大裂谷——世界最大的裂谷

  莫三比克海峽——世界最長的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