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歷史備考策略

  2017高考在緊張的備考中,歷史備考需要掌握哪些重要的策略來應對呢?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未變的***雲南卷***

  其一,嚴格按照2016年《考試說明》要求,契合近年課改的精神和理念,試題涵蓋中學歷史的全部主幹考點,仍注重試題的主題立意,注重新材料運用和新情景創設;

  其二,注重對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知識理解能力的考查,特別了凸顯學生對材料的資訊獲取、理解、運用等能力的考查,突出對主幹知識和歷史學科思維的雙基考查;

  二、新變化

  採用全新的試卷型別。2016年雲南省高考歷史試卷,最大的變化就是,使用了全新的新課標Ⅲ卷,而往年採用的是新課Ⅱ卷;

  突出對歷史階段性的巨集觀框架與主旨的考查。如選擇題的第25、30、31以及簡答題的第41等題目。

  加大對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知識的考查。如第24題以青銅器為載體,第26題唐太宗對書法的評價、第29題對清末學堂章程的理解以及第34題直接考查美術流派。

  考點考查更加隱晦,材料載體的情景設定難度相對增加。如第33題以英國鐵路軌距為材,考查統一市場的內涵與表現,又如第35題以法國為例,考查二戰後歐洲政治局勢。

  更加註重當下社會熱點與歷史學科的聯絡性。該傾向在簡答題中表現最為突出,第40題考查明清與英國的福利制度的比較。這樣當下歐洲高福利政策爭論、中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相關問題高度契合;第41題要求論述近代中國開埠的問題,與當下中國經濟深化改革、“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要求高度一致。

  強調對解題思維與技法的應用。由於試題的材料載體的設定難度相對增加,這就要求考生對歷史解題的思維與技法的應用更加嫻熟與靈活。如選擇題第24、27、29以及簡答題的第40題***1***問的18分等題目。

  三、新課標I卷 考情分析

  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乙卷***歷史試題的題型結構,較之往年並無明顯變化,材料選用、問題設定和答題要求也沒有大的調整。但命題思路卻有著顯著變化,那就是更加突出學科特點,尤其突出歷史學科的功能,以增進社會理解為命題的根本出發點,以現實參與為試題的基本立意。在此基礎上,新課標全國Ⅰ卷***乙卷***歷史試題更大程度地突破命題的“清規戒律”,直面社會現實,以此引領歷史教學實踐的走向,這值得為之叫好,並引起高度重視。

  ■重社會經濟發展,關注現實問題

  12道選擇題全部以社會現實、現象、現狀為命題情境,突出歷史學科“社會解釋”的功能,沒有純粹的概念辨析題和理論解析題。歷史學習在從歷史“是什麼”到“為什麼”的過程中給人以“歷史智慧”,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重視對考生“歷史解釋”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其學會“解釋歷史”。如第24題考查漢代崇尚儒學的解釋;第28題考查考生對19世紀中期以後中國市場上洋貨增多這一歷史狀況的理解;第32題中德國文學家歌德對羅馬法的評價,究竟包含了什麼樣的歷史資訊,又包含了怎樣的“歷史智慧”,這是值得探究的有趣的歷史現象。

  ■重社會共識培養,關注發展問題

  歷史教學的核心功能最終要作用於社會共識的形成,從而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這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根本價值所在。這樣的教學要求在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乙卷***歷史試題中也得到充分體現。選擇題第24題的“崇尚儒學”、第28題的“求之於市”、第31題對******頒佈《抗戰期間名詞正誤表》的認識、第34題國際組織出現等,都是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表現或其形成過程的反映。至於第40題對清代人口狀況的認識、第41題對於“制度構想與實踐”等,更是對社會共識來源及其價值的理解和認同。

  ■重價值觀教育,關注核心價值

  選擇題第24、28、31題及非選擇題的第40、41、4***7、48題等,都是從社會核心價值觀出發來命題的,旨在強調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功能。儘管這些試題在考查方向上各有側重,但從歷史學習的角度來看,這種個性中蘊藏的共性,更值得考生去深度關注和創造性落實;從備考的角度講,共性體現為規律和特徵。

  ■重能力立意命題,關注社會熱點

  新課標全國卷Ⅰ***乙卷***歷史試題明顯沒有過分考慮模組分配,而以能力考查、功能彰顯為依歸。比如,中國古代史部分有4道選擇題、3道非選擇題,中國近現代史部分有4道選擇題、1道非選擇題,世界古代史部分有1道選擇題,世界近現代史部分有3道選擇題、3道非選擇題;從模組看,經濟史、政治史、思想史部分的試題在歷史試題中所佔比重基本均等。歷史試題的這種分佈旨在強調命題的基本依據不是教科書、不是模組,甚至也不是課程標準、《考試大綱》上知識點的分佈和裁剪,而是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也可以理解為長效熱點。

  總之,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Ⅰ***乙卷***的歷史試題留給我們的是它在歷史教育功能上的社會化取向和人文化方向;它指示我們的歷史學習不僅要關注知識,更要關注知識的社會價值。概要之,就是要在日常的歷史學習中重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四、備考建議

  第一,基礎知識要牢記。從近幾年歷史命題的規律來看,試題越來越貼近中學歷史教材和考生的認知水平。所以,在2017年的複習備考中,考生要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消化和落實,切忌以題海戰術代替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

  第二,知識網路要清晰。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個專題都有自己的知識脈絡和知識結構;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掌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絡,是考生在複習備考中必備的能力。

  第三,解題技能要規範。一是試卷要標準化,訓練所用試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試題具有示範性;二是訓練要常規化,即採用“12+2”的模式,突出“五練”,即練速度、練準確、練感覺、練規範、練能力;三是能力要高考化,即試題難度、能力要求要與高考試題相當。